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而內外群臣,也就此事上書固爭。劉邦既不便強違眾意,又不好過拒愛姬,隻好延宕過去,再作後圖。
劉邦瘡病少瘳,在宮中置酒,特召太子侍宴。太子劉盈應召入宮,行過了禮。劉邦瞧見太子身後站著四位老者,須眉似雪,道貌岩岩,心中甚為驚異,顧問太子道:“這四老乃是何人?”太子尚未答言,四老已自敘姓名,原來正是張良授意請來輔佐太子的商山四皓。劉邦愕然道:“公等便是商山四皓麼?我求公已閱數年,公等避我不見,今為何到此,從吾兒遊行?”四皓齊聲道:“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所以違命不來。今聞太子仁孝,恭敬愛士,天下都延頸慕義,願為太子效死。臣等體念輿情,故特遠道來從,敬佐太子。”劉邦聽了,似有所悟,徐徐說道:“公等肯來輔佐我兒,還有何言?幸始終保護,毋致失德。”四皓唯唯聽命,依次奉觴上壽。劉邦勉強接飲,且使四皓一同坐下,共飲數杯。約有一兩個時辰,劉邦總覺寡歡,就命太子退去。太子起座,四皓也跟著站起來,隨著太子,謝宴而出。《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當商山四皓隨著太子,向殿外慢慢走去時,劉邦急召戚夫人到身前,指著那四人,欷著說道:“我本欲改立太子,怎奈太子竟然得到這四人的輔佐,羽翼已成,勢難再動了。”戚夫人本來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劉邦身上,現在聽劉邦也這樣說,她還能有什麼辦法呢?隻剩下流眼淚的份了。劉邦見她這樣難過,也覺得過意不去,安慰道:“你也不必過悲,須知人生有命,得過且過。你且為我作楚舞,我為你作楚歌。”戚夫人無奈,就席前飄揚翠袖,輕盈回舞。劉邦構思片刻,歌詞已就,隨即高聲唱道:
鴻鵠高飛,一舉千裏。
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
雖有繒繳,尚安所施!《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劉邦雖少讀書,但天資聰穎,上次歸故鄉時所作《大風歌》,即慷慨中寓悲壯,豪放中寄深沉。正如前人所言:“大風三言,氣籠宇宙,張千古帝王赤幟”,《史記評林》引王士貞語。“自千載以來,人主之詞未有若是壯麗而奇偉者也”《史記評林》引朱熹語。那些酸腐犬儒,就是讀八輩子書,也唱不出這樣的歌詞。這回所作《鴻鵠歌》,既有對太子的欣慰,那劉盈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已可像鴻鵠一樣高飛千裏,自己開創的大漢王朝社稷有望;也有對戚夫人和如意的惋惜,他們想非所想,已經無可奈何了。從而婉轉多致地傳達出心中的萬千思縷。
劉邦歌罷複歌,回環再四,音調淒愴。戚夫人本來通文曉音,怎能聽不出劉邦的淒婉和無奈呢?她越覺悲從中來,索性掩麵而泣,淚下如雨。劉邦也無心再飲,吩咐撤去饌肴,攜著戚夫人的手,慢慢進入內殿。
從這以後,劉邦和戚夫人,再也不提廢立之事了。
都說人生多苦難,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實際上,人生的十件煩惱,九件都是自找的。想非所想,就是其主要原因。無論庶民百姓,還是帝王將相,都是這樣。劉邦,本來就不應該想那廢立之事,那關乎天下興亡,是隨便能想的麼!他要愛戚夫人,辦法多的是,何必出此下策?戚夫人,也不應該自不量力,想那非分之事平添煩惱!
但是,他們都想非所想。這一想,豈止是平添煩惱,而是想來了商山四皓,鼓動劉邦親征中箭,向另一個世界報到;也給戚夫人送來了那麼悲慘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