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瓊國南部的榆州郡內有一片綿延百裏的群山叫玉龍山,玉龍山最高的山峰叫玉龍峰,峰上寒林遍地,終年雲霧繚繞。峰腳有一個四麵環山的小盆地,盆地挨玉龍峰處一口深水寒潭,水質清冽,涼意沁骨,因為此潭入口水在潭底,就被人稱作潛龍潭。潭得此名,這小盆地也就被叫作潛龍淵。潛龍潭水源源潺潺在西邊稍低的方向流出了一條深窄的小溪,流到西邊峰腳,通過一道天嵌的岩石隧道穿出來,直落數丈墜下去,在玉龍群山溝裏蜿蜓流淌,最終在玉龍山西麵山腳下彙入榆水河。
源自潛龍淵的的這條溪就叫玉龍溪,入河的溪口處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良田遍野,養育著溪邊的數個大農莊。由於農莊人口眾多,久而久之自發形成了一個集市,集市位於溪口南麵的官道路邊,每五天逢一次集,方便玉龍山周邊的山民農戶交換物資與信息。
穿過農莊沿溪邊的青石路進玉龍山不遠,有一座叫有靈的避暑山莊。山莊規模不大,除了主居院外,另有一個演武場十分引人注目。由於西瓊國曆代國君都尚武,其子民對武藝也就極為推崇,兩百年來國內處處都是武館,街上隨意挑一人也可能是習過武藝的武者。而這座山莊雖未命名為武館,卻仍是一家真正的武館。
有靈山莊莊主謝長清,年五十餘歲,以一手落葉飛花拳聞名榆州。他有兩名親傳弟子,兩位弟子名下亦有數名在習弟子。這些弟子有十餘歲的少年,也有幾歲的童子,平時都在演武場練習武藝,逢雨雪天則在室內隨山莊請來的私熟先生習文。由於落葉飛花拳分三重三十六式,弟子們習武也分為一重二重三重三個階段。一般以強身健體為目的的弟子習完第一重就會結業離去,這種弟子最為廣泛,學習時間為一年。堅持學到二重的弟子也有不少,一般三年可以結業。最後能學全三重的弟子就很少了,一般五年才能學會,但若想練精,最少要八年以上。謝長清的兩名親傳弟子都是在武館學習了十餘年,武藝精練,身手不凡。
年青一輩中要說武藝最好的卻還是謝家長子謝英橋,其年二十五歲,天姿聰穎,悟性極高。家傳拳法精練無匹,曾於二十二歲時在榆州武藝大會上贏得武藝新秀第三名,在榆州青年一輩中頗有威望。
謝家共有二子,長子如此不凡,幼子謝靈均卻因早產體弱被醫者告誡不能習武,隻能勉強練習一些健體操。待到少年時身體漸漸調養好了,卻也錯過了最佳開筋練骨時機,無論如何也難再有好的造詣。謝長清有長子繼承衣缽,對幼子不能習武倒也並未有太多遺憾。謝靈均雖未能習武,習文識字卻是在行。他在有靈山莊啟蒙時便展現其靈性慧質,凡先生所講,一聽便懂,一教就會。閱書時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十歲時便已通讀有靈山莊所有藏書。待他十二歲身體大好後就被先生薦入榆州棲梧書院讀書,如今已三年,並已通過縣郡院三試,乃是一名真正的讀書人。
謝長清見自己二子一武一文各有所長,其心甚慰。他年輕時奔波於江湖償盡風霜,到如今諸事順利且年近花甲身子也有些不暢快,就生了退隱之心。一心隻待長子娶妻生子後便退隱江湖,含飴弄孫。
謝英橋已於年前訂婚,未婚妻乃是榆州城內一家醫館的千金,兩家長輩相識已久,知根知底,算得上是世交,婚期就定在今年九月十二。謝英橋與未婚妻一個學武一個學醫,不像普通人家那樣婚前拘禮互不相知,彼此早就熟識,雙方都十分滿意。
現在是酷暑時節,因有靈山莊本身是個避暑之地,所以每逢盛夏就常有親朋好友前來走動避暑。這一天上午山莊剛送走了前日來的客人,便迎來了謝家二公子與其棲梧書院的幾位同窗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