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創辦海軍學校3
海軍調整健全培訓體製
海軍院校的建設已初具規模。1957年9月至1965年,各院校在總結以前辦學經驗的基礎上,一方麵根據海軍裝備技術的發展和部隊建設的需要,建立健全院校培訓幹部的體製和不斷完善專業設置;另一方麵開展教學改革,積極探索適合中國海軍實際情況的辦學路子。
為適應海軍建設和裝備發展的需要,1957年9月至1965年,海軍院校逐步形成了艦艇指揮幹部三級培訓體製和工程技術、專業勤務幹部兩類培訓體製,新建、擴建了部分院校,從而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海軍學院是海軍的最高學府,任務是培養掌握現代海軍諸兵種合同作戰與訓練知識的德才兼備的軍政幹部。學員畢業後擔任團、師以上軍事指揮員、政治工作領導幹部和相應職務機關幹部。
中央軍委和劉伯承對海軍中、高級幹部的培養極為關懷,早於1952年就在解放軍軍事學院內專門設立了海軍係,開辦培訓中、高級指揮幹部的4年製的基本班和一年半製的高級幹部速成班,先後為海軍培訓指揮幹部137人。
中央軍委於1955年12月決定建立海軍學院。
1956年9月,海軍黨委專門聽取了海軍係謝立全主任有關籌建海軍學院工作的彙報,並對海軍學陸軍建設方針、任務、製定訓練計劃的原則和有關籌建工作作了具體研究和部署。
肖勁光司令員指出:
海軍學院必須根據海軍今天建設中的實際情況提出任務、方針、規模、標準,不能離開這一現實情況提出過高的、超階段的要求,同時也預見將來,並為將來發展、提高打好基礎。
他還對學院的培養對象、目標、學製、學習內容、教材編寫開展學術研究等問題提出了具體要求。
1957年9月27日,以第六預備學校和炮兵學校的軍械係及海道測量訓練大隊為基礎,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技術學校。高文然任校長,陳桂森任政治委員。
1957年10月8日,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學院。海軍副司令員方強兼任院長和政治委員,謝立全任第一副院長,雷永通任副政治委員。
成立後僅6年,海軍學院先後培養學員3300餘人,其中包括一批海軍高級將領。學院成為海軍培養中、高級指揮幹部和開展軍事學術研究的重要基地。
1960年6月16日,以海軍後勤部衛生訓練隊為基礎,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衛生學校。何寶書任校長,宋光體任政治委員。
1960年12月24日,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高級專科學校。孫亮平任校長,殷國洪任政治委員。
該校除原有炮兵學校炮兵指揮專業外,新開設了各類導彈工程技術專業,其中有導彈工程專業,招收高中畢業生,學製5年;導彈技術員專業,招收初中畢業生,學製4年;此外還有導彈指揮專業等。
1961年1月20日,以防空訓練大隊和通信訓練大隊為基礎,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四航空學校,張祥任校長,鄧楚白任政治委員。
1961年10月5日,以原海軍機械學校和陸軍第一九八師直屬機構為基礎,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學院。1962年,海軍工程學院被列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之一。
1961年1月20日,以防空訓練大隊和通信訓練大隊為基礎,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四航空學校,張祥任校長,鄧楚白任政治委員。
1957年9月至1965年,經過一係列的調整、改建和擴建,海軍院校發展到14所,即海軍學院、指揮學校、潛艇學校、政治學校、工程學院、高級專科學校、通信學校、技術軍械學校,第一、二、四航空學校,衛生學校、潛艇士兵學校、預備學校。培養幹部的專業由創建期的50多個發展到110多個。
至此,海軍培養各類幹部逐步走向了正規化、規範化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