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關成立2

裝甲兵司令部成立

1950年6月,毛澤東簽署命令,正式任命許光達為裝甲兵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7月下旬,由第二兵團調來組建裝甲兵機關的200餘名人員到了北京。這時,原來的辦公駐地軍委招待所,前門外打磨廠內鄉村飯店就住不下了。

這樣,中央軍委把東四四條32號一座大院,近100間房子撥給了裝甲兵司令部機關。於是,人們陸續遷到這裏辦公。

雖然房子比以前寬敞了許多,但裝甲兵是個大兵種,有人員、裝備、管理、後勤等很多部門,都需要有個可以辦公的地方。

司令部和兵種首長擠在100多間房子將夠用,但相繼成立的技術部、政治部、後勤部,就隻能四處“蹭房了”。有的隻能臨時找個地方湊和。

雖然辦公環境擁擠,但大家剛從戰爭環境進入大城市,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非常好,碰到困難,大家都能克服,並且毫無怨言。

有的同誌說:“打仗的時候別說房子,連窩棚都沒有。有時候,紮營時遇到下雨,連個躺的地方都沒有,就裹件雨衣,再找一根繩子把自己捆到樹上,然後再站著睡。現在條件好多了。”

還有的同誌說:“國家剛剛成立,處處都需要錢,我們苦一點兒沒什麼。當初流血流汗不就是為了能安安穩穩地建設新中國嗎!這點困難算個啥!”

同誌們雖然這樣說,但首長們心裏卻不忍心看著大家擠在一起辦公。為解決住房問題,裝甲兵司令部機關請示了軍委,後來總後勤部答複,所缺營房營產可自行購買。

北京剛剛解放,購買房產還比較容易。後勤部門的同誌四處打聽賣主。

經過一段緊張的工作,截止1950年11月份,在北京購買了大約730間房子。這些房子買下後,又經過一番改建和維修。

這樣,兵種機關全體人員的辦公、住宿用房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人們在西北時,因地區貧窮,財政經濟困難,從未發過津貼費,穿的是粗布衣、“山崗”布鞋。

到了大城市花錢的地方就多了。為此,許光達很關心調來的同誌們,先把一路上節餘的夥食費分給了大家,做個零花錢,買點日用品或乘公共汽車。

以後,又為大家解決了一批自行車,請領了皮鞋和細布軍裝。

27日,以摩托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名義發出通知,啟用公章。

1950年9月1日,摩托裝甲兵領導機關正式成立,許光達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鶴亭任副司令員,張文舟任參謀長。

11月份,副政委向仲華到職。

從此,裝甲兵作為一個獨立的兵種出現在人民解放軍的序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