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聯明禦外辱(2 / 2)

劉進福也行禮道:“有幸得遇順慶府武林盟主,實乃我劉進福的福氣……。”

梅慶書知道金聲桓、李成棟和米喇印三人皆是降清將領,心生不快,冷言道:“我倒納悶了,你們也能坐到一起。易兄、劉大哥一心抗清,而他們三位,本是明臣。現在卻是清軍的得力幹將。嘉定三屠,數十萬人慘死,漢人殺漢人,更是李成棟的傑作。這等民族敗類,與我們那是水火不容啊。”

李元胤起身道:“這位兄弟別誤會,我三人皆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在下雖隨義父征戰沙場,但也是讀書之人,深知禮義廉恥。說來慚愧,身為他的義子,卻未能阻止他降清,以致給國家和百姓帶來災難。當初義父降清的時候,我一直鬱鬱寡歡。如今,義父已有悔意。如果我從中開導,將來起事以反清,也不失為好事。”

文卓道:“現在正是用人之際,能說服清軍降我,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倘若事成,李兄必定功不可沒。”

郭少清道:“如此甚好。我家將軍為清廷打下江西大部疆域,卻隻得一個江西提督江西軍務總兵官的職位,心中大為失望。江西巡撫章於天、巡按董學成又處處壓製我家將軍,將軍早已經心懷不滿。南明督師萬元吉與我家將軍有過交情,曾遣人送親筆信要我家將軍起事,我家將軍雖未回信,卻接待過萬督師的使者。”

易青藍微笑道:“這樣看來,金將軍是可以爭取過來的人。”

黑承印接著道:“我家將軍米喇印對剃發令早已不滿,對清廷或有異心。如此說來,我亦可旁敲側擊,助其反清。”

文卓也點頭道:“是的,降清之人未必全都死心踏地。曉之以義,動之以情,陳言利害,便可易其心。”

梅慶書道:“ 反清複明是一盤大棋,得從長計議,如果幾位有影響力的將軍起事,帶動其他降清將領。全國呼應,連成一片,必將動搖清廷的根基。”

文卓道:“說得好,這個反清的大任,我們在座的武林中人義不容辭。隻是剛才與龐勝魁相鬥,已經認得你們,以後要多加小心。”

易青藍道:“這是大事,必需周密安排。剛才的那些人必定要從中作梗。我提議,以後決斷或聯絡之事,就由上官英雄負責吧!”

眾人點頭稱是。這時,一旁的許承隆起身道:“我今奉龍在田將軍之命,前往大西軍求援的。在此遇上官英難,還得煩你向孫可望、李定國將軍引薦。”

文卓道:“原來是大西軍的客人,引薦之事是應當的。”

送走龍在田的使者許承隆後,在大西軍軍營裏, 大西軍首領孫可望坐於上位,李定國、劉文秀、關勝智、上官文卓等人列坐兩旁,對龍在田請求援兵之事進行商議。

孫可望對眾將領道:“龍在田遠在雲南,卻向我大軍求援。大家說說看,與雲南土司沙定洲作戰,我們去趟那渾水值得嗎?”

劉文秀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看先做好自己的事再說吧。”

文卓對眾人道:“我軍轉戰千裏而無定所,不是長久之計。若要發展壯大,還得有自己的地盤。若無修養生息的根據地,大西軍便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終不能成氣候。而今攻取雲南,便是我軍的一個大機會。”

李定國微笑道:“說得好,文卓兄弟有眼光,有遠見。隻是你這樣武功高強的人,上戰場有些浪費,如果能深入虎穴,刺探敵情或者策反敵將,便是大用場。能勸得金聲桓、李成棟和米喇印等人反清,定是奇功一件。”

孫可望沉思了一會,點頭稱道:“文卓兄弟說得在理。如果能取得雲南之地,雲貴相聯,咱們便能發展壯大。此事就這麼定了,咱們進軍雲南,文卓兄弟先去江西勸金聲桓反清。”

龐勝魁、金少坤等人逃出客棧後,一路上快步前行。龐勝魁對隨身的幾人道:“剛才幾位武林高手,除那忠貞營的劉進福、效命明朝的易青藍。其餘的不知是哪門哪派的。咱們也得在武林中爭取人材,打入他們軍中,讓他們自相殘殺。或者勸降他們歸順我大清,便是我們的使命。”

金少坤道:“一山不容二虎,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等人皆是人中龍鳳。若能使得他們離心離德,大西軍必然走向分裂。到時再收拾他們,豈不是易如反掌。”

龐勝魁點頭道:“金兄弟有勇有謀,是武林中的人材,更是我大清的人材。各位兄弟也是武林中一等一的高手,咱們兄弟同心,必能為大清國立下不朽功勳。”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第五十五章 百煉終成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