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積極籌備1
●毛澤東把改定的開幕詞裝進衣袋裏,拍了拍衣袋說道:“開幕詞落實了,我放心了!”
●毛澤東補寫了一段話:“你在其餘地方有修改,請直付翻譯,並打清樣,不要送我看了。”
●鄧小平仔細考慮了報告內容,對毛澤東說:“3萬字吧,不再壓了。”
● 積極籌備毛澤東確定“八大”指導方針
1956年1月12日,毛澤東乘坐的專列在北京火車站緩緩停下。
毛澤東下了火車,顧不上旅途疲勞,立即驅車前往國務院,到那裏聽取國務院有關部門關於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籌備情況的彙報。
1955年12月21日至1956年1月12日,毛澤東乘火車由京漢、粵漢線南下,又經滬杭、滬寧、津浦線回京。沿途每到一處,都找地方幹部談話,了解情況,調查研究,積極為黨的“八大”召開作準備。
南巡回京後,毛澤東得知劉少奇正在聽取國務院部門的工作彙報,認為很好,就指示有關部門專門安排時間,他要親自聽取彙報。
在薄一波的組織下,毛澤東從1956年2月開始以一個半月的時間聽取了國務院各部門的彙報,這就是著名的34個部委彙報。
各部委在彙報中主要提出了五個問題:
一是產業結構問題,主要是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的比例關係問題。
二是生產力的布局問題,主要是沿海工業與內地工業的關係問題。
三是國防工業建設規模和速度問題,也就是重工業內部的國防工業與民用工業的關係問題。
四是經濟體製問題,主要是國家、集體、個人的權利、責任、利益分配問題。
五是國家對經濟和其他事業的管理體製問題,主要是中央和地方關係問題。
在聽取了34個部委的彙報後,毛澤東結合南巡調查的思考,於1956年4月25日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了著名的《論十大關係》的講話。
5月2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又作了進一步的闡述。
《論十大關係》是一篇具有開創性的重要文獻,它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以蘇聯為借鑒,提出了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為“八大”正確路線的製定作了思想上、理論上的準備。
正如毛澤東後來在《十年總結》一文中所說,我們“前八年照抄外國的經驗,但從1956年提出十大關係起,開始找到一條適合中國的路線”,“開始反映中國客觀經濟規律”。
周恩來在八屆二中全會上也指出:“毛澤東同誌提出的十大關係是黨的‘八大’的指導方針。”
《論十大關係》中提出的重要思想和原則,在“八大”《報告》和其他文件的準備過程中,得到了多方麵的體現。
從1955年底開始的各部調查,到1956年4月《論十大關係》的發表,是“八大”路線形成的重要階段。
從這一階段黨的領導核心層的實踐活動可以看出,隨著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高潮的展開,黨中央的工作重心已經開始轉向經濟建設,並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逐步加深了對我國經濟建設客觀規律的認識,初步形成了一套指導建設的正確方針,為《報告》製定正確的建設路線和一係列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田家英起草“八大”開幕詞
1956年9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在暴風雨般的掌聲中,毛澤東從秘書的手中接過開幕詞,抑揚頓挫地讀道:
同誌們: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現在開幕了……
毛澤東的開幕詞很短,不過2000多字,卻被30多次的熱烈的掌聲所打斷,最長一次的掌聲足有5分鍾。
會後,當參會代表們都當麵稱讚這篇開幕詞時,毛澤東卻非常灑脫地笑著說:“這不是我寫的,是個年輕秀才寫的,此人是我的秘書,叫田家英。”
田家英,原名曾正昌,四川成都人,1922年1月生,不滿16歲即輾轉進入延安,參加革命,並於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非常愛讀書,尤其酷愛文史,因發表的一篇雜文《從侯方域說起》而引起毛澤東的注意。毛澤東親自找他談話,在稱讚他的同時還為他指出文章中的不足。
後來,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從蘇聯回來,毛澤東便讓田家英當了他的國文老師,並借機進一步考察田家英。
田家英為人坦蕩耿直,學識出眾,不僅和毛澤東的長子相處得很好,而且也得到毛澤東的賞識。
1948年10月,26歲的田家英由毛澤東的另外一個秘書胡喬木推薦正式成為了新中國第一領導人的秘書。
關於田家英為毛澤東寫“八大”開幕詞的事,還有一個真實的故事。
當時,毛澤東自己準備了兩個手稿,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毛澤東對於自己的兩個手稿都不能滿意。
這時,離“八大”的開幕時間隻有幾天了,毛澤東還有其他的事情要忙,不可能親自再重新完成發言稿。他想到了自己的另一個秘書田家英,便將起草開幕詞的任務交給了田說:“田家英,你來寫吧。不要寫得太長,有個稿子帶在口袋裏,我就放心了。”
這是田家英第一次為毛澤東親自完成發言稿,他不負毛澤東主席的厚望,花了一個通宵趕寫出初稿。
當他把這份初稿交到毛澤東的手裏時,毛澤東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根據需要,毛澤東又對這份開幕詞做了一定的修改。原稿開頭的一句話是這樣寫的:“我現在宣布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毛澤東把它修改為:“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現在開幕了。”他又在後麵寫了一段話:“從我們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的11年間,在全中國和全世界,為了共產主義和人類解放事業而英勇奮鬥和辛勤工作,因而付出了自己生命的同誌和朋友,是很多的,我們應當永遠紀念他們。”
毛澤東還增寫了一段對中國共產黨評價的話,他說:
在兩個革命的實踐中,證明了從七次大會到現在,黨中央委員會的路線是正確的,我們的黨是一個政治上成熟的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黨。我們的黨現在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團結,更加鞏固了。我們的黨已經成了團結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力量。
在講到蘇聯共產黨的地方,毛澤東還加寫了一段對蘇共二十大評價的話,他說:“蘇聯共產黨在不久以前召開的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又製定了許多正確的方針,批判了黨內存在的缺點。可以斷定,他們的工作,在今後將有極其偉大的發展。”
當時,毛澤東對蘇共二十大批判個人迷信是肯定的,但對其全盤否定斯大林以及發表的其他某些觀點是不讚成的。他以國際共運利益的大局為重,從團結的願望出發,特地寫了這段很有分寸的話。
在開幕詞的最後,毛澤東還加寫了一段對國內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熱情友好的話:“今天在座的還有我們國內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他們是和我們一道工作的親密的朋友。他們一向給了我們很多的幫助。我們對他們表示熱烈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