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莽秉政(1 / 1)

這顆政治流星,就是王莽。

哀帝死後,由於董賢無能,太皇太後把王莽請回來主辦喪事。他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把董賢送上黃泉路後,便被拜為大司馬,領尚書事,逐漸顯露出手段來,在漢帝國的政壇上正式露麵了。

此前,還是在成帝時,王莽就以謙恭的態度,權謀的手段,逐漸浮出了水麵。

王莽是太皇太後的侄子,王曼的次子。較之王氏外戚子弟,他一開始就別有一番表現。王曼因早死未得封侯,長子也是短命。王莽事母維謹,待遇寡嫂也體心貼意。至於侍奉伯叔,交接朋友,禮貌也很周到。他曾向沛人陳參學習《禮經》,勤學好問,衣服與寒士相同。進京後,王氏五侯子弟席豐履厚,乘堅策肥,競為奢侈。王莽卻依然好為恭儉,講究孝悌忠信,因而博得很好的名聲。伯父王鳳病危時,他日夜陪侍在旁,衣不解帶,藥必先嚐。王鳳非常憐愛,臨終時當麵把他托付給太後和成帝。叔父王商也情願將自己的食邑分給他,朝內名臣也都交章舉薦。王莽就被成帝拜為黃門郎,後來又進封為新都侯,授官光祿大夫侍中。從此以後他更加謙抑,折節下交,將所得俸祿贈給賓客,家無餘財。因而聲望日盛,高過了幾個叔父。所述王莽秉政、篡權始末,並見《漢書》卷九十九上中下《王莽傳》。

後人都說王莽的謙恭是偽裝出來的,原因是他的謙恭隻是一種手段,換取的是權勢。他平日在處事時謙恭與野心交替出現。他借揭發廢後許氏托請淳於長之事,被拜為大司馬,得秉國鈞。又聘請遠近名士作為幕僚,所得賞賜全部分給賓佐,自己格外節儉,菲食惡衣,與平民相同。他母親有病,前來探問的公卿列侯夫人,一個個滿身羅綺,盈頭珠翠,前呼後擁,來到王家門前,卻隻見一個衣不曳地、裙僅蔽膝的婦人出門相迎。眾夫人都以為是王家的仆婦,待悄悄問及左右,才得知是大司馬的夫人,都很驚奇。王夫人接待賓客時,禮貌很到位,隻是所供茶點,不過隻有尋常幾種。眾人回去後,都紛紛傳說大司馬家儉約過人。

哀帝即位後,將祖母傅昭儀立為定陶共皇太後,成帝皇後趙飛燕立為太後。一次,太皇太後王氏置酒未央宮,邀請傅、趙兩太後和丁皇後一同飲宴,共敘歡忱。筵席準備好後,擺設座位時太皇太後自然居中,第二位是哀帝祖母傅太後,趙太後和丁皇後則置列左右。位次既定,都覺得合適,王莽進來後問明位次擺列順序,卻不屑地說道:“定陶太後,乃是藩妾,怎得與至尊並坐?”當即讓內者令將傅太後的座位撤下來。結果,傅太後為了座位被挪動,雖經再三邀請,也不肯赴席。事後,傅太後便迫脅哀帝,攆逐王莽。但哀帝還未下詔,王莽已經自請辭職。哀帝也即下詔批準,卻又特賜王莽黃金五百斤,安車駟馬,朔望仍得朝請,禮如三公。王莽始而以進為退,顯示自己不畏權勢、敢作敢為的獨斷作風,繼而以退為進,既得實利,又獲好名。從這件事後,滿朝公卿大夫都稱他持正不阿,進退有義,有古大臣之風。

哀帝死後,宮中一時無主,太皇太後年老,朝中一切政令,都歸於王莽,他那敢作敢為的獨斷作風,表現得淋漓盡致。他以皇太後趙氏曾與女弟趙昭儀殘滅繼嗣,將她貶為孝成皇後,以傅皇後縱令乃父傅晏驕恣不道,逼令她徙居桂宮。又追貶傅太後為定陶共王母,丁太後為丁姬。所有丁傅兩家子弟,一律免官歸裏。繼而,又廢趙太後和傅皇後為庶人,兩後都憤恚自殺。從而清除了未央宮中自元帝以來的後黨勢力,為自己日後擅權掃清了障礙。王莽以漢臣而擅貶四後,還有何事不敢為?他後來的篡漢,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事見《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中趙、傅、丁三人傳文。

從此以後,王莽在朝中遍布爪牙,一呼百諾。他隻要與朝臣稍有不合,隻要微露辭色,黨羽便希承意旨,列入奏章,羅織成罪。位居特進的前大司馬傅喜和大司空彭宣等朝臣,紛紛上書請求引退,王莽求之不得,一概照準。

後來,平帝已經即位,王莽照樣肆無忌憚。因為,他此前都沒有將哀帝放在眼裏,何況是他一手扶植起來的平帝!這個小皇帝隻不過是、實際上也隻能是他手中的一個傀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