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伍精華參加的那個小組裏,有人提名閻紅彥進中央委員。當時閻紅彥說:我論資格不是不夠,但是從工作出發,還是讓四川省委書記廖誌高同誌上。
同誌們坦誠相見、大公無私的發言,顯示出會議民主、團結的氣氛,使與會人員心情非常舒暢。
八屆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候選人名單經過半個多月在預備會中的提名,反複認真地、幾上幾下地醞釀討論,於9月12日第一次大會預選後確定。
“八大”會議中,9月17日下午,“八大”舉行了第三次全體會議。
會議進入大會發言的第一次大會。首先由董必武作關於代表資格的審查報告,接著是朱德、李井泉、伍精華等10位代表發言。
伍精華的發言稿是涼山自治州委早給準備的,到北京後,李井泉、廖誌高、閻紅彥等省委領導同誌又一起對發言稿作了進一步的修改敲定。
當大會執行主席要伍精華發言時,他的心情很激動。他發言的題目是:《涼山彝族從奴隸製度廢除後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一直到解放初期還處於奴隸社會階段。
可以說,伍精華在民族地區和民族工作事業領域的奮鬥史是一道如詩如畫耐人尋味的絢麗景致。
出生在曆史上幾乎與世隔絕,到上世紀50年代中後期民主改革才結束的涼山彝族地區的伍精華,早在學生時代,就向往光明,追求真理,接受革命教育。積極參加了中共地下黨組織活動,在新中國成立前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大西南的進程中參軍入伍,為摧毀國民黨“政治台北,軍事西昌”的夢想,在西昌彝族地區英勇戰鬥。
伍精華參加了清匪剿霸工作。之後,根據組織上的安排,伍精華從軍隊轉到地方,積極投入到了開辟彝區建立政權工作。
1956年,黨領導涼山彝族人民進行了廢除奴隸製度的偉大民主改革運動。到8月底,已有三分之二人口的地區完成了這一工作。
在完成民主改革之後,彝族地區能不能夠從奴隸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
伍精華在發言中依據昭覺縣城南鄉創辦農業合作社的經驗,回答了這個問題。
伍精華說:涼山地區的彝族在廢除奴隸製度後,隻要發展互助合作組織,就能夠引導向社會主義過渡。
伍精華的論據是:
第一,奴隸群眾在完成民主改革獲得解放後,雖然取得一些土地和其他生產生活資料,但仍然不能解決他們在生產、生活等方麵的嚴重困難,比如較為普遍的情況是種子缺五分之三,耕牛、農具缺一半,口糧缺三分之一以上,住房、用具也很缺乏。隻有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才能克服因為奴隸“單幹”造成難以解決的許多困難。
第二,廣大奴隸群眾過去都有集體勞動的習慣,生產資料的私有觀念也比較薄弱,因而比較容易接受集體形式的農業互助組織。
第三,在全國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特別是在涼山周圍漢族地區實現了農業合作化的影響下,能夠推動解放了的奴隸群眾要求參加到農業合作社中來。
第四,在幾年來的工作過程中和民主改革中,湧現了大批積極分子,培養了大批民族幹部,發展了一批黨、團組織。
根據這些依據,伍精華又表示說,要在解放了的群眾中直接辦高級形式的合作社,困難還是不少的。
主要的原因是彝族群眾文化很落後,缺乏生產管理和經營的經驗。因此,在彝族地區辦社,必須從當地群眾的要求和條件出發:
一方麵要根據解放後的相當部分奴隸未成家無法單幹,適宜於集體生產的特點,積極組織他們參加到農業合作社中來。
另一方麵,應當采取簡便易行的建社、辦社的製度和辦法。在相當時期內農業互助合作組織宜小不宜大,社規宜簡不宜繁,特別要幫助他們解決文化技術落後的困難,逐步加以改進和提高。
伍精華在發言中說,我們堅信有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有偉大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不斷發展的基礎,我們完全有條件根據彝族的社會情況和需要,在政治、經濟、文化和技術等方麵給予支持和幫助下,使貧困落後的彝族人民通過互助合作化的道路,越過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兩個曆史階段,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盡快趕上國內先進民族的水平。
伍精華的發言結束後,受到了大會全體人員的熱烈歡迎,他明白這是中央領導同誌對少數民族的深切關懷和鼓勵。
“八大”會議期間,中央民委辦公廳一位同誌還把伍精華接到取燈胡同中央民委辦公廳,與時任中央民委主任的烏蘭夫等同誌見麵。
7月,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聽取中央統戰部長李維漢關於四川省藏、彝族地區改革和平叛問題的彙報,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同誌在會上作了重要指示。中央決定成立以王維舟為團長的慰問團到四川省藏、彝族地區進行慰問。
1956年6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閉幕後,根據周恩來總理要中央統戰部和全國人大民委、中央民委研究甘孜藏區和彝區問題的指示,從7月7日到19日,由李維漢部長主持在中央統戰部,用18天的時間開了18次會議。參加會議的同誌有宋任窮、廖誌高等19人。
7月22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上,當李維漢彙報到四川省藏、彝族地區民主改革和平叛的性質時,毛澤東強調說:
改革是必要的,改革的決心是正確的。平叛戰爭的性質基本上是階級鬥爭,而不是民族鬥爭。但是我們是有缺點的,缺點就是“協商不夠,聽話不夠,準備不夠,讓步不夠,靈活不夠”。
當李維漢彙報到幹部群眾要求將西昌、涼山合並時,毛澤東說:
1935年長征我走那裏經過,好地方,漢人幹壞事,占了好地方,把你們趕到山上,我向你們道歉,現在還給你們。等民主改革完成後,成立個大自治州,以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西昌為中心,州政府搬到西昌,少數民族任州長,仍屬四川領導,由四川來支援。
民委的相關同誌還告訴伍精華,要他回去後轉告彝族地區的群眾,讓他們多多關照彝族首領小葉丹的家人,不要再以奴隸主的身份看待他們一家。
對於彝族首領小葉丹,伍精華知道此人曾經在新中國的解放事業中做出過很大的貢獻,伍精華立即向民委部門的同誌表示他會將此事處理好。
“八大”會議期間,伍精華還受到鄧小平同誌的特別關懷。鄧小平同誌在解放初期曾在中共中央西南局任第一書記,調到中央後,仍十分關心西南地區的工作。大會期間,他一有時間就到西南各代表團參加討論。
四川省代表團分3個組,分別討論大會的3個主要報告,伍精華在黨章報告組。
一次,鄧小平到四川團黨章小組參加討論會,四川省委第一書記李井泉向小平同誌介紹代表。
鄧小平一麵聽,一麵翻看代表名冊。當他看到伍精華任縣委副書記兼縣長時,抬頭說道:“給他壓擔子嘛,做縣委書記。”
鄧小平說:“縣委書記這個職務很重要。軍隊是團一級,地方是縣一級,很能鍛煉人。縣委既是指揮機關,又是執行機關,一個縣工農兵學商什麼都有。要培養人就放在這個崗位上,讓他鍛煉鍛煉嘛!”
鄧小平看到代表名冊上伍精華的籍貫是冕寧縣時,又說:“長征時我們走過那裏,那是伯承同誌和小葉丹結盟的地方。”
鄧小平問李井泉,冕寧縣屬涼山州還是西昌地區?李井泉回答是西昌地區。
小平同誌說:“合了算了。”
李井泉回答說:“毛主席指示,民主改革完成以後就合。”
“八大”會議閉幕後返回四川的前一天,李井泉把伍精華叫到他住房的客廳,和其他出席會議的省委領導同誌一起和他談話。
李井泉除談了會議精神如何傳達貫徹以外,還談了鄧小平對他的關懷。
1957年上半年,也就是“八大”召開的第二年,黨組織就把伍精華從普格縣調到昭覺縣當縣委第一書記。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大往事·縱橫曆史解密檔案之毛澤東與中共八大》葉匡政編中國文史出版社
《若幹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薄一波著中共黨史出版社
《毛澤東傳》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中央文獻出版社
《我為少奇同誌說些話》鄧力群著當代中國出版社
《一代偉人:鄧小平的三落三起》趙曉光劉傑著遼寧人民出版社
《出沒風波裏》葉永烈編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毛澤東和他的秘書田家英》董邊鐔德山曾自著中央文獻出版社
《五十年的回望:中共八大紀實》楊勝群陳晉主編三聯書店出版
《西城追憶期刊之我曾為中共八大會議做過服務工作》西城追憶主編北京市西城區檔案館
《中共曆次代表大會紀實叢書——中共“八大”決策內幕》程波中國檔案出版社
《共和國重大決策和事件述實》中央檔案館
《黨的文獻》編輯部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