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張停火談判1

●周恩來解釋說:“問題的關鍵在美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美國或聯合國提出的希望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具體意見。”

●周恩來強調說:“朝鮮問題與東方問題是不可分的。”

●毛澤東強調說:“第四次戰役後敵人可能和我們進行解決朝鮮問題的和平談判,那時談判將於中朝兩國有利。”

● 主張停火談判

共和國的曆程·停戰談判

周恩來致電聯合國秘書長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戰爭爆發後不久,國際社會就開始謀求和平的努力。

1950年7月初,英國提出關於朝鮮停戰的第一個方案,建議由包括新中國政府在內的五大國代表參加的聯合國安理會討論朝鮮的停戰與和平問題。

由於這一方案涉及到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問題,所以盡管得到蘇聯的支持,仍被頑固反對中國的美國所拒絕。不過考慮到當時朝鮮人民軍節節進攻、勢如破竹,戰局發展對朝鮮極為有利的情況,停戰的條件實際上並不成熟,即使美國同意英國提案,該提案恐怕也不會得到朝鮮方麵的首肯。

8月4日,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提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提案:

討論朝鮮問題時有必要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參加,並聽取朝鮮人民代表的意見;停止朝鮮境內的敵對行為,同時撤出外國軍隊。

1950年8月24日,周恩來致電安理會主席馬立克及聯合國秘書長賴伊,代表中國政府向安理會“提出控訴和建議”,電稱: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來製止美國政府武裝侵略中國領土的罪行,並應立即采取措施,使美國政府自台灣及其它屬於中國的領土完全撤出它的武裝侵略部隊。

8月27日,周恩來致電安理會主席馬立克及聯合國秘書長,指出美國侵略朝鮮軍隊的軍用飛機侵入中國領空掃射我建築物、車輛,使中國人民多人傷亡,要求安理會製裁美國侵朝軍隊,並使美軍撤出朝鮮。

8月29日,前蘇聯代表馬立克根據周恩來外長8月24日的電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關於美國政府武裝侵略中國領土以及違反聯合國憲章的聲明”為題,設為安理會臨時議程。

美國代表不同意,但又提出,若改以“關於台灣的控訴案”為題,美國將同意這項議程。

9月15日,在美英兩國300多艘軍艦和500多架飛機掩護下,美軍第十軍團成功登陸仁川,從朝鮮軍隊後方突襲,切斷朝鮮半島的蜂腰部一線,迅速奪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島嶼。

10月7日,美軍大舉越過三八線,向平壤推進。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所部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國人民誌願軍,為進入朝鮮境內作戰積極開始臨戰準備。彭德懷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兼政委。

10月8日,彭德懷就任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並同時由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宣布。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聲中,中國人民誌願軍26萬英雄兒女,其中12個步兵師、3個炮兵師,邁著整齊的步伐跨過鴨綠江。以後,預備隊2個軍以及新增加的20多個師也先後向朝鮮國土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