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東線反擊戰1
●排長吳永章一揮手,偵察隊員們撲上去。戰鬥很快結束,抓到30多個美軍士兵,全是黑人。
●團長李林一剛在電話機中向各營傳達了“堅守陣地”的命令之後,線路就被炸斷了。
●他們在和誌願軍拚刺刀的同時,還跟那些從前沿跑下來的美國士兵頂牛:“該死的,回到那邊山頭上去!反正你得死,不如死在山頭上!”
● 東線反擊戰
彭德懷決定打橫城
就在西線的誌願軍第三十八軍、第五十軍用血肉之軀阻擊“聯合國軍”向北反攻的時候,東線向橫城和砥平裏地區北進的“聯合國軍”以快於西線的速度一路推進,於是從整個戰線上突出了出去。
戰場上出現的這種狀態,使正對戰場局勢十分憂慮的彭德懷突然感到扭轉被動局麵的機會可能來了。
戰場上的戰機稍縱即逝,必須果斷地抓住並加以利用。
2月5日,彭德懷電令第四十二軍和北朝鮮人民軍第二、第五軍團對東線北進的“聯合國軍”進行阻擊,以減輕西線中國阻擊部隊的壓力。同時,鄧華指揮的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六十六軍奉命向東移動,以尋找戰機。
彭德懷已經在腦海中勾畫出了一個在東線打反擊的初步設想。但是他還沒有完全的把握。死死地頂住西線,將大兵團快速集中於東線,對相對較弱的南朝鮮部隊進行規模較大的反擊。如果反擊成功,將會很大程度上緩解當時誌願軍節節撤退的局麵,也許還可能令“聯合國軍”的攻勢停止。
但是,彭德懷心裏很明白,在東線組織起反擊行動,至少要具備3個條件:一是東線“聯合國軍”北進的位置形成前突態勢;二是參加反擊的部隊能夠及時到達戰鬥發起地點;三是最重要的,就是在西線阻擊“聯合國軍”的第三十八軍和第五十軍必須能夠把攻勢凶猛的美軍阻擊在漢江附近,如果在向東線調動大部隊的時候,西線的阻擊防線垮了,那麼別說反擊,整個戰線將麵臨全麵崩潰。
2月9日,“聯合國軍”在東線的態勢為:美第二師二十三團和一個法國營,被中國第四十二軍阻擊於砥平裏以北;南朝鮮第八、第五師進至到橫城以北的豐水院、上蒼峰裏、釜洞裏、梅田裏一線;再往東,南朝鮮第七師、第九師以及首都師則拖後於下珍富裏、江陵一線。
至此,展開於砥平裏和橫城一線的“聯合國軍”已經從整個戰線突出。
此時,美第二師的三十八團及荷蘭營,美第二師師部及其九團尚在原州,美第七師及空降一八七團在他們的後麵,於是,東線上突出的“聯合國軍”相對孤立了。
在西線阻擊的中國第三十八軍和第五十軍,雖然阻擊線在一點點地後退,但還是在很大程度上遲滯了美軍的向北推進。
鄧華指揮的東線各集團軍已快速到達了預定位置。
戰機成熟了!
但是,彭德懷依舊還有一個難以決斷的選擇。“聯合國軍”在砥平裏和橫城一線有兩個突出部,先打哪一個更為有利呢?彭德懷三思而後考慮先打砥平裏。
他在7日發給各軍的電報中指出:
根據麵前情況,需集中3個軍主力首先殲滅砥平裏附近美軍為有利。請鄧華同誌速與四十二軍司令部靠攏,以便與各軍取得聯係,如何部署,請鄧速決速告。
電報發出後不久,彭德懷又突然改變了決定,他立即再打電報給各軍:
砥平裏地區據已知敵軍為美二師、二十四師各一部及法國營合計為8到9個營,如我攻擊該敵一晝夜不能解決戰鬥,則利川地區之英二十七旅、南朝鮮第六師及原州附近的美二師三十八團與美七師均可來援,南朝鮮第五、第八師與美空降兵一八七團亦會策應,假如我兩晝夜不能解決戰鬥,則水原防線之美軍亦可能抽出二至三個師東接,這樣萬一吃不下,打成消耗戰,甚至洪川至龜頭裏公路被敵人控製,則我將處於極為不利情況,這一步必須充分估計到。
根城地區據已知敵軍為第五、第八師及美七師一部空降兵一八七團,但南朝鮮第五、第八師較弱,我可集中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六十六及人民軍第二、第五軍團,把敵人打亂的把握較大。如果估計得手,再向原州及以南擴張戰果,這樣可能將敵人的整個部署打亂,對我而後作戰有利……前電提出先打砥平裏,此電決定先打橫城附近美軍,如無意見,則請依具體情況部署之。
彭德懷的顧慮是明顯的:對於火力強大的美軍和法國營,無論誌願軍在兵力人數上占何等優勢,還是沒有打下來的把握,不如先挑戰鬥力較弱的南朝鮮軍隊來打。
橫城反擊戰於1951年2月11日晚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