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慶背後的陰謀3

大洋彼岸的罪惡陰謀

北京市市長彭真和偵查處長李廣祥的分析一點不錯,他們截獲的這個情報,正是美國戰略情報局企圖謀殺中國領導人罪惡計劃中的一部分。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趁機武裝侵略台灣。並不顧中國政府一再警告,悍然登陸朝鮮仁川,將侵略的戰火燒到了中國的大門。為了將年輕的共和國扼殺在搖籃之中,美國戰略情報局又在醞釀一個殺氣騰騰的陰謀!

這天,在美國戰略情報局的一間秘室裏,特務頭子威廉·約瑟夫·杜諾萬正用他那略顯低沉的聲音同上校武官包瑞德講話。隻聽他說道:

“上校先生,在這非常時期,美國戰略情報局認為,在特定的時間內,對付特定的敵人尤為重要。但是僅僅依靠普通的間諜手段,已經不是最好的辦法了。因此,經過多方麵的調查和研究,情報局方麵要求我們必須立刻組織精幹的暗殺隊,潛入中國大陸,刺殺他們的領導人。”

杜諾萬,1883年1月1日出生在紐約州布法羅,是愛爾蘭人的後裔。他的祖父母因家境貧窮,未曾受過教育,早年就離開愛爾蘭進入美國,移居紐約市布法羅區,白手起家,成為農場主。由於杜諾萬的父親很後悔自己年輕時未能讀書深造,因此,在杜諾萬出世之前,他就為孩子們建了一間圖書室,使少年時代的杜諾萬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1905年,22歲的杜諾萬在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後又繼續學習,於1907年在該校獲法學學士學位。不久,他與別人合作在紐約市創辦了日後頗為有名的律師事務所。

1912年,杜諾萬同布法羅的一些年輕人一起參軍,在紐約州國民警衛隊騎兵隊第一騎兵連服役,不到6個月就被任命為連長,授上尉軍銜。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杜諾萬在法國著名的紐約州國民警衛隊第六十九團服役。1916年,美、墨邊境衝突加劇,布法羅第一騎兵連奉命出戰。此時遠在歐洲的杜諾萬聞訊返回連隊,在潘興將軍麾下征戰8個多月,以驍勇頑強得到了“野人比爾”的綽號。

美國對德宣戰後,杜諾萬又隨紐約州國民警衛隊第六十九團整編加入美國陸軍第四十二師——“彩虹師”,轉屬麥克阿瑟帳下。在將近兩年的歐戰中,他作為中校營長,指揮有方,英勇善戰,數次負傷。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杜諾萬退伍回到律師事務所,不久開始涉足政界。1922年,杜諾萬當上了紐約西區檢察官,後就職於司法部。1924年任助理司法部長。

30年代以後,國際形勢不斷惡化。1935年意大利對埃塞俄比亞發動了武裝進攻,對此,杜諾萬非常關注。他已意識到另一場戰爭可能爆發,並將再次把美國卷入其中。9月,他致信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要求陸軍部安排他到非洲做考察旅行,以了解非洲局勢。陸軍部同意了他的要求。

年底,杜諾萬取道羅馬、開羅、蘇丹前往目的地,先後會見了墨索裏尼和意軍駐非司令,視察了前線各方的情況。返回時,他又途經利比亞、倫敦,和英國軍政要員進行多次長談。回到華盛頓後,他向陸軍部提交了一份“其他途徑搞不到的重要報告”,其後幾年中,他每年都以此方式到海外旅行。多次出訪考察使他掌握了大量情報資料,也使他認識到情報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1939年歐戰開始後,杜諾萬挑選了情報工作作為自己的發展道路,此後就一直為美國情報部門效力。

新中國成立後,美國的在華利益受到損失,這使杜諾萬耿耿於懷。為此,他想出行刺中國領導人這樣的下策。

戴衛·迪恩·包瑞德,1892年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1917年加入美國陸軍,幾年後,他隨美國大使帕特裏克·赫爾利前往中國山城重慶,其後擔任美國政府駐華使館的一名武官。在這期間,他一直鑽研中國漢語,成為了美國軍隊的“中國通”。

包瑞德作為赫爾利的助理,自1924年來華以後,即一貫奉行美國政府中部分人“扶蔣反共”的對華政策。

1944年7月,以美國駐華大使帕特裏克·赫爾利為代表的美國對華政策,越來越明顯地給中國帶來內戰的危機。而堅持反動政策的國民黨政府,置全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於不顧,仍然繼續進行發動內戰的活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在各個戰區浴血奮戰,而蔣介石獨裁政府在其內部的動員口號卻仍然是“反共第一,攘外必先安內”,把抗日放在第二位。

麵對中國一觸即發的內戰,當時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先生沒有采取幫助國民黨直接以武力進攻我黨的政策,而是於同年11月,派出了私人代表帕特裏克·赫爾利前往中國延安同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和談。

包瑞德作為赫爾利的助理,以美軍視察組長的身份訪問延安。他永遠也不會忘記在那古樸的黃土高原上的延安窯洞裏,毛澤東同他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