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粉碎美方陰謀3

雙方在板門店恢複談判

1951年8月,美軍和南朝鮮發動夏季攻勢。李奇微叫囂說:“用我聯合國軍的威力,可以達到聯合國軍代表團所要求的分界線的位置。”

中朝軍隊勝利地粉碎了敵人的夏季攻勢,殲敵78萬人。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說:“這次的攻勢是沒選好時機,沒選好地點,沒選好敵人的敗仗。”這次攻勢,敵人主要打朝鮮人民軍,人民軍堅守851高地,守得很頑強,敵人往那裏衝的時候死了很多人,所以管這個地方叫“傷心嶺”。

9月19日,金日成、彭德懷致函李奇微,建議雙方代表立即恢複在開城的停戰談判。但李奇微23日的回函仍然堅持更換談判地點。

美國國務院於25日指示李奇微,國務院不願看到因美方堅持拒絕在開城談判而使談判破裂。

李奇微於是不再堅持要把談判地點改在開城以南8英裏的地方。

9月29日,美軍又向誌願軍陣地發動秋季攻勢,威脅開城側翼,妄圖奪取開城。

誌願軍第四十七軍、六十四軍頑強抗擊,在20天的戰鬥中斃傷敵人22萬人,敵人以失敗而告終。

接著,誌願軍在東線也粉碎了敵人的瘋狂進攻。

當時,美國三軍聯席會議參謀長諷刺李奇微:按照你這樣的進攻速度,要打到鴨綠江也得20年。

在敵我力量相對均衡,不能迅速解決朝鮮問題的情況下,黨中央在政治上采取和談方針,在軍事上也適時地製定了“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

在戰場上“辯論”的結果不行,美國自己內部也有壓力,這樣,美軍不得不回到談判桌上來。這就形成了軍事鬥爭與政治鬥爭交織的邊打邊談的相持局麵。

對這種局麵,在談判之初彭德懷就預料到了:

我們絕不能指望敵人放下武器,立地成佛。要立足於打,以打促談。

為了恢複談判,美軍在板門店掃射一輛農民的牛車,並趁機提出雙方聯絡官會晤。原來雙方都中斷了接觸,這下用違反協議的辦法又把鉤掛上。

當時,我中國代表團人員開玩笑說:“你別看美國人個子大,他要彎腰的時候也很靈活哩!”

雙方聯絡官見麵以後,美軍的態度比以前溫和。中方的聯絡官對打牛車一事提出抗議,人證物證都擺出來了。美方人員說:“這完全是誤會,我們錯了,對不起。”

美方當場口頭道歉,並建議雙方代表團會談時解決這個問題。

10月4日,李奇微在致金日成、彭德懷的函中建議,由中朝方麵提出在雙方戰線中間可供選擇的地點。

10月7日,金日成、彭德懷在複函中提議,將會址改在板門店,並建議雙方首先就擴大中立區及會址安全問題作出安排。

第二天,李奇微同意在板門店恢複談判。

雙方聯絡官從10日開始會商,直到23日才達成板門店會場區及板門店至開城、板門店至汶山通道安全的協議。

1951年10月,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這次會上,大家預計: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或者達成停戰協議,或者還要再打一個時期,方能達成停戰協議。

10月10日,停戰談判地點由來鳳莊遷到板門店,雙方又將坐到談判桌上來。有人估計,這次有可能達成停戰協議了。

可是,喬冠華卻獨具慧眼,他給代表團成員講話,作出如下分析:

中央估計戰俘問題不難達成協議,我多少有些擔心。最近範佛裏特總部軍法處長漢萊的聲明是個信號,他竟誣蔑我方殺害戰俘……李奇微雖支持漢萊的聲明,但不敢讓漢萊同記者見麵。奇怪的是杜魯門竟於漢萊聲明的第二天,聲稱“中國軍隊殺害在朝鮮的美軍俘虜,是一百多年來最野蠻的行為”。一個大國的總統,居然支持連國防部都否認的一個集團軍軍法處長的聲明,這不是一般情況,似乎道出了美國決策集團有可能要在這個問題上作什麼文章,我沒有把握,但我提醒同誌們研究這個問題。

就這樣,中斷了63天的談判將於10月25日在雙方商定的新會址板門店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