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取得最後勝利

●葉飛接到毛澤東主席親自打來的電話,他大聲說:“報告毛主席,敵人頂不住了,開始撤退了。”

●毛主席在接到東山戰鬥報告時,他說:“東山戰鬥不光是東山的勝利,也不光是福建的勝利,這是全國的勝利。”

●葉飛說:“東山戰鬥解決了我們一個問題:敵人隨時可能集中絕對優勢兵力來侵犯我們,我們能不能頑強地抵抗?

● 取得最後勝利葉飛報告勝利消息

敵人正準備後退的時候,值班參謀讓葉飛接聽毛主席的電話。

毛主席親切地問:“葉飛,東山戰況如何?”

葉飛接到毛澤東主席親自打來的電話,沒想到東山戰鬥竟然驚動了遠在北京的毛主席,說明了事關重大。他心裏非常激動,因為敵人失敗已成定局。

葉飛大聲說:“報告毛主席,敵人頂不住了,開始撤退了。”

毛主席又問道:“守東山的主官是誰啊?”

葉飛認真回答說:“團長遊梅耀,是個老革命了,指揮打仗有兩下子,這次表現得很出色。”

和毛澤東通過電話後,為了不讓敵人乘軍艦逃掉,葉飛急令周誌堅:

立即跟蹤追擊,要貼著他們的屁股追,決不能讓胡璉來此一遊就算了,那樣太便宜了這個家夥!

敵人在撤逃的時候,由於部分敵艦船在登陸和海戰時被我軍擊毀擊傷,無法載運所有人員,加上正在發生海上戰鬥,頓時一片混亂。

一直停留在海上的敵人登陸作戰總指揮部決定,放棄還在島上苦戰的部隊和指揮部,隻率領部分從島上撤逃的官兵和在海上待命的一個師的預備隊,慌忙逃出了東山島水域。

被扔在沙灘上的部分國民黨殘軍隻得向解放軍舉手投降,成為了俘虜。

東山島戰役,解放軍殲敵3379名,其中被俘715人,擊毀敵坦克兩輛,擊沉小型登陸艇3艘,擊落飛機兩架,而且這一仗使敵人隻有兩個旅的傘兵損失上百人。另外,還繳獲1000多衝鋒槍和一批彈藥及軍用物資。

東山島戰役勝利的原因,後來歸結為:

1、解放軍守軍拚死抵抗,盡管隻剩下很少的人,也始終控製著島上的製高點,沒有使整個東山島被敵人完全占領。該製高點盡管已經完全喪失了進攻能力,但是在配合解放軍登陸反攻作戰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2、福建和廣東二省的解放軍部隊同時緊急出動。解放軍多路、多方向的迅猛反擊登陸作戰行動,以及解放軍海軍及時配合陸軍的登陸行動並展開海上戰鬥,迫使島上防守敵人得不到充足炮火支援,影響了反登陸作戰和對解放軍守軍部隊的進攻。

3、敵人高級指揮人員誤判解放軍的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戰局發展出乎預料。

4、美國人不支持敵人“反攻大陸”(怕把美國給扯進去)。東山島敵人的登陸進攻行動,沒有事先通知美國政府,以防美國第七艦隊進行攔截。敵人在得手時沒有第二波重兵團渡海部隊跟進,在失手時沒有得到來自台灣強大海空支援,可能都與美國的態度有關。

在東山島慘敗後,台灣揚言要報複,於是,東山島形勢依然很緊張。

遊梅耀督率全軍將士秣馬厲兵,高度警戒,時刻準備痛殲來犯之敵。

在那段時間,從八尺門通往汕頭和雲霄的兩條公路,運載作戰物資的汽車絡繹不絕。晚上,車燈大開,道路徹夜通亮,炮兵已經到位,炮口瞄準海灘,防止敵人的再次襲擊。

經遊梅耀建議,葉飛批準,修了海堤以加強海防,把八尺門與大陸連接起來了,從此天塹變通途,東山島成了半島。

國民黨為了反攻大陸所進行的襲擾活動,的確花費了很大的心思,從1949年秋季至1953年7月,共進行了4年的陰謀策劃活動。

在這短短的4年中,國民黨軍隊對東南沿海地區進行的襲擾活動共約71次,出動的總兵力為477萬餘人,但是,敵人的襲擾並沒有達到其罪惡的目的,而在多次襲擾中,光死掉的就有近8000人。

東山島保衛戰,是解放軍打擊國民黨反襲擾戰中最大一次作戰行動。而國民黨軍隊在這次登陸作戰遭到慘重失敗以後,便不得不變換手法,徹底放棄了“以大吃小、速戰速退”的戰略方針。

還須一提的是,東山之役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所屬“西方公司”在台灣及外島準軍事作業的轉折點。自此以後,“西方公司”認為蔣介石是扶不起來的“傀儡”,逐漸停止了支持蔣介石的“遊擊隊”活動。

1955年,“西方公司”頭子漢密爾頓等人轉告宋美齡,“西方公司”馬上就要撤離台灣。

對於漢密爾頓提出要撤離台灣,宋美齡簡直沒有想到。本來,東山戰役是1953年6月漢密爾頓由美國重返台灣後開始規劃的,這是1949年國民黨退出大陸後針對大陸所采取的最大規模軍事行動。這也是漢密爾頓的一次關鍵的“東山再起”的機會,他親自擬定了作戰計劃,然後又飛往金門和胡璉麵商。在戰役開始前,他還親自為宋美齡和台方高級將領們作了一場簡短的報告。如今,漢密爾頓卻撒手不管了,宋美齡感到很傷心。

當“西方公司”在台灣的負責人狄蘭尼通知公司關門的消息時,宋美齡好比聽到一位“密友死亡”般震撼。她一語不發,孤獨地離去。

那是一個陰雨天,隻有一位隨從為她撐著傘。狄蘭尼目送宋美齡在雨中踽踽獨行,乘車離去,那情景好比在為“西方公司”和台灣關係的死亡舉行喪禮。

國民黨當局覺得反攻大陸的希望更加渺茫了,所以,對解放軍的襲擾活動就沒有那麼瘋狂了。

此後,國民黨軍隊仍以小股武裝對大陸進行襲擾和竄犯,這種小股竄犯活動,一直延續到1965年8月才漸漸停止。慰問守島官兵與群眾

東山島戰鬥勝利結束後,當葉飛向陳毅彙報戰果的時候,陳毅非常感慨,他深情地說:

東山戰鬥勝利的意義不在於殺敵數量的多少,而在於把敵人的計劃徹底粉碎了。這不僅是軍事上的很大勝利,而且是政治上的很大勝利。

毛主席在接到東山戰鬥報告時,他說:

東山戰鬥不光是東山的勝利,也不光是福建的勝利,這是全國的勝利。

毛主席和陳毅為什麼都說東山戰鬥勝利是全國的勝利呢?

因為東山戰鬥是蔣介石在美帝指使下進行的一次侵犯,當朝鮮停戰拖延以後,美帝破壞簽字,想利用李承晚釋放戰俘及利用蔣介石向大陸侵犯機會,打擊我們,以達到破壞停戰的目的。

如果這一仗打不好,勢必影響我們在朝鮮的談判;我們反過來打擊了他們,把他們的反動氣焰打下去了,敵人的慘敗就是我們的勝利,因此,我們就會贏得朝鮮談判的籌碼。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東山島戰役的勝利不是局部勝利,而是全國勝利。

當時國內隻有東山島這個地方在打仗,因此打仗不是一個地方問題,而是代表了一個國家。

毛主席還對葉飛說:

你們頭腦要冷靜,不要輕敵,現在美帝、蔣介石就是看中你們福建了。

毛澤東繼續對身邊的人說道:

我們還要準備比東山更大規模的戰鬥,把敵人消滅在水上,如上來了,消滅他在陸地上,不要怕。

當毛澤東得知守備部隊的傷亡情況時,他馬上指示從他家鄉抽調一個營以作補充。

不久,從韶山開來的一個營,共有500多人,便加入了公安八十團的序列。

在東山島戰役結束之後,戰役的功臣——遊梅耀奉命到省委麵見葉飛,他笑著說道:“葉司令,我是來接受批評和處分的。”

葉飛一聽,他拍了拍遊梅耀的肩膀,跟著爽朗地笑了起來,親切地說:“小批評,大表揚,我們的君子協定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