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明朝(1 / 3)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71歲卒葬孝陵)

作戰勇猛屢建功,親赴濠州投子興。

郭公許配良家女,姻緣天成萬事通1。

湘妃竹筷篤情深,軍師賦詩薦謀臣。

張良方略興大漢,太祖明理用伯溫2。

觥籌交錯酒弄情,功臣樓火映天紅。

元璋陰施殺人計,權臣身焚留虛名3。

伯溫辭官欲歸田,特會徐達進真言。

烈火焚燒功臣樓,保駕撿命一線牽。

尋常漢字太陌生,賊僧兩音腦際清。

狐疑他人揭老底,文字獄中屠生靈4。

默默削發入山林,走投無路做僧人。

隱身聽聲觀世態,伺機搖身弄權神5。

儀鸞司更錦衣衛,名正言順特務身。

為非作歹皇上保,欲讓誰死就害誰6。

戶口田產多中亂,黃冊圖冊條理管。

國計民生重治理,相得益彰兩冊傳7。

君臣棋藝白對黑,巧排萬歲見忠心。

禦賜莫愁勝棋樓,深情功臣不贏君8。

驕橫跋扈胡惟庸,結黨營私害臣功。

誅庸不再立丞相,兼行相權禦寰中9。

十一

胡藍之獄案株連,抄家滅族四五萬。

飛揚跋扈忘其形,太祖除惡不眨眼10。

十二

馬背宏聲作演講,滂沱大雨濕衣裳。

雨停太祖曬戰袍,臣僚歸心誌如鋼11。

十三

爬山越嶺細尋訪,馴伏猛虎如綿羊。

常母焚身了牽掛,遇春征戰隨元璋12。

十四

禮賢下士請茂才,四位先生厚重待。

關愛備至禮賢館,存亡勝敗金口開13。

十五

眼望皇權利趕場,行省恭送鍍金床。

元璋介說七寶壺,遂令毀床理成章14。

十六

人主寵愛宦使然,身在暗中興狂瀾。

太祖宮門豎鐵牌,嚴禁宦者掌朝權15。

十七

冠多發亂畫進諫,親屬戚朋多添亂。

朝堂大肆封功臣,不招親朋秉公辦16。

十八

取之有製用有節,省儉不再人煙絕。

告誡兒孫廢奢侈,國富民殷遍域野17。

十九

浮詞冗語萬七言,朗朗解讀準添亂。

元璋杖責茹太素,詔令建言簡侈談18。

二十

太子聞父濫殺官,於心不忍直勸諫。

元璋巧教擲棘杖,親拔棘刺令兒揀19。

二十一

馬臉豬嘴奇醜樣,畫師寫真將命喪。

高人指點巧作秀,老三畫假得重獎20。

二十二

恩師連坐成逆黨,皇後灑淚濕衣裳。

元璋聽後動真情,特赦宋濂免身亡21。

二十三

血淋雙手盒中見,精神恍惚妻管嚴。

元璋狠心治妒婦,燉湯分肉送朝官22。

二十四

太祖清湯蒸肥鵝,徐達見狀直哆嗦。

忠心耿耿為皇上,卻與肥鵝上蒸鍋23。

二十五

大腳賢後倡仁厚,萬千事主免屠戮。

箭在弦上忙勸諫,歹毒天子善皇後24。

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3年27歲卒)

親王年長欲奪權,惠帝深慮先削藩。

燕王借口清君側,建文燒宮火衝天25。

高皇臨終留鐵箱,三張度諜和尚裝。

建文逃生出鬼門,專心事佛遊四方26。

年逾古稀行蒼涼,牢落江南盈頭霜。

高皇秘笈尚保命,葉落歸根遇吳亮27。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65歲卒葬長陵)

親信太監充東廠,建文功臣被殺光。

特務統治賽父輩,集權強暴聚中央。

永樂都城向北遷,百萬民工流血汗。

寒來暑往十五載,新建明都放眼觀28。

經天緯地開鴻篇,分門別類細編撰。

永樂大典集大成,浩瀚類書亙古傳29。

中西交流成祖倡,鄭和奉命下西洋。

浩浩蕩蕩三十年,中華文明播四方30。

景清懷刀入朝堂,欲報舊主殺燕王。

成祖問罪瓜蔓抄,株連滅絕村落荒31。

真武天神頗英俊,無如燕王出浴身。

姬師心明懷絕技,鑄造鎏金銅像神32。

天子北走渡海門,聖潔改名謂天津。

京都北門須看守,布設三衛將兵屯33。

公主怨恨怒氣衝,牽衣頓足要老公。

天子知難說假話,寧國公主順口封34。

巍峨巨石連陽山,欲做碑材手難搬。

百姓放歌東西流,成祖頌父德政寬35。

天子歸陰活人殉,三十宮女全葬身。

豪言美女入天堂,無如宮外窮夫君36。

十一

愛恨交加動大刑,屠殺宮女三千名。

賢妃貴妃先後死,對食宦女偷逸情37。

明仁宗朱高熾(1378-1426年49歲卒葬獻陵)

仁宗為政心胸寬,納諫尤喜聽直言。

君受直言稱賢明,臣能直言見忠肝38。

關愛百姓知進退,饑腸轆轆征何稅。

高熾責問布政使,發放官粟賑庶民39。

皇城衛卒用膳晚,王子檢閱作後延。

元璋見狀直誇獎,孺子恤下美譽傳40。

在位短暫施政寬,納諫直言行節儉。

遺詔從儉建山陵,“仁宣之治”百姓安。

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39歲卒葬景陵)

狡詐凶悍朱高煦,舉兵靖難欲稱帝。

張輔告發煦反叛,宣宗拔掉漢王旗41。

逍遙城內囚漢王,宣宗入室去探訪。

高煦飛足勾帝倒,銅缸焚賊滅癲狂42。

漢文節儉愛民風,宣宗承統率下行。

上行下效觀梁正,人君恭儉國昌明43。

天子觀光重民本,躬推三下憐艱辛。

勞苦莫如農家漢,織婦詞語賜朝臣44。

革除積弊善納諫,芒刺在背即翻臉。

戴綸放膽責皇上,仇殺恩師耿直官45。

“促織天子”善添亂,宦官尋覓忙采辦。

一隻蟋蟀傾數家,宮中逸樂激民怨46。

太子跛腳攙扶行,漢王得意諷聲鳴。

太孫瞻基話有話,更有後人方知警47。

明英宗朱祁鎮(1427-1464年38歲卒葬裕陵)

土木奪門曹石變,風波屢起皆宦官。

南宮複辟英宗喜,誰料曹石行反叛48。

正事無能邪事通,錦衣衛動擾民生。

英宗禁令穿皮靴,違反王命投獄中。

令人稱道廢人殉,兩後合葬破明規。

嬪妃宮人免遭禍,千幸萬幸了終身49。

明代宗(景帝)朱祁鈺(1428-1457年30歲卒葬景泰陵)

奪門之變帝變王,兵部尚書於謙亡。

皇權紛爭殺正氣,天子無奈宦稱強。

明憲宗朱見深(1447-1487年41歲卒葬茂陵)

憲宗寵宦設西廠,屢興大獄害忠良。

汪直行事不奏聞,臣聽太監忘上皇50。

傾城傾國紀氏俊,憲宗鍾愛懷身孕。

六年方知有皇子,起駕西內迎兒臣51。

妒忌凶殘萬貴妃,宮女豈敢身有孕。

孝宗出生冷宮裏,七災八難投父親。

勾腸牽肚萬貴妃,怎忍吳後執杖捶。

廢後寵萬一再三,皇子差點難作為。

憲宗無子心著慌,萬安太監手腳忙。

上奏采藥房中術,連連生下十一郎52。

明孝宗朱祐樘(1470-1505年36歲卒葬泰陵)

宮廷腐敗急扭轉,斥逐奸邪捕太監。

懲惡揚善修正道,朝多君子頌仁宣53。

廣開言路清政壇,增設午朝納忠言。

免稅賑災救萬民,弘治中興朝野歡。

彰顯正義才濟濟,褒揚忠烈良將依。

禮賢下士得美傳,興國旨在治人氣。

浮言藉藉誣祐樘,鄭旺妖言儲抱養。

傳播是非轟然起,一身正氣驅肮髒54。

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31歲卒葬康陵)

寵縱八虎為非歹,劉瑾依勢施陰霾。

韓文上書請誅戮,武宗驚泣傷心懷55。

同朝僅見兩上皇,姓劉姓朱好搭檔。

立皇劉瑾好凶狠,張牙舞爪掌三廠56。

總兵犯法丟官帽,好色武宗得窈窕。

馬昂免罪又升官,蟒衣高宅樂逍遙57。

豹房淫樂晝夜歡,好色皇上喜嚐鮮。

老虎暴怒噬龍體,樂極生悲命歸天58。

皇帝攜臣抄劉家,金銀珠寶冠天下。

玉璽匕首露反相,磔刑處瑾萬刀剮59。

珍珠粥湯鳳眼鮭,投宿農舍飯肴佳。

山珍海味豈能比,回宮欲食老蘇家60。

皇帝姓“朱”豬禁養,清明祭祖豬換羊。

臣僚巡視若見豬,傳令治罪遭禍殃61。

湯山溫泉自然存,武宗題詩盛況吟。

人間冷腸誰敢洗,身價百倍浴皇親62。

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7年61歲卒葬永陵)

初即帝位揚德政,處死佞臣除弊病。

豹房樂伎皆遣散,朝有起色反納貢。

禮儀之爭觀旨意,順水推舟說仔細。

皇考伯考費口水,廷杖反派多人斃63。

端寧二妃出主張,壬寅宮娥縊上皇。

金蓮叛變告真情,淩遲處死拙女郎64。

嚴嵩詭計厚熜用,欽犯晝夜苦兼程。

厚熜為帝嵩做相,冀王空做皇帝夢65。

短途赴京冀王幸,千裏迢迢興王懵。

佞臣嚴嵩獻妙計,興王得幸冀王懵。

帝信小人進讒言,觸忤當死臣口緘。

海瑞犯顏上奏疏,禦令逮捕做囚犯66。

欽犯吃肉不見肉,高手廚師也犯愁。

囚食紅薯蟠龍菜,宮廷佳肴芳名留67。

童顏鶴發皇上愛,金銀珠寶禦賜快。

仰視元節禱祀功,恤典悲慟官禮待68。

齋宮秘殿龍涎香,世宗鍾愛香客賞。

投機取巧吳興堯,假冒偽劣做富商69。

自封道號汪加添,紫極仙翁民間傳。

皇上信口說福泰,自得其樂自稱仙70。

十一

西苑奉玄修道假,先天丹鉛煉黃花。

天子延年不死藥,風華少女侍冤家71。

十二

道士仲文說青詞,上達天庭皇帝喜。

詔令大臣常書寫,憑借詞章升官級72。

十三

藩王聽命建寶塔,祈禱皇上萬年發。

勞民傷財淌血淚,《金剛經》文斥浮華73。

十四

喜新厭舊戀張妃,腳踢陳後送鬼門。

不穿鬼服行大祭,幽禁張後帝迎新74。

明穆宗朱載(1537-1572年36歲卒葬昭陵)

父皇崇道行昏庸,穆宗除弊用重刑。

懲辦方士罷齋醮,百姓稍安社會寧。

明神宗朱翊鈞(1563-1620年58歲卒葬定陵)

孩提不懂理朝綱,居正輔政拿主張。

刷新政治開財源,一條鞭法國漸強。

皇後無子霜打秧,妃子生兒爭朝堂。

天下之本誰取勝,一口定音看上皇75。

你當太子我後怕,為兒奪權覓良法。

棗棍闖宮案無果,鄭妃哭訴輕打發76。

酒色財氣四堵牆,牆內神宗作情郎。

後宮佳麗數千人,爭先恐後勾上皇77。

宮娥彩女陪帝樂,禦鋸三寶作圓桌。

神樹有情救工匠,收回成命免罪惡78。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39歲卒葬慶陵)

梃擊未死送紅丸,常洛斃命貴妃安。

嬪妃娘娘為兒郎,親作明末三宗案79。

窈窕淑女帝愛戀,貴妃作秀送美餐。

晝夜歡愛傷龍體,密謀親信送紅丸。

寵妃選侍留宮闈,大臣合疏移宮妃。

貴妃不貴心作梗,移至噦鸞終是非80。

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23歲卒葬德陵)

勢威權重魏忠賢,東林君子罹禍殘。

熹宗寵閹督東廠,朝廷實權贈宦官。

碧波蕩漾水接天,熹宗撐船盡興玩。

閹黨大舟狂作樂,風起浪湧翻龍船81。

紅粉滿堤笑語歡,目睹天子撐遊船。

風起輕舟翻入水,手捧真龍出水麵。

明思宗朱由檢(1611-1644年34歲卒葬思陵)

秋到帝都熹宗亡,思宗誅閹整朝綱。

五虎五彪十狗敗,東林黨人免禍殃82。

義軍破城戰旗揚,崇禎聞風心驚慌。

劍砍公主血濺淚,煤山自縊話淒涼83。

測字先生頗精靈,察言觀色口舌功。

酉字暗示失首足,大明身處飄搖中84。

明福王朱由崧(?-1646年葬思陵)

沉湎酒色居後宮,黨爭複起國無寧。

賣官鬻爵信閹宦,押解北京殺由崧。

明魯王朱以海(1618-1662年45歲卒葬金門北大武山西麓)

漂泊海上求發展,重振力量收福建。

兩個政權相傾軋,南澳沉海說公案。

明唐王朱聿鍵(1602-1646年45歲卒葬廣州市越秀公園)

皇帝享國日漸淺,登基年餘喪福建。

鄭公反叛做內應,逃亡被俘朱聿鍵。

明唐王朱聿(?-1646年葬廣州市越秀公園內)

紹武永曆兩政權,並立抗衡奪皇冠。

朱聿雖勝力單弱,在位不足四十天。

明桂王朱由榔(1623-1662年40歲卒)

朝內派係密如林,紛爭不息難作為。

由榔奔命逃緬甸,三桂昆明絞殺隨。

明韓王朱本(?-1661年)

世封平涼朱本鉉,得民擁奉戰猶酣。

末代王朝積弱甚,清軍圍攻走黃泉。

【注釋】

1 元至正十一年(1351),郭子興起兵濠州,朱元璋前去投軍。由於功績卓著,郭子興將其義女馬氏許配給朱元璋。她在軍中,親掌文劄,以備取用,並時時讚助策劃,提出建議。當明朝建立,朱元璋稱帝,冊為皇後,被比作“蕪蔞豆粥,滹沱麥飯”,與唐長孫皇後相論。太祖欲封其宗族,辭謝不收。時常勸諫太祖,對臣下不應過於苛刻,求全責備,身為帝王,更不應法外用刑,隨意加罪。屢為太祖采納。對於王子嚴加管教,時常訓誡,不許胡作非為。關心民間疾苦,在後宮則厲行節儉。

2 劉伯溫投奔朱元璋時已經50歲,對於他的到來,朱元璋大喜過望。據說二人見麵時,朱元璋當時正在用飯,便指著眼前的一雙湘妃竹筷說:“請先生以此為題做詩。”劉伯溫略加思索,便吟道“一雙湘竹玉並看,二妃曾灑淚痕斑。”朱元璋搖了搖頭,笑著說:“秀才氣味。”劉伯溫說:“且聽。”又接著吟道:“漢家四百年天下,盡在張良一借間。”朱元璋立刻虛心求教,詢問平定天下的大策。劉伯溫當場陳獻了十八條大政方略,使朱元璋明確了戰略的主攻方向。從此朱元璋的事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並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3 朱元璋登基以後,便下令建造一座功臣樓。凡是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打下江山的開國功臣,無不深受感動,稱讚太祖英明。隻有軍師劉伯溫憂心忡忡,來到皇宮,見了朱元璋,懇求說:“如今王業已成,臣責已盡,但願辭官歸田。”朱元璋再三挽留不得,便取出許多金銀送給劉伯溫,親自送出宮外。劉伯溫出了皇宮後,來到徐達府上,向他辭行。臨別,劉伯溫握著徐達的手說:“有一句話望你牢牢記住,功臣樓慶宴之日,你要緊隨皇上,寸步不可離開。”等功臣樓建成了,朱元璋擇定日子,邀請所有功臣前來赴宴。酒宴大開,熱鬧非凡,徐達平日酒量不小,今天卻怎麼也不敢多喝,一直盯著朱元璋的一舉一動。酒正吃到興頭,朱元璋突然站起身來,向門邊走去。徐達連忙隨後跟上。朱元璋發覺身後有人,回頭一看,見是徐達,便問:“丞相為何離席?”徐達說:“特來保駕。”朱元璋說:“不必不必,丞相請回。”徐達哀戚地說:“皇上真的一個也不留嗎?”朱元璋暗暗一驚,心想:好精明的家夥!我的機密已被他識破。朱元璋忙說:“丞相隨我來。”他倆剛走出幾百步,突然,“轟隆隆”一聲巨響,功臣樓瓦飛磚騰,火光衝天,可憐滿樓功臣,全部葬身火海。原來,朱元璋為了永葆朱姓天下,才設下這火燒功臣樓的毒計。

4 朱元璋出身貧寒,文化水平甚低,又因當過和尚,參加過紅巾軍,故深怕別人揭其老底,時生猜疑,屢興無中生有的文字獄。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替人做《萬壽表》,中有“垂子孫而作則”句。“則”與“賊”同音,明太祖認為是罵他做過賊,一概處死。常州府學訓導蔣鎮為本府作《正旦賀表》,內有“睿性生知”句,“生”被讀作“僧”,明太祖知道後大怒,作箋者也被處死。

5 朱元璋十七歲那年,淮北發生旱災、蝗災和瘟疫,他的父母、長兄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裏相繼死去。朱元璋走投無路,隻好剃發進了皇覺寺,當了一個小行童。

6 錦衣衛,公元1478年4月,朱元璋廢除儀鸞司,改立錦衣衛,作為皇帝侍從的軍事機構,錦衣衛指揮使由皇帝親信心腹擔任,錦衣衛除掌管侍衛職權外,還有巡查緝捕和審理詔獄的權力。實際上是明朝設立的特務組織。

7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為了建立有效的賦役製度,打擊地主隱匿田產、戶口以逃避賦役的行為,對全國戶口和耕地數額進行了認真清理、統計,編製了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形成了嚴密的戶口和財產登記製度。黃冊以戶為主,以人為經,以田為緯,田各歸其業主,是征派賦役的依據;魚鱗圖冊以田為主,以地域為經,以人為緯,是解決土地糾紛的憑證。兩種冊籍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相互核對,相互牽製,構成一套完備嚴密的戶口、田地和賦役管理製度。

8 莫愁湖公園內的勝棋樓始建於明洪武初年,相傳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常與開國元勳中山王徐達在此下棋。徐達棋藝高超,朱元璋總不是對手。一日,徐達又贏了,但他的黑子在朱元璋的白子中間竟然排成“萬歲”二字。朱元璋遂將勝棋樓和莫愁湖一並賜予徐達。如今樓內還陳列著一張精致的棋桌,桌麵正中嵌有一塊棋盤,斜對角方洞分盛黑白棋子。

9 胡惟庸,安徽定遠人,早年隨朱元璋起兵,頗受寵信。後升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隨著權勢的不斷增大,胡惟庸日益驕橫跋扈,他曾謀害徐達,借探病之際毒死劉伯溫,並培植私黨,擅權營私,以圖謀反。禦史中丞塗節告發胡惟庸謀反,朱元璋於是誅殺了胡惟庸、徐寧、塗節等人。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罷除丞相之職,取消中書省,並規定此後朝廷不得再立丞相。丞相掌管的事務交六部分理,由皇帝直接統領,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10 洪武六年(1373),胡惟庸晉升為中書省丞相。他恃功仗勢,專權結黨,排斥異己;甚至有些重大事情也不奏聞,獨斷專行,和朱元璋的矛盾愈益尖銳。洪武十三年,有人告發胡惟庸陰謀叛亂。朱元璋對胡惟庸及其同黨實行嚴厲鎮壓。胡惟庸案件株連蔓引,持續了數年。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再興大獄,又殺了與胡惟庸有牽連的幾十家公侯官員。整個胡惟庸案合計殺了3萬多人。藍玉是洪武後期的主要將領,戰功赫赫,被封為涼國公。此後日漸恃功驕橫,洪武二十六年,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即將藍玉處死,並抄斬三族。和藍玉關係密切的將臣,都被定為逆黨,抄家滅族,這個案件共殺了1.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