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熱情地交談之後,葉飛親自請這位部下吃飯,並給遊梅耀一起喝慶功酒。而當遊梅耀動身要回東山時,葉飛還專門下令給他配一部美國吉普車,以便於他日後指揮。
看來,葉飛對遊梅耀的厚愛是顯而易見的,真可謂是葉飛的愛將。
在那個時候,很多作戰指揮官還無法享受這樣特殊的待遇,團長遊梅耀正是用他的勇敢贏得了上級的讚許和厚愛。
17日,中央軍委號召全國邊防團,向東山公安八十團學習,新華社也廣播了東山島戰鬥的要聞。
在這之後,時任中央重工業部代部長兼航空工業局局長的“何鐵嘴”何長工還代表黨中央,率領從朝鮮回來的文工團到東山前線進行慰問。
國防部還下令,把公安八十團完全交給福建軍區編製,並且改稱“邊防獨立團”,由遊梅耀擔任團長兼黨委書記。
到7月19日,中共福建省委員會、福建省人民政府、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聯合組成慰問團,由福建省人民政府秘書長孟東波率領,前往東山慰問人民解放軍海防部隊和協助部隊作戰的當地群眾。
慰問團帶著大批慰問品和慰問信前來,隨同慰問團前來的還有福建省京劇團、公路文工團、閩南文工團和7個電影放映隊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政治部,也在18日派出該部文化部部長蔣峻基,帶領來福建演出的華東軍區解放軍劇院話劇隊、福建軍區文工團歌舞隊和電影隊,並攜帶大批慰問品和慰問信,前往東山慰問海防部隊,使廣大官兵和人民群眾深受感動。
關於國民黨悍將胡璉的下場,正如葉飛在事後回憶說:
我們有個金門失利,國民黨有個東山失利。胡璉因金門得手升了官,卻因東山失利倒了黴,也算是個報應!毛澤東的戰後思考
東山島保衛戰的勝利,高瞻遠矚的毛澤東又在思考更加深刻而長遠的問題。
這次作戰,可以說是一場小規模的海陸空立體戰爭,敵人空中有飛機,海上有軍艦,還有海軍陸戰隊、空降兵和水陸兩用坦克,戰鬥力可謂很強了。
敵人的海軍航空兵是在海洋上空執行作戰任務的海軍兵種,按照起降基地不同,分為岸基航空兵、艦載航空兵,解放軍在這點上比不上敵人。
如果沒有海上製空權,根本就談不上現代化的海防。
雖然解放軍在1952年4月建立了海軍航空兵部,以陸軍第十軍第三十師師部和空軍第九師第二十五團為基礎,在上海虹橋組建了人民海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即海軍航空兵第一師。但這支部隊在武器裝備和作戰能力上,還無法與敵人進行正麵的較量。
當時,這個海軍航空兵第一師轄有一個水下魚雷轟炸機團,一個殲擊機團,與敵人相比,確實實力懸殊。
毛澤東也深深知道航空母艦的威力。
在這次行動中,美國的CV-10“約克城”號和CV-12“大黃蜂”號航空母艦雖然沒直接參加戰鬥,可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國民黨飛機卻給解放軍造成極大的威脅,給解放軍作戰製造了極大阻力。
誕生於一戰期間的航空母艦力量真正為人們所認知是在二戰當中。從1942年開始,美、日兩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相繼進行了4次大規模航母戰,二戰的曆史軌跡也因為這4次海戰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美、日航母在太平洋上的一係列較量,是世界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海空大戰,實踐證明了航空母艦在現代海戰中的主宰作用,使人們徹底放棄了“巨艦大炮製勝”的傳統觀念,把目光轉向這種龐大的戰爭利器,從而引發了戰後各國持續研製和發展航母的局麵。
新中國臨海海域廣闊,從北向南依次是77萬平方公裏的渤海、38萬平方公裏的黃海、77萬平方公裏的東海和350萬平方公裏的南海,海域總麵積約為473萬平方公裏。海上分布著5400多個島嶼。中國海岸線總長度約32萬公裏,居世界第8位,其中大陸海岸線18萬公裏,島嶼海岸線14萬公裏。
毛澤東想,擁有如此遼闊的海疆,就要求新中國不但要有自己的強大海軍,還應該有自己的航空母艦,否則,這麼長的海岸線,要想不受外敵的侵略,那是非常艱難的。
事實上,當時我國剛剛建國,真是百廢待興,別說建造航空母艦,就是組建一支真正意義的海軍也是非常困難的。
毛澤東的憂慮還在於,現在剛剛建國,要做的事情真實太多了,工業﹑農業﹑國防科技,哪一樣不是非常重要的呢?
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這就好比“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新中國當時的處境,確實很困難啊!
毛澤東一個人靜靜地站立在窗口旁,久久地望著蔚藍的天空。一縷香煙的煙霧在他周圍縈繞。
為了人民軍隊的現代化建設,毛澤東沒有停止他的思緒……葉飛總結戰役經驗
7月23日,葉飛在報告東山戰鬥勝利的意義及情況時,他說:
我們這次為什麼能打得好,首先是前線指揮官不機械執行命令,照當地戰鬥情況需要,下決心打,不撤。前線指戰員的極端堅強,這是國民黨軍隊所學不到的。
東山戰鬥解決了我們一個問題:敵人隨時可能集中絕對優勢兵力來侵犯我們,我們能不能頑強地抵抗?
南日島的失敗是一個連沒有能堅持到晚上。敵人一開始來是集中的,我們是從分散到集中,東山這個部隊能夠堅持,證明完全可以用少數部隊依靠地形抵抗強大優勢敵人,爭取主力增援消滅敵人。
這也正如有人對十兵團的評價那樣:
看十兵團的戰史,總的感覺是渡江勝利後有攻上海的挫折,福廈勝利後有金門失利,沿海平靜一個時期後有南日島的受挫。因此,東山大捷,讓十兵團上下長舒了一口氣。
人民解放軍此次海島防禦作戰的勝利,使國民黨當局建立“反攻大陸”的“橋頭陣地”計劃成了泡影,這也是我人民解放軍和廣大人民群眾在打擊國民黨軍登陸竄犯活動中最大的一次勝利。
從這次勝利的海島保衛戰中,葉飛認為,取得了以下幾條主要經驗:
(一)正確判斷情況,果斷定下決心,是此役取勝的先決條件。該當時的作戰預案,對東山島是采取機動防禦的方針。亦即一旦發生敵較大兵力進犯時,守島部隊除留一個營阻擊外,其餘人員迅速轉移出島,而後視情組織反擊。但此次國民黨軍在以重兵進攻的同時,用空降兵切斷了島陸之間的交通,若在絕對優勢之敵前後夾擊下,仍按原定預案轉移出島,必然會造成重大傷亡。
而登陸之敵若占據該島的核心陣地,我軍再行反擊也要付出很大代價。在這種情況下,公安八十團團長果斷定下堅守待援的決心,並得到三十一軍和軍區首長的同意。事實證明,各級指揮員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方案,方能取得戰鬥的勝利。
(二)步步阻擊,收縮兵力,堅守要點,為增援部隊反擊贏得時間。戰鬥打響時,敵我兵力之比為10:1,若在一線陣地與敵硬拚,必遭敵分割包圍,各個被殲。公安八十團各前沿分隊利用有利地形步步阻擊敵人,遲滯敵人的行動。
最後全部退守到牛犢山、公雲山和王爹山三個主陣地並頑強地頂住了兵力占絕對優勢的敵人的數十次輪番進攻,堅守了近一晝夜,為我增援部隊登島反擊殲敵贏得了時間。
(三)以堅決果敢的行動,迅速殲滅敵空降兵,是取得戰鬥勝利的重要因素。此役中,國民黨軍實施的戰術空降,對我守島部隊構成了相當大的威脅。況且又是我軍在海島防禦戰中首次遇到敵人使用空降兵。
然而,我軍在此突發情況下能沉著應戰,抓住戰機,速戰速決,對於穩定全島防禦態勢起了決定性作用。敵實施空降時,目標暴露,隊形混亂,指揮困難。水兵連指戰員在當地民兵有力配合下,先敵開火,在空中就開始殺傷敵有生力量,並大量殲敵於立足未穩之中,有效地挫敗了敵空降兵與登陸主力會合的企圖,為增援部隊登島殲敵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