一、部隊建設1
●陳雪江聽說有仗打,高興地說:“打仗可以,舟山解放後,你還是把我調回來,我還是要上艦的。”
●指戰員們都認為,中國人民自己的軍隊守衛旅順口、大連灣,其意義並不亞於在戰爭年代參加一次重大戰役。
●肖勁光司令員的講話博得了在場同誌們的熱烈鼓掌。在熱烈的掌聲中,我軍第一個海軍導彈試驗基地成立了。
● 部隊建設
共和國故事·海上鐵拳
首支炮艇大隊顯軍威
1950年2月1日,華東軍區海軍奉命組建江防炮艇大隊。
3月2日,中央軍委正是授予“華東軍區江防炮艇大隊”的番號,並在南京舉行了成立大會。
這是人民海軍的第一支炮艇大隊,它的組建要追溯到建國前。
1949年8月,原是第三野戰軍二十五軍七十四師二二一團副團長陳雪江奉命調到華東軍區海軍工作。
12月底,華東軍區海軍幹部部任免科科長丁田找陳雪江談話,告訴他說:“華東軍區海軍要成立一支炮艇大隊,你去當大隊長,於樹楷同誌去任政委,炮艇大隊歸海軍第一縱隊領導。”
對於這個決定,陳雪江感到有些突然。他原來是被安排到“長治”號登陸艦上去工作的,因為“長治”號還沉在長江裏,沒有打撈上來,所以一直沒有上任。
他奇怪地問:“原來是要我上‘長治’號艦的,現在怎麼又要我去搞炮艇?”
丁田解釋說:“‘長治’號一時撈不起來,現在配合陸軍解放舟山群島,軍艦還不能參加。今後浙江沿海的鬥爭主要靠炮艇,打仗不會少的。”
陳雪江聽說有戰打,高興地說:“打仗可以,舟山解放後,你還是把我調回來,我還是要上艦的。“
陳雪江來到炮艇大隊,才知道大隊的45艘船多數隻適合在內河作戰,而且都是老舊的裝備。一些船的船身上,還能看到當年戰鬥時留下的彈痕。
陳雪江立即組織對這些裝備進行整修。但是,還沒等整修工作完成,戰鬥任務就下達了。
1950年5月,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部作戰處處長趙彙川向陳雪江交待任務說:“現在有個緊急任務:要你們大隊配合陸軍解放舟山群島。陸軍已經掃清了外圍,但你們炮艇還出不了長江口,你的意見怎麼樣?”
陳雪江聽出了司令部的擔心。炮艇大隊有的船是日本侵華時期的,有的船是國民黨時期的,不僅陳舊,而且所有船都沒出過長江口,更不要說出海作戰了。
但是,陸軍進攻舟山群島,需要海軍的支援。作為海軍唯一一支江防部隊,你們能完成這個海戰任務嗎?趙處長的眼睛裏滿是希望和擔心。
陳雪江雖然也有這樣的擔心,但是覺得任務很緊急,再大的困難也要克服,任務要接受下來;什麼都要經過實踐,沒有實踐過怎麼就知道一定不行呢?
想到這裏,陳雪江說:“我沒有把握,原海軍人員說不能出海,不能出長江口。究竟行不行,可以試試。我去,我帶出去。我回去盡量把艇都搶修好,修好多少就出去多少。”
原海軍人員指的是國民黨起義海軍。
陳雪江回到駐地,立即向部隊傳達了任務,並確定由他和大隊政治處副主任廖雲台率領第一中隊8艘日式25噸炮艇、4艘改裝的美式25噸登陸艇,執行配合陸軍解放舟山的任務。緊接著,動員工作展開。
在動員過程中,部隊的反映很多。
原海軍人員普遍反映不能出海。理由是:這些艇從來沒有出過海,艇的性能差,隻能在長江、內河裏跑,不要說出海,一到長江口就要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