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北轉移4
精心策劃鐵原阻擊戰
根據誌願軍司令部的部署,誌願軍六十三、六十四軍和人民軍一軍團分左中右3路,向渭川裏、漣川以北地區轉移;六十五軍執行阻擊任務。
誌願軍司令部特別強調要他們在議政府、清平川地區阻擊對方15至20天,確保漣川、鐵原一線的安全和兄弟部隊的行動。
漣川、鐵原一線是朝鮮西部地區的重要交通線,既有公路又有鐵路,而鐵原又是我屯積物資的主要供應站。一旦被“聯合國軍”占領,就割裂我東西線的聯係,直接影響我全軍的轉移。
六十五軍阻擊“聯合國軍”4天之後突然向兵團報告:由於敵集中幾倍於我們的兵力,另配以空軍、坦克、炮兵連續不停地突擊,部隊傷亡極大,有的陣地已經丟失,有的部隊被迫後撤20至30公裏的漢灘川以北地區。這是一個有可能危及整個戰役的極為嚴重的情況。
指揮部除命令六十五軍克服一切困難,嚴格按誌願軍司令部要求打好阻擊外,立即調六十三軍火速趕去支援。同時,把這個安排報告了彭總,彭總表示同意,並再次強調一定要按時完成阻擊任務。
六十三軍接受任務後,傅崇碧軍長親自趕到了軍的第一梯隊,實行前沿指揮。他們首先在縱深20公裏、正麵25公裏的地域構築了臨時野戰工事,為阻止“聯合國軍”前進打下了基礎。
六十三軍完成阻擊任務的決心很大,但他們麵前的困難也很多。部隊突破臨津江以來已經連續作戰一個多月,除了武器裝備給養供應上的嚴重不足,戰鬥和非戰鬥減員也相當嚴重。戰鬥中部隊減員本來是很正常的。國內作戰可以隨打隨補,在朝鮮卻基本上沒有可能。
在他們防禦的正麵,當時有範弗裏特指揮的4個師47萬餘人,平均每公裏地段就有700多人;而六十三軍全軍僅有24萬餘人,平均每公裏地段上隻有370多人。
武器裝備方麵,對方當時有各種火炮1300多門,坦克180餘輛,且有空軍支援;而六十三軍全軍包括六〇炮在內僅240餘門,既無坦克也無飛機。
也就是說,六十三軍要把裝備占明顯優勢、兵力多已近一倍的“聯合國軍”,阻止在自己麵前,使他們不能前進一步。阻擊的時間不是一天、兩天,而是10天至15天。這是彭德懷的命令。
軍令如山倒,這裏沒有半點餘地。
處於第一線的傅崇碧軍長、龍道權政委等六十三軍的領導更了解形勢的嚴峻。部隊一開上去就進入了戰鬥,各種準備工作隻能在戰鬥中進行。在軍指揮所很難找到軍的領導,他們向上級彙報也多是在師、團指揮所,有時甚至在前沿陣地上,可見情況之緊張。
六十三軍很快完成阻擊任務的各種安排的實施計劃報告。
報告指出,在兵力部署上,采取縱深梯次和少擺兵多屯兵方法,並以多個戰鬥小組去前沿前與“聯合國軍”進行糾纏,使“聯合國軍”不能過早迫近我主陣地;在火力組織上,充分發揮各種火炮和短兵火器的威力;在戰術運用上,采取正麵抗擊與側翼反擊相結合,並在夜晚派出小部隊襲擾“聯合國軍”等等。
兵團認為這是一個簡潔明確、措施得力、符合實際情況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