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走到主席台北側第一標誌的時候,他們由齊步改為正步行進。8名戰士將握旗手臂伸直,昂首挺胸,邁開矯健的步伐,雷動強壯的手臂,通過主席台。

當走到50米外的主席台南側,大家由正步變換成齊步。走到體育場東側的時候,8名隊員以會旗左側為準開始向左旋轉90度,進入工人體育場足球場正中央前端集結地點。

這套動作必須一氣嗬成,如果稍微有些差錯,向後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代表團的入場行動就要受到影響。

當主持開幕式的領導人宣布升亞奧理事會會旗的時候,北京市市長撞響了古鍾,伴著恢弘而悠揚的鍾聲,8名戰士以每響16步,每步75厘米的步幅,在11響鍾聲中走完從集結點到升旗地點的路段,直到會旗徐徐升上杆頂。

在會旗的後麵,是一支由140人組成的亞運會會旗隊,三軍儀仗隊的戰士們身著特製的白色夾克式運動服,係領帶,腳穿“奇安特”高級運動鞋,每人高舉一麵銀白色亞運會會徽旗,導引著亞洲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代表團入場。

方隊以10路橫隊、15路縱隊排列,左右間隔60厘米,前後間隔1米,在行進中,樂隊按參賽方入場順序依次奏《運動員進行曲》或國歌。

當會旗莊嚴地升起時,整個會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此後不久,在國家體委為儀仗隊召開的慶功會上,有一位國務委員說:

儀仗隊官兵……真正反映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

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也高興地指出:

這個任務隻有部隊能擔負,這麼高的水平隻有儀仗隊能反映出來。

日本天皇向儀仗兵鞠躬

1992年10月23日16時,前來訪華的明仁天皇不僅受到了隆重地歡迎,而且有幸目睹了中國三軍儀仗隊頗為壯觀的一幕。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迎賓時的規格,通常都由外交部根據來賓的級別,及對方與我國關係的程度來決定。

重要國家的元首來訪,儀仗隊人數為240人,以下為155人,再低一點的為120或80人。最高規格為360人,但隻在具有特殊國際影響的情況下才采用。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首次訪華,用的就是最高規格。

後來,日本天皇來華訪問也是最高規格的。

當日,明仁天皇和國家主席楊尚昆剛剛來到天安門廣場。頃刻間,一股狂風驟然而至,像奔騰的馬群在廣場上怒吼著,行人們彎腰折背,前俯後仰。

明仁天皇眯眼望去,儀仗方陣,軍旗獵獵,精神抖擻,巋然不動。

楊尚昆和明仁天皇頂著狂風,好不容易走上了檢閱台。明仁天皇著一身灰色的西裝,在他身後的皇後美智子,則是一身秀氣的日本和服。

那支聞名遐邇的軍樂隊,曾經奏出了轟動世界的音樂,而現在,那雄壯的聲音卻被一股接一股的狂風卷得有點飄忽不定。

大家都很清楚,在狂風的呼叫中,執行官的口令很難聽得清楚,動作很難協調一致。口令下達後,一旦有人提槍慢了,整個隊伍將亂作一團。

當時最擔心的是儀仗大隊長於華禮和政委劉海雙,雖然天氣很冷,但他們兩個的頭上卻都冒出了汗。

來自全球的100多名記者也都聚集在指定的席位上,大家都在等待著可能發生的“新聞”。

然而,險情並沒有發生。入場、提槍、向右轉、向前看齊,幾個動作整齊劃一,天衣無縫。

明仁天皇的眼前走過一支昂首闊步的隊伍。塵土被一雙雙鐵腳掀起,在狂風中肆意地翻騰,極像戰場上彌漫的硝煙。

中國儀仗隊特有的魅力使天皇驚歎不已。

按照預定的禮儀程序,明仁天皇走下了檢閱台。軍旗像一匹奔騰的紅馬,咆哮著,跳躍著。隨著風向的改變,軍旗手賈巍斌身體輕飄飄的。他在尋找最佳支撐點,尋找最自然的感覺,來避免隨軍旗晃動。

就在明仁天皇走下檢閱台,向軍旗走來時,又一股強風撲麵而來,軍旗在旗手賈巍斌、護旗手和春、蘊建路的臉上摔打之後,並沒有離開,而是一環一環地牢牢地纏在一起;另一端,則將蘊建路的衝鋒槍一層一層地纏住。三點一線,軍旗穩穩當當地覆蓋在旗手賈巍斌的臉上。

大家已經聽到了天皇明仁和國家主席楊尚昆的腳步聲。

賈巍斌聽到身邊護旗手的提醒聲:“天皇來了!”這種莊嚴的場合下,任何人也不可以將扭纏的旗穗摘下。

當明仁天皇在這麵軍旗下鞠躬行禮時,賈巍斌正被軍旗的綢緞布麵緊裹著,什麼也看不見。在外賓麵前,他的眼神不僅沒能體現出華夏兒女的熱情好客,甚至連明仁的麵孔也沒有看到。

此刻,賈巍斌更注意的是自己的呼吸,這種憋悶的環境久了,他擔心會暈倒。因此,他在調整著自己的呼吸頻率。

盡管明仁天皇檢閱的路線是順風,但他的步伐仍然很慢很慢。這樣,他可以認真地端詳每一個儀仗隊員,這些標致的小夥子並沒有為這場狂風的到來而發生任何變化。他們的衣著是那麼嚴整,綬帶所在位置整齊劃一,戰士們梳理著同樣的發型,胡須刮得幹幹淨淨,馬靴仍然光亮可照人。

明仁天皇的個頭不高,他要看清每一張麵孔,都需要將頭抬到45度的仰視角度。他從這一雙雙有神的眼睛中大概領悟到了什麼,臉上掛著微笑,由始至終。

分列式開始了。

明仁天皇將目光敏捷地移向了被軍旗裹纏的軍旗手們,看看他們有何脫身之術。

已經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了,旗手賈巍斌命令:縮短間距!

按照儀仗規定,兩個儀仗隊員之間的距離是15公分,而此刻,兩名護旗手緊緊地靠著賈巍斌,他們的左右雙臂擠著旗手。

在狂風中,賈巍斌像走在茫茫黑夜中,飄飄悠悠,但他的每一步,都準確無誤地落下來,他們靠自己的素質和機敏,與天鬥、與風鬥、與黑暗鬥,一分不差地到達了預定的位置。

班長曹培耀從中午開始,他的胃便翻騰不止,臨上場的時候,他居然嘔出兩口酸水。大隊本來要換人,但曹培耀卻堅持留了下來。

此時,剛才本來已經很難受的曹培耀,在一陣陣冷風的吹襲下,他更感到渾身不適。但是檢閱場上的每一個音符都在震動著他的心靈。當明仁天皇出現在曹培耀的視線中時,曹培耀睜大了眼睛,他剛剛還在發抖的手握緊了槍托,他的表情依然是那麼自然而嚴肅。

明仁天皇被他們奇跡般的創造折服了,禁不住鼓起掌來。爾後,他又在位於海軍方隊正中間位置的紅地毯上,轉過身,深深地鞠躬致謝。

檢閱結束的時候,大隊長於華禮站在隊列前,他第一次這樣誠懇動情地表揚自己的官兵:“今天的表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你們是好樣的!”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國史全鑒》本書編委會編團結出版社

《共和國五十年珍貴檔案》中央檔案館編中國檔案出版社

《中國人民軍隊建設縱覽》姚延進著國防大學出版社

《中國人民解放軍》鄧力群馬洪武衡主編當代中國出版社

《共和國軍隊回眸》楊貴華陳傳剛編著軍事科學出版社

《共和國儀仗兵》董仲波王法安呂高排編著新華出版社

《大國儀仗》呂高排李西嶽鄭健著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聚焦紅牆》文輝抗葉健君主編湖南出版社

《紅牆大事》張樹德著中央文獻出版社

《公安部隊回憶史料》中國人民解放軍曆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解放軍出版社

《中南海三代領導集體與共和國軍事實錄》蔣建農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