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人民的好戰士,我們在戰鬥中成長,隻要戰鬥打響,我們就打個殲滅戰……”誌願軍戰士的歌聲令美軍士兵愣住了。

突然,旁邊九連陣地上響起了密集的槍聲,美軍立刻出現慌亂。就在這一刻,隨著郭恩誌的一聲呐喊,他第一個從懸崖上縱身跳了下去!緊接著,八連還活著的士兵們跟隨著他,紛紛跳下懸崖。

懸崖下的美軍被這突然出現的情景嚇呆了,正不知所措,八連全連所剩的唯一一顆反坦克手雷被三班長扔向了美軍。爆炸聲未落,誌願軍戰士們齊聲喊殺,向炸開的缺口衝去!

天黑以後,當郭思誌帶領他的士兵們回到營指揮所的時候,營長興奮之極:“你們以一個連的兵力在美軍的大規模進攻麵前頑強阻擊了兩天,團長說要給你們請功!”

第十九兵團的指揮官們不得不為前沿每一個陣地的反複得失而焦慮不安。在美軍不斷施加的壓力麵前,一八八師的阻擊線在不斷地後退。雖然每退一步,都是經過批準的,為的是更多地消滅對方,為的是爭取更多的時間。

但是,畢竟可供機動防禦的縱深並不大。這裏的陣地都是高山斷崖,陣地在轉移的時候,已經出現多次戰士跳崖的情況了,這說明堅守陣地的戰士們已在最大限度地延遲阻滯著美軍,他們不到最後的懸崖邊上決不放棄與美軍地戰鬥。

戰鬥進行到第五天,剛進入陣地不久的一八八師五六三團一營一連二排,打退了對方一個營的兩次進攻後,被對方的兩個營三麵包圍於一座孤立的高山之上。

一營和他們的二排,在國內作戰中曾分別獲得過鋼鐵營和特功排的光榮稱號。二排被圍,牽動著團、師、軍以及兵團領導的心。

後來,二排和各級領導失去了聯絡。參謀李大權告訴楊得誌:從五六三團和二排的最後一次通話中知道,當時二排隻有8個人,最高領導是副排長李秉群。

時至午夜,二排堅守的陣地上仍然有火光,有槍聲,這說明誌願軍的8位勇士仍在戰鬥,陣地還在他們的手裏。

這一夜一直下雨,淅淅瀝瀝的。雨聲撞著各級指揮員的心。他們都在思念著那8位戰士。派去為他們解圍的部隊,因下雨路滑和對方的嚴密封鎖,幾次都沒能靠得上去。

拂曉,雨停了。前麵傳來的報告說,二排堅守的陣地上槍聲也停了。他們的陣地前躺滿了美軍的屍體,美軍的兩個營撤退了,但是陣地上也沒有我們戰士的蹤影了。8個人抗擊對方兩個營的進攻,並且把他們打退了,這應該說是個奇跡。

但我們的戰士呢?我們的英雄呢?天亮後,8位勇士中一位負傷的班長,帶著兩位負傷的戰士趕回了六十三軍。

一夜之間對方進攻的次數已經無法計算,他們隻記得每次進攻之前,都有20分鍾至半個小時的炮擊。炮彈像冰雹不斷地落在陣地上,戰士們頭都抬不起來。美軍曾經衝上過陣地來,但都被他們打了下去。

午夜過後,他們8個人總共有15發子彈,對方衝上來,他們靠著刺刀、槍托、木棒與對方搏鬥。

到後來子彈沒有了,隻剩下了幾顆手榴彈,而美軍的攻勢一點也沒有減。

副排長李秉群對戰士們說:“情況大家都清楚。我們在美軍三麵包圍之中,我們8個人要突圍出去沒有可能;要打,我們沒有子彈;要和美軍麵對麵的拚,他們人太多,搞不好我們會成為俘虜。我們是‘鋼鐵營'、‘特功排'的戰士,不能給英雄連隊抹黑,更不能給偉大祖國丟臉,要讓美軍知道中國人是硬骨頭,誌願軍戰士是鋼鐵漢。我提議我們跳崖!死也不能當俘虜!”

七位戰士都同意李秉群的提議。他們又一次挫敗對方的進攻後,李秉群決定留一位黨員班長帶兩個戰士作掩護,他帶4名戰士跳崖。後來回到部隊的3個戰士都是跳崖受傷後被部隊找回來的。

六十三軍還曾派人去尋找李秉群等戰士,但是沒有找到。那懸崖有5丈多深,估計已經犧牲了。

誌願軍政治部主任要求他們繼續尋找,他還很激動地說:

告訴六十三軍政治部,要他們把8位同誌的名字報來,要把他們的事跡整理出來。軍裏、兵團都要很好的表揚他們,要給這些同誌記功!

名單很快報上來了,這8位同誌是:

李秉群、翟國靈、羅俊成、侯天佑、賀成玉、崔學才、張學昌和孟慶修。

五六三團一營二排打得好,這個團三營八連打得也漂亮。

他們靈活地使用兵力,機智地運用戰術,以英勇頑強堅韌不拔的戰鬥精神連續奮戰4晝夜,以傷亡16人的代價,斃傷對方800餘人,打退對方15次大規模地進攻,守住了陣地。

戰後,他們獲得了特功第八連的稱號,該連連長郭思誌獲得了一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