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關成立1

●毛澤東說:“我看可以吧!你們說呢?我們從實際出發,一下子搞不起機械化部隊,先從坦克搞起嘛,就讓許光達去拉這個架子。”

●裝甲兵起初叫摩托裝甲兵,可是,司令部機關裏最先進的交通工具卻是10輛自行車。

●司令部和兵種首長擠在100多間房子將將夠用,但相繼成立的技術部、政治部、後勤部,就隻能四處“蹭房了”。

● 機關成立

共和國故事·鋼鐵長城

許光達出任裝甲兵司令

1949年12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許光達,奉命來到位於北京景山前街三座門的中央軍委駐地,開始協助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兼西北局第一書記彭德懷,起草給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報告。

這天,中央領導同誌在中南海聚集議論建國大事的時候,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向朱德、彭德懷提出,調許光達去外交部工作。

建國初期,新中國外交的主要方向是發展與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關係。許光達留學蘇聯數年,懂俄語,文化程度高,又熟悉蘇聯各方麵的情況,是很適合從事外交工作的。

在紅軍時期,許光達1931年在應城的一次戰鬥被敵機槍擊中,身負重傷。由於根據地醫療條件差,設備簡陋,幾次手術都未能將體內的子彈取出。

1932年,許光達被黨組織輾轉送往蘇聯治療。痊愈後,許光達先後入國際列寧學院和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裝甲兵技術。

朱德聽了周恩來的話,沉吟了一會兒說:“他在黃埔軍校學習過,打了幾十年仗,有部隊工作經驗,培養出一個軍事幹部也不容易啊。”

彭德懷緊接著說:“對,還是讓他搞軍隊吧,地方上雖然也需要大批幹部,不過,就他的具體條件來說,搞軍隊可能更適合。”

正說著,毛澤東走了過來。當毛澤東得知他們在談論許光達的工作問題,便說:“軍隊現在要搞現代化,搞海軍、空軍。”

毛澤東看了看許光達,問到:“你想搞哪一樣?空軍還是海軍?”

許光達站起來回答說:“我是既不想上天,也不想下海,還是搞陸軍吧!”

毛澤東聽了,對周恩來和朱德說:

我看可以吧!你們說呢?我們從實際出發,一下子搞不起機械化部隊,先從坦克搞起嘛,就讓許光達去拉這個架子。

周恩來和朱德表示同意,並決定用第二兵團的機關籌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領導機關。

彭德懷一直擔心許光達轉到地方上去工作,聽到毛澤東這樣說,立刻高興起來。他對許光達說:“你去搞裝甲兵,可以為我們摸索點搞機械化部隊的經驗。”

許光達立即表示:“黨中央和中央軍委讓我搞裝甲兵,我這後半輩子就把心血花在這上麵,一定要搞好,直到去見馬克思。”

1950年1月,許光達同誌帶著中央軍委的指示,興致勃勃地回到二兵團,立即將中央軍委的意圖,告知兵團參謀長張文舟、政治部主任朱明等同誌,並委托他們從兵團機關裏挑選120名軍事、政治、後勤幹部赴京組建軍委裝甲兵領導機關。

5月7日,兵團司令部召集先期赴京人員開會,布置行軍事宜。

5月8日,赴京人員一行20餘人乘兩輛蘇聯嘎斯卡車,許光達乘坐一輛美式吉普車從蘭州出發。10日傍晚到達西安。從西安乘火車於5月14日上午到達北京。

臨行的前一天晚上,許光達激動地對妻子鄒靖華說:“時代在發展,曆史在前進,中國軍隊不能光是停留在步槍加炸藥包的水準上,也要搞飛機,搞軍艦,搞坦克,搞原子彈。”“外軍有的,我們要有,外軍沒有的,我們也要有。”

6月,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正式任命許光達,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摩托裝甲兵司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