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央決策與規劃
●鄧小平決定:興建成渝鐵路,造船修建碼頭。
●西南軍政委員會成立後作出了第一個重大決策:以修建成渝鐵路為先行,帶動百業發展,幫助四川恢複經濟。
●毛澤東最後作出批示:修成渝鐵路,先期啟動資金撥2000萬公斤小米工價。
● 中央決策與規劃
共和國故事·大道通天
鄧小平決心修建成渝鐵路
1949年12月31日,此時西南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鄧小平在主持西南局常委辦公會議上決定:
興建成渝鐵路,造船修建碼頭。
鄧小平在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擔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政治委員、西南軍區政治委員和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他同劉伯承、賀龍領導第二野戰軍和第一野戰軍第十八兵團,迅速消滅了盤踞在雲、貴、川、康四省的90多萬國民黨反動武裝。
隨後,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共中央西南局帶領西南人民迅速改變了西南地區的混亂狀況,開創了西南地區穩定、發展的新局麵。
其實,早在進軍西南之前,劉伯承、鄧小平就常說,我們到了四川一定要把成渝鐵路修好。
1949年6、7月間,鄧小平在上海市市長陳毅家裏,曾經兩次同陳毅的堂弟陳修和詳細而鄭重地談到修建成渝鐵路問題。
陳修和早年畢業於法國高等兵工學校,曾任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工署專門委員,沈陽第九十兵工廠總廠長。他熟悉清政府特別是國民黨政府曾計劃修築成渝鐵路的一些情況。
陳修和說:“蔣介石那個時候,他們自己不修,給法國人修。這個法國代表來的時候,我是留法的,我和一個同學請他吃飯,招待他。和那個法國人在一起,我就質問那個法國人,你說要來幫我們修成渝鐵路,你們法國人二戰後鐵路都破壞了,自己國家都修不好,你還來幫我們修鐵路,怎麼能幫得了?那個法國人告訴我,他說,‘美國人給了我們很多東西,隨便分一點給你們,你們這個成渝鐵路就修起來了,成渝鐵路隻有400多公裏。’”
鄧小平當時就邀請陳修和與他一起到四川去修建成渝鐵路。
陳修和說他不久將赴北平參加全國政治協商會議,抽不出時間去參加修建成渝鐵路。
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就請陳修和物色一些兵工技術人才,讓陳修和寫一份關於修建成渝鐵路的意見書,並要求9月時交給他。
陳修和高興地答應了,並表示8月中旬即可完成任務。
到了約定時間,鄧小平立刻派人拿著他的親筆信找陳修和詢問尋找兵工技術人才的事。不久,陳修和就推薦了幾十位技術人員。
9月的一天,鄧小平興奮地對陳修和說:“你邀請來的幾十位技術人員,全部報到。我們還組織他們學習了政策。
這些留法留德的人才,跟我們有共同語言——愛國!我們決心把成渝鐵路很快修起來!”
重慶解放僅僅一個星期,鄧小平就主持西南局開會,作出了修建成渝鐵路的重要決策,陳誌堅被委任為成渝鐵路軍代表,而當時,成都戰役還沒有開始。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後,西南軍政委員會在重慶正式成立,鄧小平擔任副主席。
西南軍政委員會成立後作出了第一個重大決策:
以修建成渝鐵路為先行,帶動百業發展,幫助四川恢複經濟。
1950年初,重慶許多廠礦的生產還未恢複,勞資之間的矛盾非常突出,停工待業的現象極其普遍。再加上還要支援解放西藏,肅清特務土匪,真可以說是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千頭萬緒,困難重重。
但是,就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以劉伯承、鄧小平、賀龍為首的中共中央西南局,經過周密研究,竟另辟蹊徑,當機立斷,做出了修建成渝鐵路的決定。
1950年1月2日,鄧小平在向中共中央報告重慶解放1個月後西南的情況和建設新西南的計劃時,他特別提出:
著重於修成渝鐵路。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麵臨著西南剛剛解放,戰爭尚未完全平息,社會秩序尚未安定,國家財政相當困難等各種不利因素。
但是,黨中央和政府從徹底改善西南人民的生活出發,決定即使在這樣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也要立即開始興建成渝鐵路。
很快,中共中央、政務院批準了西南軍政委員會關於修建成渝鐵路的報告,並同時提出:
依靠地方,群策群力,就地取材,修好鐵路。
這一決策,反映了西南7000萬人民的願望。自古就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感歎,川人對改變這種狀況早就懷有強烈的願望,成渝鐵路更是四川人民心中埋藏了多年的夙願。
6月1日,鐵道部長滕代遠下達成渝鐵路動工的命令。
6月12日,西南鐵路工程局成立,鄧小平出席了成立大會。
其實,早在1903年7月,即清光緒二十九年,當時的四川總督錫良會同湖廣總督張之洞,曾聯名奏請清朝政府,修築川漢鐵路。
自古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四川地處西南內陸,四川盆地海拔不高,但四周被高山和高原環繞,除東麵長江與外界溝通外,北西南三麵封閉。
交通不便,使帝國主義難以暢通無阻地在四川傾銷商品和輸出資本,因此,帝國主義首先用武力奪取和控製了四川航運權。
但這遠不能滿足他們的貪欲,他們又將注意力集中在奪取四川鐵路權方麵。
從19世紀中葉起,帝國主義就將掠奪中國的鐵路權作為擴大侵略、輸出資本、宰割中國的重要手段。
麵對帝國主義國家的虎視眈眈,四川人民提出了自主築路的要求。
當年川漢鐵路預定線路,從四川成都經內江、重慶、宜昌,終點到達湖北漢口。後來修建的成渝鐵路,也就是這條鐵路線在四川境內從成都到重慶的一段。
早在1904年1月,川漢鐵路總公司就在成都樂府街成立,這是中國最早成立的鐵路公司。
為了修築成渝鐵路,愛國誌士紛紛到國外學習鐵路工程和路政管理經驗,並分別在重慶和成都興辦了鐵路學校。
成渝鐵路的資金采用股份製集資辦法,全川人民都成為鐵路股東。然而腐朽的清王朝任憑帝國主義瓜分中國,1908年清王朝執行所謂“利用外資開發實業”,大借外債修築川漢鐵路。
1909年10月,川漢鐵路部分路段開工。
四川人民強烈反對清政府的賣國行為,痛斥清王朝是“務國有之虛名,坐引狼入室之災禍”,但是賣國賣路的清王朝仍不顧四川和全國人民的反對,竟以“鐵路國有”為名侵吞了四川人集資的修路款。
1911年4月,清朝政府與英、法、德、美4國簽訂借款合同,將川漢鐵路的築路權出賣。5月9日,清政府宣布“幹路均歸國有”。
1911年8月,修築近兩年的川漢鐵路,不得不宣告停工。
清政府的賣國行為,激起了仁人誌士的愛國熱忱和強國之誌。四川各階層民眾紛紛卷入“保路運動”,並由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鐵路主權和清王朝賣國賣路為開端,逐漸發展成為推翻帝國主義和清王朝專製統治的“保路同誌軍”武裝反清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