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軍隊經過13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於把頑敵的氣焰打了下去,把敵人從鴨綠江邊一直趕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敵人在“感恩節”前占領全朝鮮的狂妄計劃,朝鮮局勢穩定了下來。

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第四十二軍率先從輯安渡鴨綠江入朝作戰。

12月13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說:

目前美英各國正要求我軍停止於三八線以北,以利其整軍再戰。因此我軍必須越過三八線。如到三八線以北即停止,將給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

彭德壞經過反複考慮,於19日複電毛澤東,決心打到三次戰役,突破三八線,粉碎敵人政治陰謀。

21日,毛澤東複電表示同意。他說:

美、英正在利用三八線在人們中存在的舊印象,進行其政治宣傳,並企圖誘我停戰,故我軍此時越過三八線再打一仗,然後進行休整是必要的。

24日,毛澤東又指示:

目前偽軍及美軍一部在三八線至三七線之間站住腳跟,組成防線,對於我軍各個擊破該敵,最為有利。

誌願軍指揮員經過再三考慮,最後決定,既然政治形勢要求打,要求突破三八線,就堅決打,堅決突破三八線;但一定要慎重,要適可而止,突破就是勝利,千萬不要打得太遠、太深,殲敵能殲多少算多少。

此後,誌願軍在1950年12月31日發起進攻,經過七天七夜的鏖戰,殺敵2萬人,向前推進了80公裏到100公裏,再次解放漢城,迫使敵人退至北緯37度線以南地區。

11月23日,印度駐中國大使潘尼迦向中國副外長章漢夫提出:

英國政府承認中國在朝鮮問題上的利益,並擬在中國代表團到達聯合國總部後,向安理會提出討論朝鮮問題的建議。

潘尼迦強調說:“中國必須參加安理會會議,隻有這樣才有可能討論朝鮮問題。”並建議以英國方案作為“非正式協議的開端”。

當時,中朝軍隊全力以赴準備進行第二次戰役,美韓軍為發動“聖誕節攻勢”,從11月6日開始對朝鮮北方進行大規模轟炸,交戰雙方正在浴血奮戰,此時提出停戰談判的建議顯然不太可能被交戰雙方所接受。

為了向國際社會表明解決朝鮮和遠東問題的政策方針和基本立場,中國政府於10月23日正式聲明:

接受聯合國的邀請,派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安理會。

中方力爭和平解決朝鮮問題,但遭到美方無理拒絕。這樣,中國領導人準備把朝鮮問題訴諸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