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苦難少年
孔子生在魯國,三歲時父親過世,家境衰落,母親帶著他離開家鄉,到魯國國都過著艱難的生活。 生活的清苦、地位的地下沒有消磨掉孔子的意誌,反而讓孔子更加堅強。後來,有人說孔子這樣多才多藝,一定是天生聰明,孔子回答說,我小時候過著很苦的日子,所以會做很多事情。
孔子的母親希望兒子將來有出息,一邊為生活奔波,一邊讓年幼的孔子接受教育,學習禮道,讓孔子從小就學到了很多知識。由於操勞過度,在孔子十七歲那年,母親也去世了。這時,孔子就得獨自一個人闖世界了。
一、孔子出生
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史書上稱為春秋時期,此時周朝政權日益衰落,各國諸侯不再聽從周天子的命令,為爭奪土地和霸權而互相征伐,烽煙四起。
在當時的魯國,有一位武士名叫孔紇,字叔梁,是一位名聲遠揚的大力士,作戰非常勇敢。在一次攻城戰中,孔紇和戰士們剛衝入城內,守城的人把一道吊起的懸門放下,企圖把進攻的部隊攔腰截斷,危急之際,孔紇大步上前,用力托起懸門,喊道:“大家趕快出城,不要中了誘敵之計。”將士們趁勢撤出城門,避免了損失。
還有一次,齊國攻打魯國,把魯國的大臣包圍在城裏,孔紇率領三百名士兵半夜出城突襲,齊兵一片慌亂,孔紇乘齊兵忙亂中,把大臣送走,自己又帶著兵士回城,關上城門堅守。齊國軍隊得知魯國大臣突圍出去了,又無法攻破城池,無可奈何,隻得退兵。
孔紇因為戰功赫赫,被封為將軍。
但是有一件事讓孔紇苦惱,他娶妻施氏,兩人生有九個女兒,很想再要一個兒子。不久他再娶一妾,終於生下一個兒子,孔紇非常高興,給他取名為伯尼,小名叫孟皮。不幸的是,孟皮出生後生了一場病,腳上留下疾病,成了一個瘸子。按照當時的禮儀,一個瘸子不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孔紇於是終日歎息。
一天,孔紇聽說城中有一位叫顏父的老先生有五個女兒,個個才貌出眾,此時孔紇雖然已經年過花甲,卻因為求子心切,一心想著再娶一位妻子,就帶著賀禮前去提親。
顏家的小女兒征在,不滿二十歲,不過她早已聽說過孔紇的英雄事跡,曾經對人說過自已非大英雄不嫁的話,看到孔紇登門求婚,就向父親表示自己願意嫁給他。
孔紇和顏征在結婚以後,顏征在聽說尼丘山的山神很靈異,就和孔紇來到尼丘山求子。孔紇夫婦倆登上尼丘山,在林濤和山風的伴唱聲中,虔誠地做完了祈禱。不久,他們果然生下一個男孩,就給孩子取名叫丘,字仲尼。“仲”即老二的意思,因為他還有一個哥哥。
這男孩就是孔子。這一年,是公元前551年。
【子曰】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啟示】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這段話表達了孔子安於自己並不富裕的物質生活,不屑用不正當的手段取得的富貴,表現了孔子淡泊名利,一心追求自己理想的一生。
二、三歲喪父
孔紇晚年得子,十分高興,時常在家中陪伴母子倆。
幼年時期的孔子,乖巧聰慧,從不頑劣,與哥哥孟皮也很投契,兩個小男孩經常結伴玩耍,快樂地度過了三年時光。
但是,由於年齡懸殊太大等原因,孔紇夫婦的婚姻並不符合當時的禮製,社會上對此有很多風言風語。孔子的母親過得並不稱心。
孔子三歲那年,父親孔紇去世了。由於顏征在的名分,她和孔子甚至不能參加孔紇的祭祀活動,連孔紇安葬在什麼地方,她也不能告訴孔子。
顏征在不到二十歲便成了寡婦。孔紇在世的時候,顏征在母子還能夠受到保護和照顧。孔紇去世後,正妻施氏大權在握,小妾被虐待至死,其子孟皮備受歧視。這時候,顏征在站了出來,她毅然帶著孔子和孟皮離開了孔家,她明白,必須離開這個複雜的大家庭,才能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尊嚴地活著。一家三口來到了魯國國都曲阜,從此開始獨立謀生,過著貧賤而清苦的生活。
在這樣的環境長大的孔子,從很小的時候就懂得了一些人的臉色,感受了一些人情冷暖,形成了謹慎小心的性格,遇事總愛思考。
【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