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
怎樣與孩子平等相處
其實許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很多“不良”行為,與其
用批評的方式進行糾正,還不如從他的不良行為裏找出正麵意義,
然後進行同感教育。所謂同感教育,就是認同個體犯錯的心理,再
根據這種心理作出恰當的引導。比如關於上網,我們首先得承認網
絡的豐富和精彩,再分析它的弊端,和孩子一起商量怎樣合理安排
娛樂和學習的時間。又比如跳街舞。街舞本身是一種健康的舞蹈,
它兼容了文體的美和力,既可以釋放壓抑的情緒,又能強身健體,
所以深得學生朋友們的喜愛。那麼家長隻需要在理解和支持的同
時,幫助孩子從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的養料,並適時地提醒孩子:第
一,清楚自己的學生身份,不能玩物喪誌;第二,保護好自己。因
為街舞的自由性,所以參與的群體比較複雜,我們要告誡孩子慎重
交友。
我建議這位母親首先改掉自己愛嘮叨的壞習慣,其次,不能因
為自己的情緒而隨意地批評孩子,要客觀,要公正,更不能有放棄
孩子的想法。也許做母親的說的隻是一句氣話,但這樣的情緒會傳
染給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無藥可救,也就會不再努力了。
49
怎樣讓孩子打開心門
賴雨姐姐談成長
晶晶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剛開始晶晶是通過電話跟我交流的,雖然她很想麵對麵找我谘
詢,但又怕別人知道了認為她不正常,而且也不知道見了我,她會
不會有勇氣吐露自己的心聲。心理谘詢的形式通常有三種:麵對麵
谘詢、書信谘詢和電話谘詢,現在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谘詢。而每
種形式都有其不同的利和弊,電話谘詢的利是,因為不用直接麵對
對方,所以交流會比較輕鬆和坦誠,不需要設防。弊端卻是,在交
流過程中如果稍有差錯,很可能就沒有機會補救了。另外因為無法
對眼神和表情進行觀察,所以很難發現患者隱藏的問題。
晶晶給我打了五次電話,可她每次的講述都語無倫次,有時還
詞不達意,使我很難歸納她麵臨的問題。為了更好地幫助她,我建
議她來和我麵談,雖然也不能保證什麼,但至少有更多的機會。考
慮了一周之後,晶晶終於接受了我的建議,很勇敢地找到了我。開
始她很拘謹,但我一邊讓她填表格,一邊讚美她搭配協調的著裝,
使她慢慢放鬆下來,然後我讓她以自己覺得舒適的姿勢坐下,再深
呼吸……
經過我的引導,晶晶很快整理清楚了自己的問題:第一,從初
中開始她一直是年級的前幾十名,到了高二,她希望有一個突破,
能夠上升到前幾名,結果非但沒能如願,相反還下降了幾名;第
二,她喜歡上了一名男生,可他們隻在網上交流,她不敢將這份情
感帶到現實中來;第三,晶晶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她很理解他們的
辛苦,但他們卻不懂她的孤獨和壓力,每次打電話回家都隻是叮囑
她好好學習,不要上網,從來沒有關心過她的感受。問題清楚了,
但當下最需要解決的是哪一個?晶晶一會兒說是學習,一會兒說是
50
怎樣與孩子平等相處
情感,一會兒又說是和父母的關係,最後她把自己搞糊塗了,隻能
茫然地看著我。我問晶晶此刻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她說最想考出好
成績。我繼續問為什麼,沒想到這句“為什麼”讓她滔滔不絕說了
很多。晶晶說在她讀小學的時候,父母就外出打工了,雖然有時候
過年也回來,但都是匆匆地,晶晶根本沒有時間對他們說心裏話。
一直到高二,都是奶奶和晶晶相依為命,晶晶覺得很孤獨,很委
屈,甚至很憤怒:“我媽媽居然還說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我讀大學,
隻要我考上大學他們就回來了,好像我考不上大學,他們永遠不回
來似的。”
“賴雨姐姐,說心裏話,有時候我甚至很希望自己生病,因
為我生病了,他們肯定就會回來。當然,這樣想是不對的,不過我
真的很想他們,所以我要努力考上大學,去他們工作的那個城市讀
書,這樣我們一家人就可以在一起了。我跟那個男生就是這樣認
識的,他的父母也在外地打工。我們建了一個群,叫做‘留守心
情’,聊的全是父母沒在身邊的孤單和痛苦。他跟我一樣對父母也
是又愛又恨,所以我們才有了很多共同語言。但他比我優秀,他肯
定能考上大學,我卻沒有他那樣的自信……”
晶晶說到這裏哭了,我卻不知道如何幫她,因為她的問題是親
情缺失。所有的道理她都懂,但有些情感的堵塞或者空白,不是那
麼容易疏通或者填補的。在此我隻能呼籲社會各界能給這些留守孩
子多一些溫情的關懷;更希望在外打工的父母,不管多麼忙碌多麼
辛苦,一定要給孩子多一些心靈上的撫慰。
51
怎樣讓孩子打開心門
賴雨姐姐談成長
讓孩子有喘息的空間
李大姐已經給我打了很多次電話,一直說要帶兒子過來和我交
流,可約了又約,她還是沒能成功地說服兒子。萬般無奈的李大姐
隻好向我道歉,我表示理解,並告訴她,如果孩子不是情願的,有
抗拒心理,即使勉強接受谘詢,效果很可能也不理想。
其實通過李大姐在電話裏的介紹,我基本已經了解了孩子的情
況,並且認為真正有問題的不是孩子,而是李大姐本人。我坦白地
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李大姐也“是是”地承認,但她還是堅持要我
幫她兒子端正學習態度,使之能取得更好的成績。李大姐很固執,
遺傳因素加上榜樣效應,她的兒子也很固執,那麼兩個固執的人在
一起,肯定就會不斷地產生矛盾。
李大姐的兒子叫小炯,十七歲,高二年級學生,非常聰明,平
時讀書也很努力,所以成績一直很好。雖然李大姐心裏還是欣賞兒
子的,可她並不滿足,因為她一心想把孩子培養成優秀人才,幫自
己實現年輕時候失落的理想。小炯原本也是理解父母的,覺得作為
普通工人的爸爸媽媽很不容易,為此很希望通過努力,將來能有所
作為,讓父母過上好日子。但慢慢地小炯越來越不能忍受了,就像
有一次李大姐逼他和我通電話時小炯說的那樣:“媽媽太過分了,
一會兒要我學這樣一會兒要我學那樣,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的,簡直
讓我沒有一點點喘息的空間。”是的,據小炯媽媽說,從小到大小
炯學書法、學鋼琴、學畫畫、學奧數、學英語等,簡直是無所不
學,根本就沒有玩耍的時間。連去親戚家都是吃了飯就回家,更不
要說跟朋友在一起聊天散步了。而且父母還經常說,他們的工資不
高,可就是負債也要好好培養他,這更給了小炯巨大的壓力。“有
52
怎樣與孩子平等相處
時候我覺得自己都快崩潰了。”小炯在電話裏怒吼一般地說。而
這次小炯不肯跟我交流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他媽媽要求他參加什
麼比賽,可他認為那不是自己的強項,不需要為了爭名次去做無用
功。第二,他媽媽認為他的英語還需要提升,所以想給他請家教。
可小炯認為自己現在才讀高二,還有時間努力,完全沒有必要浪費
錢請家教。何況小炯說他已經承受不了了,每天有很多作業,還要
做一張又一張媽媽不知從哪裏搞回來的試卷。小炯不想和我交流,
就是怕我成為他媽媽的幫手,聯合起來對付他。
我理解小炯的感受,甚至理解他的抗拒,畢竟是青春期,應
該有屬於他這個年齡向往的自由和獨立。所以我支持小炯的決定,
但希望他和父母作一次有效的溝通,坦白說出自己的感受,並用實
際行動讓父母放心。也希望李大姐尊重個體的心理發展規律,不要
再對小炯有更多更高的要求,更不要讓孩子產生被囚禁被壓迫的感
覺。“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小炯說。他還說,如果媽媽
不改變做法,他不想再做乖孩子了。
53
怎樣讓孩子打開心門
賴雨姐姐談成長
孩子需要輕鬆的家庭環境
從學前班開始到初中畢業,瑩瑩很少讓父母操心,她屬於那種
特別聽話的孩子,所以親戚朋友們都昵稱她為“綿羊娃娃”。可進
入高中之後瑩瑩漸漸變了,不但無心學習,而且上網、早戀,甚至
找各種理由不回家。在家裏的時候,對父母也是不理不睬,即使勉
強交談都是沒好氣的。
瑩瑩的媽媽一見到我就哭了,她不知道孩子究竟發生了什麼
事,更不知道該如何麵對和解決。我首先問了瑩瑩媽媽,孩子進入
高中階段後,有沒有發生什麼重要的事情?包括成績下滑,包括和
老師同學的關係,包括家庭中的變故等。瑩瑩媽媽都否認了,她
說,從小到大,雖然瑩瑩的發展一直都很順利,但她和瑩瑩的爸爸
從來沒有忽視過對孩子的關愛。他們和學校保持著密切的聯係,對
孩子的點滴情況都了如指掌。而在家裏,從來都是爸爸守著孩子學
習,媽媽做家務。夫妻倆相敬如賓、配合默契,尤其是對孩子的教
育問題,他們幾乎沒有發生過任何分歧。
那麼,瑩瑩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常”情況呢?通過和瑩瑩媽
媽的交流,我感覺到了問題的所在,但需要向瑩瑩求證,所以寫了
一封信給她。我在信裏坦誠地告訴瑩瑩,我見了她的媽媽,了解了
她的變化,可我不認為是她的錯,因為我知道她是在為自己爭取空
間和隱私權。她的父母不應該把所有的情感都傾注給她,這使她感
覺到壓抑和窒息。她需要一個輕鬆的環境和獨立成長的空間,可她
的父母沒有給她理解和支持,她隻好用一些過激行為進行反抗。我
說,她上網是為了逃避和遺忘,早戀是為了尋求安慰和援助,不回
家是因為不想麵對父母的驚慌和指責,也是因為不敢麵對自己內心
54
怎樣與孩子平等相處
世界的迷惘和掙紮。“我肯定你不喜歡現在的自己,但以前那個自
己又太沉重,你沒有力量繼續背負她往前走。如果你相信我,我願
意和你一起尋找屬於你青春期的快樂人生。”
瑩瑩很快回了信,她寫了很多,但主要還是希望父母不要每
時每刻都把目光放在她的身上,希望家庭氣氛能夠輕鬆活躍一些,
讓她自由呼吸,並且信任她,相信她可以合理安排學習和娛樂的時
間。隻要理解和支持她的感受和選擇,她一定會把握好自己人生的
方向。最後瑩瑩還說,等她思考後就來找我交流,到時候她要一吐
怨氣,然後重新開始。
55
怎樣讓孩子打開心門
賴雨姐姐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