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檢閱表演2

儀仗隊接受尼克鬆檢閱

1972年2月21日,世界外交史上堪稱裏程碑的一幕出現在中國首都機場。

11時27分,美國總統尼克鬆乘坐的“空軍1號”專機平穩地落在首都機場的跑道上。

艙門打開了,中美外交的大門也從此打開了。

尼克鬆總統和夫人,走下了舷梯。麵對迎麵而來的周恩來,尼克鬆早早地把手伸了過去,兩雙巨人的手握在了一起。

周恩來風趣地說:“總統先生,你把手伸過了世界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

接著,令尼克鬆終生難忘的場麵出現了。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隊奏起了《星條旗歌》和《義勇軍進行曲》。

樂曲剛止,身材高大的儀仗隊執行隊長用宏亮的聲音報告:“總統閣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列隊完畢,請檢閱!”

周恩來陪同尼克鬆檢閱儀仗隊,371名士兵個個身材高大健壯,衣著筆挺,精神抖擻。

眼睛是無聲的語言。371雙目光炯炯有神,射出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

周恩來和尼克鬆在隊列前踏著節奏鮮明的步伐走過時,每個士兵都神態昂揚地微微轉動著頭,目光中透射出一股恰到好處的莊嚴和微笑,不卑不亢,使人覺得那麼肅穆、威嚴、友好,令人興奮。

尼克鬆打量著一張張年輕的麵孔,每一張麵孔都充滿朝氣,充滿活力,充滿剛毅、無畏。那泰然自若的表情,發人深思,令人難忘。

隨著執行隊長的口令,三軍的持槍禮節整齊劃一,同壯國威,使人驚歎不已。

這眼神、這表情、這動作,深深地印在了尼克鬆的腦海中。

這時,尼克鬆正在把中國儀仗隊與世界各國儀仗隊做比較,因為他訪問過許許多多的國家,享受的都是最高規格的儀仗禮節。

此刻,尼克鬆正在把中國儀仗隊與美國儀仗隊做比較。

美國儀仗隊成立於200年前,它的主要任務是參加美國總統迎來送往的儀式,接受外國首腦的檢閱。

後來,尼克鬆感慨地說:“中國儀仗隊,是我見到的最出色的一個!”

其實,對中國儀仗隊發出感慨第一個美國人不是尼克鬆。

在我軍曆史上,曾於1946年2月在延安組建過儀仗隊,當時是為了迎接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前來調節國共關係。儀仗隊由駐南泥灣某團的500名年輕、精幹、軍姿好的官兵組成,並經過了嚴格緊張的訓練。

1946年3月4日上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人陪同馬歇爾在機場停機坪檢閱了這支儀仗隊。儀仗隊3個連呈橫隊排列,每連排頭是炮兵,其次是機槍班。

官兵們身著嶄新的軍裝,緊握從日軍手中繳獲的武器,精神抖擻,英姿威武,向馬歇爾將軍行注目禮,充分顯示了人民軍隊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

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曆史上第一次儀仗司禮活動,也是古老的儀仗形式第一次作為革命政權和人民軍隊的象征呈現於政治舞台。

這支臨時的儀仗隊,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得到了馬歇爾將軍極高評價。受閱後,儀仗隊人員歸回原建製,擔負保衛延安的任務。

為尼克鬆送行儀式這一天氣溫零下23度。

機場凍僵了。風卷著雪花肆無忌憚地鑽進儀仗戰士的衣領,又迅速凝結成冰塊,被體溫融化的雪水順著戰士溫熱的軀體冰涼地流淌。

隊伍已經站立40多分鍾了。

尼克鬆的轎車從機場的一角悄然滑過。尼克鬆看見了這支已經不再陌生的隊伍,他搖下車窗玻璃,揮揮手,讓司機徑直開進了貴賓室,而沒有去登機。

已經等候在機場上的周恩來再度進入貴賓室。

室內,兩國領導人談著話,氣氛熱烈而友好。

室外,風刀雪劍,一隊士兵像鋼鐵鑄成的塑像。

時間似乎停滯了,一分一秒走得無精打采。儀仗營長周建恒的臉上顯著焦慮,他走向禮賓司的人:“不知還有多少時間?能否讓部隊活動一下,這樣下去有的戰士會挺不住!”

禮賓司人員無可奈何的搖搖頭:“這個時間誰也無法掌握,得看尼克鬆先生的興趣,也許還要兩個小時,也許幾分鍾就會結束。”

周建恒不安地走向隊列,這是整個現場唯一一個可以活動的人。他查看著戰士們的表情,許多戰士已經在瑟瑟顫抖,臉上一層雞皮疙瘩,一些瘦弱的戰士臉色發紫,但他們以頑強的毅力與嚴寒和狂風搏鬥著,整個隊伍依然如泰山一樣挺拔。

周建恒是相信自己的部隊的,可是這種環境、這種天氣,使他不由得擔心大家的耐力。他不時地走在隊列的後麵,不斷地給大家鼓勁:“頂住!一定頂住!”

營長的眼睛,一刻不停地眺望著貴賓室的門口。

又是40分鍾,尼克鬆才滿意地步出了貴賓室。催人奮進的國歌聲響起,他下意識地去看儀仗隊。

尼克鬆注視著那依舊犀利地道道目光,依舊嚴肅的表情,依舊巍然的身姿,帶著十分複雜的心情登上了專機。

飛機起飛了,在場的所有人,包括記者們都走了。風雪中的戰士們真正成了雕像,腿木了,手僵了,他們的神奇出自他們鋼鐵般地精神和意誌!

經過20分鍾輕微活動,戰士們僵直的身軀才漸漸恢複了知覺。指揮員下達了“槍放下”的口令。

尼克鬆專機的引擎聲消失在遙遠的西方天際。

後來,尼克鬆在《尼克鬆回憶錄》一書中,作出了這樣的評價:

中國儀仗隊是我看到的最出色的一個。他們個子高大,健壯,穿得筆挺,當我沿著長長的隊列走去的時候,每個士兵在我經過時慢慢地轉動著他的頭……

隨行的國務卿基辛格博士也在《白宮歲月》中,發出感慨:

中國這支儀仗隊的嚴格紀律,是我隨總統出訪中印象最深的。

英國女王讚中國儀仗隊

1986年10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到中國訪問,出色的檢閱儀式,中國儀仗隊給女王留下了極佳的印象。

後來,伊麗莎白二世乘船到上海訪問,女王專用的“不列顛”號遊艇停泊在上海港。

走出遊艇時,伊麗莎白二世的眼睛為之一亮:

遊艇的浮水碼頭上,肅立著一位年輕的士兵。隻見他手持鋼槍,威武大方,雙目熠熠閃光,平視著遙遠的海麵。

士兵身著漂亮的禮服,身高足有185厘米。當伊麗莎白二世走近的時候,士兵向她恭敬地舉槍敬禮,動作幹練敏捷。

幾天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廣場的歡迎儀式上,伊麗莎白二世第一次目睹了舉世聞名的中國儀仗隊。

當一個個英武矯健的儀仗兵進入伊麗莎白二世的視線時,伊麗莎白二世才真正體會到中國軍人特有的魅力:他們的眼睛清澈有神,身材挺拔威武,著裝嚴謹莊重,步伐雄健整齊。

一切都無可挑剔。

也就是在那一刻,伊麗莎白二世希望能有一位這樣的士兵作為她訪華期間的禮賓衛士。

當伊麗莎白二世在上海港碼頭見到這名儀仗兵時,已感到她的要求得到了滿足。

這位年輕的士兵就是解綠江,他1984年入伍,作為班長和動作規範的訓練尖子,他奉命執行這次禮賓的任務。

可是這次任務並不簡單。伊麗莎白二世乘坐的是一艘遊艇,在這條遊艇上,裝載著女王全部的生活設施。

伊麗莎白二世除了上岸參觀、出席宴會以外,大部分活動就安排在這艘遊艇上。這艘遊艇因為麵積寬大,兩個艇翼大部分又可以隨著風浪的驟變而自動打開,本身是平穩的。

然而禮賓哨解綠江站立的位置卻是陸地與遊艇連接的一塊浮水平台,隻有遊艇到了岸邊時才打開,因此麵積很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