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擊前奏

●葉飛聽報,眉毛一挑,嚴厲地說:“命令該團必須準時趕到指定位置,迅速構築工事!”

●11時28分,趙德安率領4架飛機安全著落,他舉手伸出三指:3∶0!

●毛澤東說:“好嘛,就是你說的這個‘8·23’。葉飛一到,就開炮!”

● 炮擊前奏葉飛進行炮擊準備

7月19日,葉飛接受任務後,交待完福建省委的工作,風塵仆仆地趕到廈門去組建指揮所。

此刻,在廈門市紫雲岩新組建的廈門前線指揮所內,電話鈴聲此起彼落,參謀人員在簡短、匆忙、敏捷地回答和處理戰前事務。

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廈門前線指揮所由福州軍區政委葉飛、副司令員張翼翔、副政委劉培善、政治部主任廖海光、副參謀長石一宸組成。

這個指揮所下設空軍指揮所和海軍指揮所。空軍指揮所司令員是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聶鳳智,指揮所設在泉州晉江羅裳山;海軍指揮所是在海軍廈門水警區基礎上成立的,司令員兼政委是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彭德清,高立忠為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譚天哲為副政委。指揮所設在天界寺。

當晚,葉飛和張翼翔在前線指揮所召集軍區領導人及有關人員開會,決定從本軍區當時所有的陸、海軍炮兵中集中33個營,準備分別打擊大、小金門島和馬祖島上的國民黨軍。同時組織福建所有高炮部隊,掩護地麵炮兵和交通樞紐等的對空安全。

另外,華北有3個加農炮兵團,奉總參謀部和炮兵司令部命令,也開始做入閩參戰的準備。

已是後半夜了,前線指揮所作戰室內,葉飛、張翼翔兩位將軍仍在簽發命令。一批批防空高炮部隊、地麵炮兵部隊、戰備物資,從四麵八方調集而來。

21日,閩南地區遭遇了大麵積的暴雨天氣,葉飛命令各炮兵部隊晝夜行軍,冒雨開進。

22日淩晨,作戰處長匆匆走進來,向葉飛、張翼翔兩位首長彙報情況:“報告首長,泉州大橋損壞,31軍炮團開進途中受阻。”

此時正是午夜時分,在泉州橋邊,幾十輛炮車被阻不能行動。

31軍炮兵團的同誌是昨天晚飯後突然接到上級命令的。命令未講具體任務,隻是要求他們火速趕到指定地點。

當時,全團官兵正在看電影。團長一聲令下,僅用了半個小時,炮車便裝載完畢,部隊連夜拔營開進了。在行軍途中,團、營、連、排、班緊急動員,整個團隊鬥誌昂揚,一路開進。然而,當部隊的全體官兵來到泉州時,唯一過河的大橋卻擋住了戰士們的去路。

此刻,在泉州大街上擠滿了車和炮,排出去10多裏地,誰也動彈不得。而在渡口處,擺渡一次隻能渡一門炮或一輛車,40多分鍾才能往返一次。照這樣的速度計算,如果全兵團選擇從渡口過河的話,那麼24日夜間是無論如何都無法進入陣地的。

另外,當時福建沿海敵特很多,如果他們給台灣方麵發個報,那麼台灣肯定會乘著天氣轉好後派飛機來轟炸。如果真是那樣,龐大的車炮隊在泉州大街就會連個躲避的地方都沒有,那樣的話,結局很可能就是還沒等我方的戰士趕到地點,對方就已經先下手為強了……

麵對如此難題,炮兵團領導首先派人前往廈門前線指揮所,將兵團受阻的消息告訴給首長葉飛。

葉飛聽報,眉毛一挑,嚴厲地說:“命令該團必須準時趕到指定位置,迅速構築工事!另外,想辦法聯係上所有參戰部隊,讓他們務必按時完成各項準備,隱蔽待命!”

不能得到首長的幫助,兵團領導隻能自己想辦法了。

後來,兵團領導帶領著同誌們從泉州下遊幾裏遠的地方繞路過了河。

過了江,部隊距廈門還有100公裏左右。前方再無障礙,司機們一路鳴笛一路加油,黃昏到達廈門,連夜看地形,挖工事,搞偽裝,到24日下半夜,大炮全部進入陣地。

與此同時,其他炮兵團也奉命及時到達集結地區,並陸續開始構築工事。

7月24日,前線指揮所已經全麵完成了炮擊作戰的各項部署。

從漳州、泉州等地調集而來的約3個炮兵師數百門大口徑遠射程火炮,編成幾個大炮群,配置在角尾、大嶝、小嶝一線約30公裏正麵,陣地呈扇形展開,構成一張嚴密的火力網。

為保證炮陣地不暴露,指揮所命令:白天不準隊伍走動,晚上實行燈火管製,一日三餐由後勤人員摸黑送上陣地。

同一天,葉飛向北京發出作戰電文報告,電報內容如下:

主席、軍委:

茲將各方麵作戰準備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已集中陸、海軍炮兵30個營的兵力部署於廈門地區包括大小嶝島、蓮河圍頭地區,準備打擊大、小金門島之敵。另集中陸海炮兵三個營兩個連部署在黃岐半島地區,準備打擊馬祖島之敵。

二、彈藥三個基數約5萬發,一個基數已調撥前線並分發完畢,其餘兩個基數正在運輸中。

三、戰場布置,陣地和工事,24日可以準備完畢。

四、後方物資、彈藥倉庫和庫廠、鐵路要點、運輸樞紐防空和維護工作已作了部署。

五、準備擔任作戰的炮兵部隊,24日拂曉前可以進入隱蔽待機的位置,晚上可以全部進入射擊位置。

我們預定的作戰方案是:

一、在同一時間對金門、馬祖之敵予以突然猛烈的炮兵火力襲擊,重點放在金門。

二、對金門打擊目標:集中襲擊敵人的錨地、炮兵陣地和重要倉庫。

三、然後即準備轉入對空作戰,並以海岸炮兵火力封鎖敵港口及機場,不斷地打擊敵人的炮兵及有生力量。

四、為了保密,在戰鬥未發起前,我作戰部隊工作,一般的動員,進入戰爭準備,都根據中東形勢和當麵敵情,通令全軍加強戰備。

以上部署是否有當,請指示,並待命行動。

葉飛

就在葉飛發電報的同時,毛澤東和彭德懷等有關領導人也在中南海商議炮擊金門的確切時間。他們商議後,決定將這次炮擊時間的決定權,下放給福建軍區前線指揮所。

毛澤東和彭德懷接到葉飛發來的電報後,立即讓王尚榮回電,大意是:最近敵由台灣到金門、馬祖的兩個師換防,炮擊選在換防時最佳,26日下午或27日早晨均可,由前線指揮部自己掌握。打擊目標主要是海上換防的艦艇和陸上目標,包括金門、馬祖。

王尚榮在與葉飛通話的過程中,轉達了毛澤東、彭德懷的指示,然後要求前線指揮部,在炮擊前通告一下作戰部,以便作戰部掌握情況,但無須再請示批準。並告第一次打擊可發射炮彈15萬至2萬發。

葉飛回答說:“都清楚了,遵照執行。”

當夜,狂風呼嘯,暴雨如注,參戰炮兵部隊沿著各條行軍路線閉燈開進。車多路窄,路麵泥濘,重車一過,不少路麵嚴重塌陷,一車熄火,後麵大隊便動彈不得。指戰員們甩掉雨衣,揮鍬舞鎬,搬沙填石,然後手推肩頂,輔以繩拉,助車前進。

26日淩晨,全線火炮全部到位,無一門貽誤軍機。

葉飛下令:“炮彈上膛!”毛澤東推遲炮擊時間

7月27日,就在葉飛和戰士們準備好一切正要向金門開炮的時候,卻意外地收到了來自北京的一份電報,電報的內容是毛主席寫給彭德懷和黃克誠兩位同誌的一封信。

當時彭德懷主持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黃克誠是軍委秘書長。

毛主席寫來的信內容如下:

德懷、克誠同誌:

睡不著覺,想了一下。打金門停止若幹天似較適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勢。彼方換防不打,不換防也不打。等彼方無理進攻,再行反攻。中東解決,要有時間,我們是有時間的,何必急呢?暫時不打,總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最妙了。這個主意,你看如何?找幾個同誌議一議如何?政治掛帥,反複推搞(敲),極為有益。一鼓作氣,往往想得不周,我就往往如此,有時難免失算。你意如何?如彼來攻,等幾天,考慮明白,再作攻擊。以上種種,是不是算得運籌帷幄之中,製敵千裏之外,我戰則克,較有把握呢?不打無把握之仗這個原則,必須堅持。如你同意,將此信電告葉飛,過細考慮一下,以其意見見告。晨安!

毛澤東

七月廿七日

葉飛接到電報,立即找張翼翔、劉培善等同誌進行研究。

在這個關鍵時候,毛澤東為什麼要做出“打金門停止若幹天”的決定呢?

促使毛澤東推遲炮擊金門,有各種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長波電台”和“共同核潛艇艦隊”的事件。為此,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人不能不分出精力,來處理中蘇關係中的這一重大事件。

所謂“長波電台”和“共同核潛艇艦隊”事件,其實就是7月21日蘇聯駐華大使尤金在中南海遊泳池向毛澤東提出的要在中國沿海建立“長波電台”和中蘇兩國建立“共同核潛艇艦隊”的要求。

尤金的提議立即遭到了毛澤東的拒絕,毛澤東把這一事件看作是蘇聯企圖控製中國的一個步驟。

毛澤東的態度,使蘇聯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決定7月31日秘密來華,向毛澤東解釋。

於是,毛澤東認為,在蘇聯朋友訪華的前夕對金門實施大規模炮擊,恐怕不太合適,因為那樣做很容易使世界產生“此係蘇俄指使”的感覺,會使蘇聯客人在世界輿論麵前感到尷尬。

上述種種原因,使毛澤東作出了“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勢”的最終決定。

葉飛等人認真研究了毛澤東的電報,又認真分析了前線情況,鑒於連日來暴雨不斷,衝毀大小橋梁43座,公路塌方情況嚴重,部隊在陰雨中晝夜作業,疲勞過度,病員增加,特別是空軍進入前線的轉場尚未完成,海軍入閩部隊尚在調動之中等等,葉飛認為,推遲炮擊較為有利。

於是,葉飛當即向中央軍委複電表示:根據前線情況,準備工作做得充分些再進行炮擊,較有把握。

推遲炮擊時間後,葉飛繼續組織人員對炮擊金門的所有目標進行詳盡地交叉測量和觀察,以求精確,為正式炮擊做進一步的準備工作。海軍秘密運輸魚雷艇

7月22日,彭德清去紫雲岩前線指揮部向葉飛報到,並參加作戰會議。

在會上,葉飛向彭德清傳達作戰任務,部署兵力,指示海軍在封鎖金門作戰中的主要任務是:協同陸、空軍,以海岸炮兵打擊敵人的運輸和作戰艦船,控製敵艦船停泊點和飛機場,壓製敵遠程炮兵陣地;水麵艦艇則在海岸炮兵協同下相機襲擊敵航行和停泊之艦艇,切斷敵人海上運輸線;海軍航空兵配合空軍作戰,奪取福建沿海的製空權。

7月24日,作戰會議結束後,彭德清率參謀助手進駐廈門醉仙岩上的天界寺東海前線指揮所,指揮中樞正式啟動運轉。

在這一係列工作進行的同時,彭德清還一直在盼著陶勇曾答應他的“魚雷艇”盡快到位。

魚雷艇是近海攻擊的利器,但自身也有著明顯的缺陷:續航力低、防護力弱,不要說大口徑艦炮了,即便被小口徑炮彈直接命中要害部位,也有可能造成致命傷。但魚雷艇也有它的長處,如進行海上遊擊戰,秘密接敵突然發起攻擊等,都能使其成為揚長避短,成為發揮威力的有利武器。

當時,陶勇在送走了彭德清之後,就開始籌劃怎樣把東海艦隊一大隊的12條魚雷艇安全地從上海錨地弄到廈門去。

在廈門海域的海軍,以前和福建長期未進駐飛機一樣,也隻部署了少量岸炮和快艇,還從未進駐過魚雷艇部隊。可現在,突然要把12條魚雷艇都秘密地運到廈門,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陶勇指示:運輸中,對魚雷艇必須采取隱蔽隱蔽再隱蔽、保密保密再保密的方式,必須是萬無一失地把魚雷艇搬到敵人的身邊,藏在敵人的眼皮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