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成就及特點(3 / 3)

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宏觀的學術視野,“在尋求曆史因果關係,發覺曆史本質方麵,比起其他新史學學派顯得更加深入、更加辯證,更能觸及曆史的本質。它不是從思想到思想,不是從觀念到觀念,而是深入到社會曆史的本質,力求解決曆史演進中根本原因在哪裏”。這也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較為顯著的特色,也為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提供了更為客觀的、科學的理論指導。

馬克思主義史學全麵、深刻的解釋體係。馬克思主義史學對曆史研究所進行的分析和考察、論證,從社會下層的經濟基礎到社會的上層建築,這些方麵有機結合起來。有些人認為,馬克思主義史學隻是經濟唯物史觀,持這種論點的人,對馬克思主義史學的認識是極為淺薄的。馬克思主義史學是迄今為止,視野最為開闊的思想理論,從曆史學所包含的範圍來看,它注重吸收各個方麵因素的作用,並就這些作用之間的關係進行深入辯證的考察。從而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史學對曆史問題的考察和研究的角度是極為廣闊的。

馬克思主義史學所提供的關於某些曆史學研究的原理對曆史學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就一種學術思想而言,馬克思所提供的觀察人類社會的假設或論斷能夠被後來許多曆史資料、曆史研究所證實,這本身就表明了這一思想的巨大作用。而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史學全麵的曆史考察範圍以及深刻的洞察曆史變化發展的視角上。

馬克思主義史學具有開放的理論品質。馬克思主義史學也不排斥中國傳統史學的方法和傳統。侯外廬曾經說:“中國史料汗牛充棟,真偽相雜。無論研究中國曆史、思想史,要想得出科學的結論,均須勤懇虛心地吸收前人考據學方麵的成果,整理出確定可靠的史料。……如果要研究中國曆史,尤其是古代史,就必須鑽一下牛角尖,在文字訓詁、史料考證辨偽方麵下一番功夫。”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在繼承中國傳統史學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社會發展規律,在宏觀與微觀研究,理論指導與方法更新上都有著自己的特色。中國傳統史學的優良傳統,“長期為馬克思主義所認可、所遵循,從而形成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所具有的鮮明的民族特色。”

馬克思主義史學吸收了新的史學理論與方法,並不斷地更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就是在吸取西方各種社會理論的基礎上構築起來的。20世紀以來,西方新的理論的輸入也給馬克思主義史學帶來了新的理論視野。心理史學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不同的角度展示社會變化和曆史研究的廣度,可以彌補階級分析和社會結構分析的不足,拓展曆史研究的領域,在這個過程中,並形成了一係列的原則。從這些例子來看,最新理論也可以為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提供理論視角,在這種情況下,即可拿來為我所用,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過程中也正是與在其他的理論和方法的交融中取得了發展。

馬克思主義史學吸收新的理論,從而完善了以往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側重於從經濟、階級結構來研究曆史的單一化傾向,豐富了曆史學的認識手段。這是由馬克思主義史學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所決定的,因而能夠不斷地在理論上更新和發展,並融合與之相關的各種理論和方法,更加全麵、深入地認識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