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關成立3

整編全軍裝甲部隊

1950年9月1日,裝甲兵司令部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個技術兵種有了自己的領導機關。但是,這個技術兵種的司令官卻麵臨著堆積如山的問題。

一是沒有裝備。裝甲兵起初叫摩托裝甲兵,可是,司令部裏最先進的交通工具卻是10輛自行車。

在1950年,全國隻有兩個戰車師,一個戰車團,官兵125萬人,坦克543輛。就是這為數不多的戰車也全都是從國民黨軍隊手中繳獲的,除少量先進的美式坦克,其餘大都是陳舊的,甚至是開不動的日式坦克。

二是沒有人才。當時,雖說四個野戰軍各有一支裝備陳舊的坦克部隊,但人數、坦克都不多。

沒有自己的武器裝備,缺乏技術兵種需要的指揮和技術人員。許光達可以說是個“光杆司令”。

要組建一支統一的,能適應現代化戰爭需要的新兵種,許光達任重而道遠。

上任後,許光達把幾支坦克部隊的領導陸續找來,進行了一次長談,提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

許光達先抓了兩個關鍵問題:一是按統一編製整編部隊;二是抓幹部培養。

與此同時,許光達開始製定坦克部隊編製表。根據中央軍委頒布的解放軍各兵種組織機構草案,許光達領導裝甲兵籌備組的同誌,首先製定了裝甲兵領導機構的編製,先後成立了司令部、政治部、技術部、後勤部,完善了裝甲兵指揮機關。

確定坦克部隊的編製表,是一項全新的工作。討論、查閱資料、研究、推敲,許光達幾乎不回家吃飯。夜深了,許光達還留在辦公室加班。

針對我軍4個野戰軍各隻有l個坦克部隊,坦克皆為繳獲之物的現狀,許光達對建設裝甲兵進行了深入調研和認真思考。

為了獲得第一手材料,許光達親自到戰車第一師視察,然後製定整編方案並親自組織實施。

1950年7月14日,許光達在戰車第一師幹部大會上提出:

在全軍範圍內準備編成幾個坦克旅,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坦克部隊的雛形,加強訓練,提高技術,一旦發生戰爭,我們馬上就能夠擔負戰鬥任務。

1950年10月,許光達向代總參謀長聶榮臻遞交了題為《為準備一千輛坦克而奮鬥》的報告,提出裝甲兵部隊3年計劃,其中每個師有一個坦克自行火炮團,由裝甲兵黨委負責建設。

到1950年底,僅僅用了幾個月時間,就整編、組建了3個坦克師,l個水陸坦克師,3個獨立坦克團,8個獨立坦克營。

與此同時,他還建議軍委,並得到軍委批準,組建了華北、東北、華東3個軍區裝甲兵領導機關,坦克學校和l個戰車編練基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這個新兵種迅速建立起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