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粉碎美方陰謀8

周恩來提出遣返戰俘建議

1953年3月8日至17日,周恩來率中國黨政代表團赴莫斯科參加斯大林的葬禮。

周恩來利用這一機會與蘇聯領導人討論結束朝鮮戰爭的問題。

3月19日,蘇聯部長會議通過決議:為了中朝兩國人民和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應當結束朝鮮戰爭,並對中、朝、蘇聯政府、蘇聯駐聯合國代表應采取的行動作出具體建議。

蘇聯的建議與中國政府恢複談判的本意是吻合的。毛澤東1953年3月23日指示彭德懷說,對克拉克的建議,一方麵要“提高警惕,設想壞的情況,並做必要準備”;另一方麵,“這可能是對方有意在板門店轉彎的一個試探行動”,我方不要再像過去那樣采取不分輕重一事一抗的方針,“最近一星期內,如無重大事件,望不要向對方送抗議。”

根據蘇聯政府的建議,中、朝、蘇在3月和4月間采取一係列重要措施。

3月27日,毛澤東致電金日成說:

現擬以金、彭名義複克拉克一信,表示我方完全同意關於在戰爭期間先行交換雙方病傷戰俘的建議,以重開談判之門,然後由北京、平壤、莫斯科相繼發表聲明,準備在遣返戰俘問題上作一讓步,以爭取朝鮮停戰,但也準備在爭取不成的情況下繼續打下去。

28日,金日成、彭德懷複函克拉克,同意交換傷病戰俘,並建議立即恢複在板門店的談判。

30日,中國外長周恩來提出了一個通盤解決戰俘問題的新建議:

談判雙方應保證在停戰後立即遣返其所收容的一切堅持遣返的戰俘,而將其餘戰俘轉交中立國,以保證對他們的遣返問題的公正解決。

這一聲明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影響。

31日,金日成發表聲明,熱烈支持周恩來的建議;4月1日,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發表聲明,支持周恩來和金日成的主張,並建議聯合國中應有中、朝兩國的合法代表。

美方仍有人主張要將戰爭升級,如艾森豪威爾的白宮助理休斯3月底告訴總統,杜勒斯認為朝鮮的政治解決要求“把中國人狠揍一頓”。艾森豪威爾說:

如果杜勒斯和他的所有高級顧問確實認為我們不能進行和談,那我就進錯了教堂。現在我們要末把所有這些愚蠢念頭統統拋棄,並且認真地進行和談,要末就根本不去進行和談。

艾森豪威爾於4月2日明確指示杜勒斯,要首先完成傷病戰俘的交換,然後進行更廣泛問題的談判。

停戰談判聯絡組會議於4月6日開始舉行,並於11日簽署遣返傷病戰俘的協定。

4月26日,中朝方麵將美方傷病戰俘684人釋放完畢,5月3日,美方宣布將中朝方麵傷病戰俘釋放完畢,共6670人。

在後來的1953年7月27日10時,在板門店,雙方首席代表南日大將和海立勝中將在停戰協定和補充協議上簽字。隨後,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帥在平壤,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開城,“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上將在汶山分別簽字。

朝鮮停戰談判曆時兩年,經曆了迂回曲折的過程。朝中方麵邊打邊談,以打促談;談判中堅持原則,講究鬥爭策略,終於同美方簽訂了《朝鮮停戰協定》,結束了長達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

朝鮮停戰談判的成功,為世界各國人民爭取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樹立了一個新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