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東線作戰4
整個戰局開始起變化
趙蘭田率領的誌願軍第三兵團第十二軍三十一師自戰鬥開始就發展不順。趙蘭田親自帶兩個團突破麵對方陣地之後向縱深發展,但在自隱裏北側的三巨裏地區受到美軍坦克群地阻擊。
趙蘭田當機立斷,繞過美軍,天亮前插到楊洪公路,但是美軍的炮火十分猛烈,加上白天飛機地參戰,部隊打得十分艱難。為了按時到達指定地點,部隊冒著飛機地轟炸和炮火地打擊堅持白天前進。
在到達釜峰時,他們又與美軍撞上了,誌願軍沒有炮火地支援,憑借手中的輕武器無法突破美軍的阻擊,因此三十一師沒能在預定時間到達指定地點。
美第二師和法國營在受到多次打擊之後開始向南撤退,至20日,他們在福寧洞和寒溪地區又遭到誌願軍第六十軍一八一師地圍攻。誌願軍五四二團在公路上截住法國營,向這些頭纏紅布的法軍發起了猛烈攻擊,法國營再次受到重創。
後來在審問一個18歲的法軍俘虜時,誌願軍官兵們對這個法國人嘴裏不停地動著感到好奇,最後弄明白了,這個法軍士兵已經兩天沒吃飯了,嘴裏嚼的是不知從什麼地方弄來的花生米。
至21日,中朝軍隊在東線普遍向南推進了50到60公裏,第三兵團突破後插得最遠,其第十二軍已到達“三七線”,其九十一團向南插入達150公裏之遠,到達“三七線”以南地區的下珍富裏。
由於朝鮮中部山脈的走向大都是縱向,而誌願軍的投入很多,兵力密集,於是山脈走向嚴重影響了誌願軍的橫向機動,所有的誌願軍都在沿著縱向幾條有限的公路南下追擊,插入到很遠的地方。
也正因為如此,誌願軍形成的合圍不多,所以殲滅“聯合國軍”有限。
另外,美軍和南朝鮮軍隊利用占優勢的機動性能,望風而逃,迅速撤退,誌願軍無法將其合圍並加以消滅。
更重要的是,誌願軍連續作戰,傷亡巨大,官兵疲勞,糧彈已盡,已經沒有了持續作戰的能力。
這時,彭德懷接到第三兵團、第九兵團兵團領導聯名發來的電報:
據當麵情況美軍已東調,偽軍潰散後縮,特別是我們部隊糧食將盡,有的部隊開始無糧做飯。因此,我們認為,如整個戰線不繼續發動大攻勢,而隻東邊一隅作戰,再殲敵一部有生力量,我們亦需付出相當代價。如不能打出個大結局,則不如就此收兵調整部署,進行準備,以後再戰。如全線繼續大打,則我們仍可繼續作戰。
如何速示。
5月21日,彭德懷致電毛澤東:
以前各部隊攜帶5天糧,可打7天。也可就地籌糧補充之。現在攜帶7天糧,隻能打5天至6天的仗。因戰鬥中耗損,就地不能籌補。洪川敵頑抗不退,使我東線部隊無法運輸補給。美三師東調,堵塞洪川、江陵間缺口。五次戰役西線出擊傷亡3萬。東線出擊傷亡一萬出頭。為時一個月,進行東西兩線的作戰,部隊有些疲勞,需恢複和總結戰鬥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