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和依靠力量(1)(1 / 3)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學習, 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核心力量, 認識新的曆史形勢下按照 “三個代表” 要求加強黨建工作的現實意義和曆史意義, 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 義的依靠力量, 認清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的重大意義及方針、政策。

“內容概要”

本章首先敘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依靠廣大人民群眾, 明確了人民群眾是曆史的主體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力量, 闡述了發展新型的民族關係, 鞏固和擴大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意義。其次, 敘述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闡述了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明確了黨的建設的主要任務和措施。始終做到 “三個代表” 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重點難點”

1. 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理解社會變革中出現的社會階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認識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的重大意義及方針、政策。

2. 認識堅持黨的領導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明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重要性、急迫性。

“知識點結構圖”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依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工人、農民、知識分子

的依靠力量 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新的社會階層

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

社會主義事業的

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依靠力量和領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核心 的領導核心 堅持黨的領導是實現現代化的關鍵,

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

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性

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保持先進性, 增強階級基礎, 擴大群眾基礎

加強黨的建設的主要內容

“參考書目”

1 《鄧小平文選》 第二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2 《鄧小平文選》 第三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3 江澤民。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8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4 江澤民。 論 “三個代表”。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1

“本章複習題”

一、單選題 ( 在備選答案中有1 個答案是正確的, 將其選出並將標號填在題後括號內)

1. 舊中國, 中華民族麵對的兩大曆史任務是 ( )

A。 發展經濟與發展教育

B。 爭取和平與發展生產

C。 發展農業生產與發展國防工業

D。 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與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2.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是 ( )

A。 堅持馬克思主義 B。 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C。 堅持黨的領導 D。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3. 腐敗產生的根源在於 ( )

A。 發展商品經濟、市場經濟 B。 改革開放

C。 生產力發展不足 D。 剝削製度、剝削階級

4. 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製度和領導製度是 ( )

A。 從群眾中來, 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

B。 在民主基礎上集中、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集中製

C。 集體領導與分工合作製

D。 群言堂與一言堂相結合

5. 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總目標是 ( )

A。 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 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 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B。 建設一個有紀律、有馬列主義理論武裝, 采取自我批評, 聯係人民群眾的黨

C。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 艱苦創業, 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