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反擊取得勝利2

重創對方的精銳部隊

經過兩天的對敵反擊作戰,秦基偉對戰爭形勢感到越來越樂觀,他認為如果戰局照這樣發展下去,美軍的失敗將不可避免。

秦基偉還根據當時形勢作出判斷:美軍除了動用南朝鮮第九師外,由於其後備兵力短缺,沒有足夠的第二梯隊,要麼主動結束戰鬥,要麼就隻有使用第一八七空降團了。而一八七空降團投入戰鬥,隻能更加暴露其兵力上的嚴重不足。

11月1日,美南朝鮮軍的炮火猛烈程度僅次於戰役第一天10月14日,美第九軍調來了南朝鮮軍的精銳部隊第九師的三十團。

該團曾經在白馬山頂住了誌願軍頭等主力三十八軍五個團整整10天的強攻,為南朝鮮九師贏得了“白馬師”的稱號。

南朝鮮三十團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兵分四路向5979高地猛攻。該團的戰鬥力確實較強,於當天15時許,有兩個排攻上了主峰。

但誌願軍還沒等他們喘口氣,就被四十五師的守備部隊趕了下來。

南朝鮮三十團攻了一整天,總共發動23次營連規模的集團衝鋒,傷亡1500餘人,毫無收獲,隻能狼狽撤退。

十五軍正打得興起,哪能就這樣便宜他們!當晚誌願軍第二十九師八十六團的兩個連發起反擊,將5979高地其餘陣地全部恢複。

但在這一天的戰鬥中,四十五師的傷亡也不小,守備部隊的兵力少到隻能控製5個陣地了。

秦基偉隻得將調歸其指揮的十二軍三十一師的九十一團八連調上5979高地,接替四十五師無力再守的七個陣地,從這天起,十二軍的部隊開始參戰。

決定將十二軍三十一師餘下的兩個團全部配屬給十五軍。

11月2日,正如秦基偉判斷的,範佛裏特將一八七空降團投入了戰場。

一八七空降團是美軍最早組建的空降部隊之一,原番號為第八十二空降師的第五〇五團,在二戰中參加過歐洲戰區的西西裏島、諾曼底、薩勒諾、阿薩姆等多次重大戰役的空降作戰,戰功卓著。

1944年又調往太平洋戰區,參加對日作戰,番號改為一八七團,隸屬於第十一空降師,可惜隻趕上了菲律賓戰役的阿加山口空降作戰,還來不及大展身手,戰爭就結束了。

朝鮮戰爭爆發後,原準備在仁川登陸中使用,但因種種原因到達朝鮮時,仁川登陸已結束兩個多月了。

隨後1950年10月20日在肅川、順川地區,1951年3月22日在汶山裏地區兩次實施團規模空降,但都由於時機稍晚而撲空。

然後一八七空降團一直作為美第八集團軍直接指揮的機動力量,現在範佛裏特卻將其作為普通的步兵團投入上甘嶺,一方麵表現出範佛裏特孤注一擲的瘋狂,另一方麵也表現出美軍缺乏後備兵員的致命弱點。

該團一上陣,就讓十五軍感到非比一般,無論他的裝備、攻擊隊形,還是戰術運用,都是首屈一指的。

一八七空降團官兵全部身著新型防彈背心,手持自動武器,攻擊時先施放煙霧彈,以班排為單位的小股部隊先進行試探進攻,在探明對手兵力、火力後,再在密集的炮彈射擊掩護下,發動連、營規模的衝擊。

它的攻擊隊形先是由經驗豐富的老兵組成突擊隊,中間是由重機槍、無後坐力炮等火器組成的火力隊,最後是二梯隊集群,層次清晰,具有較強的攻擊連續性,一旦攻擊不成,便退回出發陣地,擺放對空指示布板,引導空中火力支援,然後再進行攻擊。

此時的十五軍也已是久經考驗了,步炮協同近乎完美,一八七團好幾次都還沒接近主峰陣地,攻勢就被縱深炮火所粉碎。

但一八七團也畢竟是一支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戰鬥力比一般部隊強的多,士氣也高,攻擊依然一浪接一浪。

直到16時,一八七團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攻占了10號陣地,但誌願軍九十一團八連隨即就有10多個戰士跟著炮彈的彈著點衝了過去,一陣手榴彈,又把陣地奪了回來。

17時許,在誌願軍1號陣地上隻剩下兩個傷員了,九十一團八連派出了一個3人戰鬥小組前去增援,經過一番苦戰,才將對方打退,可誌願軍戰士也隻剩下了朱有光和王萬成兩人。

他們剛要整修一下工事,美軍又蜂擁而上,負傷的朱有光一躍而起,衝入對方陣營,拉響了爆破筒。

爆炸的硝煙還未散去,王萬成也抓起爆破筒撲向另一群美軍,他就是日後影片《英雄兒女》中主人公王成的原型。

這天配合美軍進攻的南朝鮮軍損失也非常慘重,僅先鋒連就死了31人,傷84人,幾乎全連覆沒。

18時許,天色全黑,美南朝鮮軍的進攻方才停止了,但依然寸土未得。

這天,十二軍九十一團團長李長生來到上甘嶺,他發現高地上有著多達10多個連的建製部隊,這很容易在戰鬥中發生各自為戰的情況。

為避免多建製所引起的指揮混亂,他指揮九十一團九個連采取“車輪戰”。

“車輪戰”規定:誌願軍以連為單位,一個連一個連地投入戰鬥,每個連不管傷亡如何,一律隻打一天,就撤下來休整,連長則留下來,作為後一個連長的顧問,如此類推往複。這樣不僅避免了指揮上的混亂,也使各連都保存了一批骨幹。

11月3日,九十一團七連接替八連投入作戰,這天戰鬥非常激烈,七連的傷亡很大,形勢十萬火急,運輸彈藥的八連炮排見到這種情況,便主動加入了戰鬥。

但到了15時許,七連加上八連的炮排也打得所剩無幾了,原定第三天參戰的九連看到兄弟連損失慘重,也開始以兩個班為單位,一批一批向上增援。

11月4日,李長生仔細分析了在這幾天與美軍作戰的情況,發現美軍每天的攻擊都是早上8時開始,於是,他作出了一個十分睿智的判斷,他認為在對誌願軍發動攻擊之前,美軍肯定是在某處集結,如果能找到美軍的集結之處,就能出其不意地對其加以致命的打擊。

想到此處,李長生叫來了最精幹的偵察分隊,派他們連夜前去偵察。

這些偵察兵果然不負期望,終於在4時發現美軍的攻擊部隊正在5979高地南側的一片樹林裏集結。

李長生決定先發製人,對美一八七團實施炮火急襲。

4時30分,誌願軍火箭炮團24門火箭炮按照偵察兵所報告的方位進行了齊射,美軍的攻擊部隊遭到了沉重打擊,傷亡慘重,隻得重新組織兵力。

美軍這天的進攻直到中午12時才開始,而且攻擊強度明顯減弱。

11月5日,十二軍三十一師全麵接過5979高地防務。九十一團幾天戰鬥隻剩下一個連沒有參戰,當晚九十三團的一個營投入了戰鬥,三十一師的後續部隊也逐步進入戰鬥。

當天的戰鬥南朝鮮軍以第二師三十一團主攻,三十團以一個營擔負助攻,但在誌願軍頑強抗擊下,徒有傷亡,對方於15時就草草結束攻擊了。

在這天的激烈戰鬥中,誌願軍戰士中出現了著名的孤膽英雄胡修道。

胡修道是九十一團的一名新戰士,從11月5日拂曉起就戰鬥在5979高地的3號陣地上,在連續打退南朝鮮軍7次衝鋒後,全班隻剩下胡修道和滕土生兩人了。

中午開始,南朝鮮軍加強了攻擊,火力越來越猛烈,滕土生以及後來增援的另兩名戰士全部傷亡,陣地上隻剩胡修道一人,而且還負了傷,但他毫不畏懼,裹傷再戰。

從拂曉至黃昏,胡修道和他的戰友,先後擊退南朝鮮軍從一個排到兩個營規模總共41次進攻,而且寸土未失。其中僅胡修道一人就斃傷南朝鮮軍280餘人,創造了孤膽作戰的光輝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