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工學院成立9

建委會提出校園規劃

1953年5月29日,軍事工程學院建設委員會擴大會議在工字樓禮堂召開,這是蘇聯顧問來到學院之後一個重要的會議。院、部、係領導、蘇聯顧問團和教授會主任以及建委會全體幹部都參加。

這次會議唱主角的是李懋之,近幾天來,他和副首席顧問葉果洛夫交換過意見,發現雙方在1954年的基建總體方案設想上大相徑庭,並且沒有互相妥協的可能性。

這讓李懋之很為難,最後他把兩種有爭議的意見在會議上和盤托出,希望通過討論,最後由院長和首席顧問定奪。

李懋之先介紹學院建築總平麵圖的兩個方案。

葉果洛夫的意見是:

院辦公樓居中,與5個工程係的教學大樓組成一個集團,像莫斯科大學那樣的巨大建築群,坐東向西,騎在文廟街東頭,可俯視全哈爾濱市,空中投影形似飛機……

李懋之和5個係主任的意見是:

5個係各建一個教學大樓,根據地形條件,院辦公大樓和連在其後的大禮堂,坐北向南,空軍係和炮兵係在文廟街東頭,隔街相望建兩個教學大樓;海軍、裝甲兵、工程兵3個係在院辦大樓後,北東西各建一個教學大樓,院體育館連接大禮堂後,向北開門,與海軍係相對,4個建築物中間為一個主操場。隻有把這個總體布局先確定下來,方可一個係一個係地討論各自的建築要求。

各個係大樓的立麵造型也有爭議,葉果洛夫主張是俄式的,即采取平板牆麵,鐵皮屋頂,四周為“女兒牆”,門廳可搞歐式雕塑。

李懋之則主張牆麵要有線條,屋頂是中國式的宮殿大屋頂,鋪灰色瓦,不搞雕梁畫棟的飛簷鬥拱,隻要藍綠色的樸素花紋即可。高屋脊兩端各蹲一隻與樓高匹配的“大老虎”模型,四角挑簷上按各係的武器設備擺上一排小模型,如空軍係擺各種飛機,炮兵係擺各種大炮,海軍係擺各類艦艇,裝甲兵係擺各型坦克,工兵係擺各種工程機械。

大樓牆麵都用灰白色水刷石,既樸素大方,又氣勢雄偉。也有的人提出屋頂上用琉璃瓦,但由於花錢多,又太顯眼,陳賡和李懋之早已否定了這種意見。

人們把這套方案簡稱“火柴盒方案”,李方案簡稱“大屋頂方案”。

雖然從首次聯席會議起,各個係領導、教授們和幹部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支持“大屋頂”,反對“火柴盒”,但建築專家葉果洛夫堅持他的意見。

葉果洛夫說:“由於受地區和麵積限製,像海軍工程係還要靠海,將來就地變成獨立的學院,這不可能。”

這時,陳賡說:“大樓造型問題與實用價值關係不大,照葉果洛夫同誌的意見辦也未嚐不可嘛,大家再討論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