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彭德懷將第五次戰役的具體設想和部署電告毛澤東。

在中國北京中南海豐澤園內的書房裏,毛澤東和周恩來仔細審查了這個戰役預案。

毛澤東對周思來說:“美軍想在元山這個蜂腰部位做文章,占領這一線,進可攻,退可守,無論是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有利,我就不信這個邪!我看彭德懷他們的分析很有道理!”

彭德懷在電報中有這樣的表述:

現在,我第二番參戰部隊正在開上前線,而敵軍經過兩個多月的進攻已很疲勞,傷亡未補充,部隊不甚充實,且後備部隊尚未來到。抓緊這個時機向立足未穩之敵大舉出擊,打一個大的戰役,以加速朝鮮問題盡快解決……不然,我軍動作慢了,坐失良機,等敵援軍上來了,加之海上兩棲登陸,勢必逼迫我軍兩麵作戰,讓我處於不利境地。此役原擬於5月上旬開始,但為了推遲敵人的登陸,避免同時兩麵作戰,因此提前於4月22日開始。

這次戰役是極為重要的,是一場大惡戰。即使付出五六萬人的代價,也要消滅對方5個師……

“看來,彭大將軍的野心確實不小!”毛澤東讚賞地說。

周恩來提醒說:

這樣,戰役準備時間會很倉促,三兵團的兵團領導班子3月16日才組建,全兵團按照預定速度,4月中旬才能到達朝鮮前線。再說,這次的戰役無論是從投放的兵力、戰線的闊度,還是預想的效果,比起前4個戰役來都大得多。我們前幾次戰役的情況證明,一次包圍美軍幾個師,一個整師、甚至一個團,都難以達到殲滅的任務,而這次戰役的第一階段就預定殲滅敵人5個師,其中有美軍的3個師,恐怕客觀上難以做到……

但是,毛澤東批準了彭德懷的作戰預案。

13日,毛澤東回電同意彭德懷的部署,並且特別強調了警惕美軍登陸作戰的問題,指出把第四十二軍部署到元山方向,以專門確保元山的安全。

誌願軍第五次戰役發起的時間最後確定為:1951年4月22日。

4月21日,“聯合國軍”進抵開城、高浪浦裏、三川裏、文惠裏、華川、楊口、元通裏一線。

這裏已經是誌願軍的最後防線了,所以“聯合國軍”雖然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再也不能前進一步了,隨著第二輪戰役的展開,第四次戰役終於結束了。

這次戰役,誌願軍是在尚未得到休整和補充的情況下倉促轉入防禦作戰的,各種困難大大超過了前三次戰役。

但是,誌願軍全體指戰員充分發揚了英勇頑強、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優良作風,抗擊了美軍的猛烈進攻。

誌願軍以積極的堅守防禦、反突擊和運動防禦作戰,殲滅了美軍和南朝鮮軍的大批有生力量,並有計劃地向北轉移。

整個戰役從誌願軍全部轉入防禦作戰的1月27日起,至4月21日止,激戰85天,共斃、傷、俘“聯合國軍”78萬餘人,使其平均每天前進不到15公裏,總共隻前進了100餘公裏。

中朝軍隊保全實力並撤至三八線以北,所進行的機動防禦以空間換取了時間,為進行下一次反擊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也為掩護戰略預備隊十九兵團和三兵團的開進集結,為實施下一個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