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實戰演練2
保衛祖國南沙海礁
從1988年第一批海軍陸戰特遣隊員登礁到1991年將防務移交給兄弟部隊的3年多時間裏,中國海軍陸戰隊先後派出19批790名官兵赴南沙戍守南沙群礁。
在“守礁”任務正式下達前,南海艦隊某副司令員曾經同海軍陸戰隊主要指揮員進行了一次坦率的交談。
司令員說:“看來南沙這塊地方光立幾塊水泥碑是不行了,你能立,他也能立,那玩意兒又不能說話,還是得派人去站崗放哨才行。”
指揮員說:“其實我們早就應該派人上去了。有人在和沒有人在是大不一樣的。聽說聯合國還有個什麼規定,說是一個島嶼被誰實際控製40年以後,這個島子連同它周圍的海洋國土就永遠歸誰所有了。”
副司令說:“派人駐守也有派人駐守的問題。首先,我們現在要去的地方是礁不是島,我們準備在上麵建幾座高腳屋,先建簡陋的,然後再考慮永久性的,就是以後永久性的高腳屋建成了,它也隻算是一座海上碉堡,要想摧毀它,不會比建造它更難。”
陸戰隊指揮員說:“首長的意思是不是說,不管我們進攻還是防守,我們麵臨的永遠是世界上最頑強的敵人?”
副司令說:“高腳屋僅僅是一個方麵,這幅海圖你看了沒有?你看這些礁有多大,礁與礁之間的距離又有多遠?一旦出現麻煩,別說別的礁根本不能支援,就是他們趕到了,一切也都成為曆史了。”
指揮員說:“這我們倒不怕。我們平時就是按照孤膽作戰的要求來訓練部隊的。”
副司令說:“如果真正打起來了,也就說不上孤獨了。畢竟還有對手嘛,再說,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也沒工夫去考慮別的問題。關鍵還在不打仗的時候,或者說,仗打不起來的時候,方圓幾十海裏,就那麼一座高腳屋,就那幾條漢子。你去西沙沒有?西沙說苦,也確實苦;說寂寞,也確實寂寞,可它畢竟是個島子,有一大塊陸地,陸地上有花有草有樹木有動物。南沙有什麼?天茫茫,海茫茫,風吹浪漲,連礁盤都沒有了,人是社會化了的,一旦與世隔絕,就會產生許多異常毛病。”
指揮員說:“人的行動是由思想支配的,我們海軍陸戰隊的官兵有著超常人的意誌和毅力,一般的寂寞和單調難不倒我們,我們還可以開展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進行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這些都算不了什麼。”
副司令說:“我們講精神時,可別忘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幾個基本觀點,即存在決定意識,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精神對物質的反作用。你今天早晨吃的是什麼?”
指揮員:“豆漿油條。”
副司令:“沒有小菜嗎?”
指揮員:“有榨菜絲,土豆丁,還有豆腐乳。”
副司令:“小菜一般化。中午你們是幾菜一湯?”
指揮員:“三菜一湯,今天是四季豆炒瘦肉,素溜菜心,青椒炒雞丁……”
副司令:“好了,我不是調查你們食堂的夥食,我隻是想借此來說明一個問題,這就是剛才我們兩個是站在這裏談南沙,而不是站在南沙說南沙。”
指揮員:“首長——”
副司令:“這是一個很大的差別,身曆其境和設身處地是截然不同的,作為領導,我們要把一切困難想在前麵,千方百計解決困難。但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有些問題我們可能考慮不到,有些問題雖然考慮到了,卻因為客觀條件的限製而很難及時解決。比如在台風季節,礁上儲備的食品發生黴變,而我們的補給船又無法起航”
指揮員:“首長,這些看來,我們每年都要搞一次‘野外生存訓練’,條件比您剛才說的這些苛刻多了,可我們全都闖過來了。”
副司令:“這麼說來,挑你們去南沙守礁是挑對嘍!”
陸戰隊員們終於在礁盤上打下了第一根鋼釺,他們將竹竿用鐵絲固定在鋼釺上。第一座高腳屋誕生了,雖然還是很簡陋,但這畢竟是守礁隊員的棲身之處。
可是,人一爬上去就晃晃悠悠,海風也來吹動竹竿。一些經過幾天幾夜長途航行深受暈船之苦終於來到礁上,以為這下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大家卻沒想到這屋子裏搖晃起來比在軍艦上還要厲害。他們還擔心這細細的竹竿能不能持久。
後來,上級機關就在後方開始製作鋼木結構的高腳屋,然後矗立在南沙礁盤上。
而且接著就有了第三代,是鋼筋混凝土預製件拚裝起來的小高樓了。外圍是修成長城垛口似的護牆。樓高三到四層,除了寢室、飯堂、衛生間外,還有電視室、閱覽室、遊藝室,每間屋子都配有空調。
一天晚上,正在海上巡邏的某艦信號兵突然從報話機裏聽到來自高腳屋的急切呼叫,要求他們立即向礁盤靠攏。信號兵舉起望遠鏡朝礁上搜索,隻見高腳屋裏漆黑一片。
信號兵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情況,正想要問個明白,電台裏卻又沒有聲音了,於是信號兵隻好趕忙報告指揮員。
指揮員聽了,他一時也弄不清是怎麼個情況,隻好一邊拉響戰鬥警報,一邊轉向朝小礁駛去。
當他們離小礁已經很近的時候,再次用信號詢問守礁分隊,這時,礁上終於回答他們:“請給我們一盒火柴。”
指揮員一開始以為信號弄錯了。因為以前也曾經鬧過這種笑話:一天該艦在港外拋錨,艦上軍需叫信號兵發信號給港口信號台,請他們轉告碼頭供應站,給他們送一筐幹菜來。那信號兵很快就將信號發出去了。不久,一艘交通艇疾駛而來,給艦上送來了一筐幹柴。原來,因為那信號兵是剛入伍不久的南方人,平時讀音就不太準,他這次想認真糾正,多發了一個“H”,結果把“幹菜”發成了“幹柴”。
信號兵卻說這次絕對沒錯,礁上就是要“火柴”,因為不可能要“火菜”。
艦領導半信半疑,他又舉起望遠鏡觀察一了一會,隻見礁上還是漆黑一片。他想了想,這才吩咐軍需準備火柴。
送到以後,他們才弄明白了情況:礁上的海軍陸戰隊員們本來是做了充分準備的,他們帶來的火柴按照陸地上的用法半年都不成問題。可他們沒料到高腳屋上風如此之大,在別處一根火柴可以點好幾盞燈好幾支煙,而在這,就得好幾根火柴了。
就這樣,直到礁長發現隻剩下一包火柴的時候,他才著急了,於是對大家宣布:未經批準,不得隨便使用火柴,而且由他親自來保護火柴。他將火柴用塑料袋包好放進了自己的貼身口袋,既可以保證幹燥防止潮變又能防止抽煙的人擅用。
這天礁長領著大家下礁盤趕海,收獲了很多,回來得晚了些,潮水已經漲上來了,大家隻好遊泳返回。登上高腳屋的樓梯的時候,礁長才猛然想起,包火柴的塑料並不是十分嚴密。打開一看,果然火柴已經全濕了。參加軍事彙報表演
1987年3月18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凱利上將在南海艦隊陳明山司令員的陪同下,參觀了陸戰旅。
海軍陸戰旅表演分隊進行了手槍、自動步槍連射、對抗射擊、有線攀登、固定400米綜合降落、拳術格鬥、抗擊打、攀登捕俘、小組戰術等科目的表演。
第一旅以威武雄壯的軍容、良好的軍事素質和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贏得了外賓的高度讚揚。
凱利上將在觀看每個軍事項目表演後,都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尤其看到步兵超越大難度400米障礙僅用2分20秒和偵察兵的格鬥、抗擊打、崖壁捕俘等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場麵時,他更是連聲叫好。
凱利上將觀看完中國海軍陸戰隊的表演後,第一個站起來行了一個標準的美式軍禮。
一名記者上前問道:“將軍,您真的認為他們的表演很出色嗎?”
將軍答道:“是的。”
記者說:“據說,這些表演者是從部隊中選拔出來的,並不能代表整個部隊的素質和水平。”
將軍說:“可他們是整個部隊的代表。你有沒有注意他們表演完了時的表情?那裏沒有滿足,隻有遺憾。他們肯定覺得自己沒有發揮出來,一支敢於正視自己不足、永不滿足現狀的軍隊,是永遠不可戰勝的。”
臨分別的時候,凱利上將與參演的人員一一握手,他感慨地說:
參觀中國海軍陸戰隊,是我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一天,永遠不會忘記。就基礎訓練來講,你們一點兒不差,可以說這些方麵比美國還好,你們完全有理由為之感到自豪。
1989年2月,海軍陸戰旅又接待了英國皇家海軍參謀長的來訪。
1991年7月,根據海軍指示,由陳川熙旅長、袁誌勝副政委、周乃文參謀長帶隊,組織200人的軍事彙報隊參加北京軍區“919”軍事彙報表演。
作為一種特殊的信息傳播方式,對外軍事宣傳有著獨特的內在運作規律和戰略意義,較之於其他新聞傳播行為,對外軍事宣傳更應關照到政治、文化、意識形態、國家利益等因素。
我國的對外軍事宣傳起步較晚,這是由特定的傳播生態和媒介環境所決定的。但是多年的對外宣傳實踐表明,我國正逐步構建起適合我國新聞模式和國際信息場域的理念和傳播體係。
中國軍隊中的特殊部隊如軍鴿部隊、軍犬部隊、騎兵部隊、特種偵察部隊、儀仗隊、軍樂隊、禮花禮炮隊、女子特警隊、海軍陸戰隊、空軍“八一”表演隊、心理戰部隊等等。
在這方麵,軍分社播發的《中國軍犬大比武》、《中國最後的騎兵部隊》、《中國禮儀部隊》、《中國開始發展心理戰部隊》、《中國首次派遣藍盔部隊到柬埔寨執行維和行動》、《中國軍隊的軍鴿、軍犬和軍馬》、《中國禮花部隊》等稿件,在國外受眾中影響很大。
8月24日,韓懷智副部參謀長在海軍陳明山副司令員陪同下,到官廳水庫檢查表演準備。
在檢閱部隊時,韓懷智作出重要指示,稱讚海軍陸戰旅表演部隊做到了“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
北京軍區首長也稱讚海軍陸戰旅“戰鬥作風猛、管理要求嚴、軍事技術精、政治空氣濃”。
陳明山、李景副司令員等海軍首長稱讚海軍陸戰旅為海軍爭了光。
1991的9月,在華北某地組織的一次較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向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軍委、總部、北京市等領導進行彙報表演。
當時,海軍陸戰隊主要進行海軍特遣隊登陸戰鬥的科目訓練表演。
1991年11月、12月,海軍陸戰旅又先後接待了芬蘭駐華武官、古巴代表團的參觀訪問。
1992年以來,又先後接待了巴基斯坦來賓及駐華武官的參觀訪問。
海軍陸戰隊員們先後出色地完成了南沙奪礁、守礁、建礁、軍事演習和抗洪救災等任務,並為60多個國家來賓進行過軍事彙報表演。
1995年10月,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在觀看了海軍陸戰隊參加諸兵種合成演練後,給予這支部隊高度評價: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打仗。
老將軍張震滿懷激情地寫道:
海軍陸戰隊一般的時候不用,打小仗不用,要用就用在刀刃上!
2000年4月6日,就在台灣當局散布“兩國論”、“台獨”的非常時期,來自48個國家的駐華武官走進了這個鮮為人知的海灣飛鵝嶺,這個在地圖上沒有標明方位的山嶺,是中國海軍陸戰隊綜合戰術訓練場。它猶如一隻巨大的天鵝沉睡在綿延的五裏山港灣,三麵臨水,長約兩公裏,最高處海拔近千米,地勢險峻,易守難攻。
中國海軍陸戰隊在這裏為駐華武官們演示了一場以現代戰爭為背景的加強營搶灘登陸作戰。
這是中國海軍陸戰隊有史以來迎外規模最大的一次演練。
10時,隨著一聲號令,剛才還靜寂無聲的飛鵝嶺頓時炮彈橫飛,火光衝天。後方炮兵以密集的火力對飛鵝嶺進行了地毯式轟擊。
10分鍾後,航空兵駕駛戰機飛抵陣地上空,再次對“敵”殘餘目標實施毀滅性打擊,並空降突擊隊深入“敵”腹地進行戰鬥。
地麵炮火剛一停止,陸戰工兵和“蛙人”部隊迅速出擊,爬過鐵絲網和魚雷發射管,對“敵”灘頭地雷和水下障礙實施破壞引爆,徹底掃清前沿工事,為後續部隊搶灘登陸創造有利條件。
海麵上風高浪急,海軍陸戰隊在兩棲坦克和裝甲車的協同下,乘坐衝鋒舟如下山猛虎、出海蛟龍,在波峰浪穀中刮起一陣藍色旋風,冒著槍林彈雨,似一柄利刃直插灘頭陣地,與“敵”展開短兵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