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深受儒家教,通曉漢文修德操。
冗職冗官皆鏟除,貪贓枉法不輕饒。
二
貪官惶恐欲謀反,裏應外合南坡變。
鐵失操刀殺英宗,晉王挺身平叛亂17。
元泰定帝孛兒隻斤也孫鐵木兒(1293-1328年36歲卒葬起輦穀)
在位四年大興佛,尊奉佞僧賞賜多。
僧侶胡作又非為,元廷腐敗向沒落。
元天順帝孛兒隻斤阿速吉八(1320—?)
年方九歲小孩提,臣僚擁戴登王基。
大兵壓境上都亂,不知何處覓蹤跡18。
元文宗孛兒隻斤圖帖睦爾(1304-1332年29歲卒葬起輦穀)
文宗文治興大元,尊儒崇佛用漢典。
為固皇祚任儒臣,綱常禮教化謬舛。
元明宗孛兒隻斤和世(1300-1329年30歲卒葬起輦穀)
出鎮雲南至陝境,從臣不欲過秦嶺。
遂據西北諸王附,行帳宴飲遭毒攻。
元寧宗孛兒隻斤懿璘質班(1326-1332年7歲卒葬起輦穀)
父親明宗遇害亡,京師留居小兒郎。
年僅七歲理朝政,四十三天病夭殤。
元順帝(惠宗)孛兒隻斤妥懽帖睦爾(1320-1370年51歲卒)
一
濫行賞賜元順帝,揮霍無度國庫虛。
黃河暴溢淹郡邑,怨聲載道紅巾起。
二
惠宗伯顏誰為帝,唯有伯顏天下知。
大權在握一意行,詔令罷貶人心怡19。
三
天馬之使上都行,奉獻天馬受帝迎。
順帝求寶千萬裏,中西交流驚世功20。
元昭宗孛兒隻斤愛猷識理達臘(?-1378年)
圖謀逼父作內禪,總領兵馬屢相殘。
明軍乘勝破大都,昭宗無力救北元21。
元天元帝孛兒隻斤脫古思帖木兒(?-1388年)
思帖木兒欲求活,集中兵力保自我。
明將率軍十五萬,大元貝湖葬劫波。
【注釋】
1 忽裏台,大聚會的意思。太祖鐵木真元年(1209)春,鐵木真召集各部貴族、那顏在斡難河源頭—發祥地召開忽裏台大會,成立蒙古國,巫師命“成吉思汗”之名。
2 成吉思汗西征,曾攻克報達(今巴格達)、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等國。
3 耶律楚材,字晉卿,金元之際契丹人,其父為金尚書右丞,以學行事金世宗。楚材博古通今,旁通天文、地理、律曆、術數以及釋老、醫卜之說,下筆成文。蒙古克金,楚材被俘。鐵木真知其為才人,遍訪金俘,得之,如獲至寶,遂重用。
4 邱處機,金登州棲霞人,19歲入山學道,廣交士人,名聲漸著,遂為金世宗所召。後遇成吉思汗,婉言勸成吉思汗禁殺,並講封建統治之術,為治之方“以敬天愛民為本”,長生之道“以清心寡欲為要”。成吉思汗大為感動,稱邱處機為“神仙”。他將與邱處機的談話記錄下來,傳給子孫,並賜邱處機詔書,免道士賦稅、差發。十八年(1223),隨成吉思汗返回,駐中都太極宮,授命掌管天下門道,全真教以此大盛。後病死。
5 乃馬真氏是元定宗的生母,乃馬真後五年(1246)七月始奉皇子貴由即大汗位,時年41歲,(1246-1248)在位。即位後,政權仍為其母乃馬真氏和中書右丞相鎮海掌握。法度不已,內外離心,國內大旱,民不聊生。
6 成吉思汗死時,遺囑立失烈門為汗。後由乃馬真氏議立貴由為汗。貴由死後,議立失烈門為汗,遭拔都等人反對。海迷失後三年(1261),拔都定議,在克魯倫河與鄂嫩河源之闊帖兀阿蘭之地宣汗,正式選蒙哥為大汗。三王失烈門、腦忽、脫脫等大為不滿,宣汗後,率軍而往,以祝賀為名,並策劃在諸王歡宴之時發動叛亂,結果被蒙哥消滅。
7 蒙古建國初期,重用道教。後蒙哥即位,重用佛教。佛道同時得寵,各持勢擴展力量,為爭奪寺院、田地、財產發生矛盾。憲宗五年(1255),蒙哥召集佛道二教代表於和林當麵辯論教理,佛教得勝,道教不服。蒙哥坦言“佛門如掌,餘皆如指”。後忽必烈令道削發為僧,將道觀200餘所改為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