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北轉移3
二十軍盡力保衛華川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第五次戰役後,誌願軍總部決定將參戰兵團撤出戰場,爭取時間進行休整,僅以一部分兵力采取機動防禦阻擊對方,掩護主力轉移。
二十軍也奉命北移休整。
這時美軍利用我軍進攻時糧彈接濟不上,隻能持續一個星期的規律,憑借其現代化裝備的優勢,集中4個軍13個師的兵力,以飛機轟炸和遠程炮火封鎖我軍行軍途中的橋梁、渡口和公路隘口,以空降兵在我縱深內降落,襲擾堵截我後方,以摩托化步兵、炮兵和坦克組成“特遣隊”,對我發起了閃擊戰。
“聯合國軍”主力乘隙插入我回撤行軍的側翼,企圖割裂我東西線兵團,堵截我傷員及物資轉移,使我軍陷於被動、混亂。
當時二十軍各級指揮機關均在轉移途中,通信聯絡時常中斷,不能有效地組織反擊。形勢萬分險惡。
二十軍在沒有得到上級命令的情況下,果斷停止後撤,就地轉入防禦。
當時部隊兵員不足,建製不全,十分疲勞,既無炮兵支援,又無工事依托,也無可靠的糧彈保障。
五十八師師長講:“美國佬要想衝過去,除非我們五十八師的人都打光了!”
政委說:“天塌下來也要頂住!”
他們立刻指揮各團迅速搶占華川湖兩側主要高地,抗擊對方,控製公路,掩護友鄰部隊北撤。
一七四團三連一排排長於泮宮指揮全排,搶占了華川城東側的高地,擋住美軍北犯。
1951年5月28日,對方以兩個營的兵力向誌願軍陣地發起了猛烈進攻。
一排堅守的313高地在整個防禦陣地中處於比較重要的位置。時任一排排長的於泮宮決心在313高地打一個漂亮地阻擊戰。
拂曉,對方以一個排的兵力向高地衝來。待美軍離我軍陣地不到30米時,於泮宮大吼一聲:“打!”
陣地上各式槍支同時開火,子彈如雨點般射向對方。
不久,陣地前橫七豎八地躺滿了對方的屍體,其餘狼狽地抱頭鼠竄。
在打退了對方第二次進攻之後,於泮宮命戰鬥組長潘景文帶著新戰士薑應義主動出擊,奇襲對方,嚇得對方半天不敢前進一步。
利用戰鬥間隙,於泮宮召開了黨員會議,要求大家學習楊根思,人在陣地在。
入夜,於泮宮認真檢查,他讓戰士們輪流休息,自己卻時刻注視著山下的“聯合國軍”。他還多次派戰鬥小組夜襲對方,擾得對方整夜不得安寧。
29日晨,“聯合國軍”再次猛烈地炮擊313高地。一排失掉了同連部及友軍的一切聯係,於泮宮的腿部也被對方的流彈擊傷,但他依然堅守著陣地,英勇戰鬥。
8時許,“聯合國軍”開始了第九次進攻,一排官兵拚死守衛著每一寸土地,對方的進攻屢屢受阻。
不久,惱羞成怒的“聯合國軍”索性停止了進攻,隻用飛機、大炮向313高地狂轟濫炸,企圖炸垮一排鑄成的鋼鐵長城。
但一排戰士在於泮宮的帶領下,又頑強地堅持了3個多小時。
此時,一排已經傷亡過半,陣地周圍均已被對方占領,313高地也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於泮宮臨危立斷,決心帶領大家突出重圍。
30個小時後,於泮宮率領全排殺開血路衝出重圍。
就這樣,由於泮宮帶領的31名戰士在華川313高地阻擊對方長達30多個小時,斃傷“聯合國軍”150餘人,打退了“聯合國軍”的13次進攻,為中國人民誌願軍增添了光彩。
於泮宮再次被記一等功,並在1951年12月召開的二十軍英模大會上,光榮地被評為誌願軍一級英雄。他帶領的一排,被命名為“特等功臣排”。軍首長號召全軍官兵學習他“服從組織、關心同誌、敢於鬥爭、高度負責”的優良品質。
二十軍在華川以北地區30公裏的防禦正麵上,頑強奮戰50餘天,抗擊並遏製了對方地麵和空中的猖狂進攻,有力地掩護了兄弟部隊地後撤,取得了打死打傷俘虜“聯合國軍”21萬人的重大勝利。
華川阻擊戰,開創了我軍曆史上由被動轉入主動,在野戰陣地防禦條件下以少勝多的典範。
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同誌稱讚道:
這個部隊能打硬仗、惡仗,能突擊又能顧全大局,是一支作風很硬的好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