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識破陰謀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接見了從朝鮮回國彙報工作的誌願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鄧華。
●毛澤東說:“中國人民的決心就是隻有同朝鮮人民一起,一直戰鬥下去。”
●聶榮臻立即召開會議,討論具體方案。為了迅速拿出有效的具體方案,有時候連飯都顧不上吃。
● 識破陰謀
共和國的曆程·嚴陣以待毛澤東識破美軍陰謀
1952年,美國大選開始了,美國共和黨候選人艾森豪威爾麵對廣大選民娓娓動聽地講到:“新政府麵臨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要盡快地和體麵地停止朝鮮戰爭……要完成這個工作,就需要親自到朝鮮,我本人就願意親自去。隻有這樣,我才能夠知道怎樣為人民服務是最好的,究竟是進行戰爭還是實現和平。我一定要去朝鮮。”
這位二戰時的美國名將,同時也是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準確地把握了美國民眾要求結束戰爭的心理,從而為自己贏得了大量的選票。
美國自發動朝鮮戰爭起,已經蒙受巨大的物質損失和人員傷亡,但戰爭仍處於對峙狀態。
美國民眾厭戰情緒越來越強,其歐洲盟國麵對來自蘇聯的巨大壓力,也都憂心忡忡。因此,此時“聯合國軍”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聯合作戰方麵開始各懷鬼胎。
此時的艾森豪威爾究竟怎麼想的,戰爭要停下來,還是繼續下去,美國民眾想知道,其盟國在期待,中國和朝鮮也想搞清楚,這位新總統會不會履行自己參選時的諾言。
艾森豪威爾開始行動了。
在他上任不久,他就飛往朝鮮半島了,在那裏,他視察了“聯合國軍”空軍和地麵部隊,並召開了軍事會議,那些戰地指揮官們極力慫恿這位五星級上將出身的總統打一場全麵戰爭。
南朝鮮的李承晚更是極力叫囂要來一次全麵進攻,把戰火引向中國東北地區。
艾森豪威爾來朝鮮半島“尋找體麵地結束這場戰爭”的方法,卻被這些戰爭言論引誘得怦然心動了。
後來,艾森豪威爾在回憶錄中說:“在我離開朝鮮時,我的結論是:我們不能永遠停留在一條固定的線上,繼續承受著看不到任何結果的傷亡。小山丘上的小規模進攻是不能結束這場戰爭的。”
在結束朝鮮半島之旅前,這位新總統對記者說:“我認為,不去冒擴大戰爭這一嚴重的風險,要想以積極而確定無疑的勝利來結束戰鬥是很困難的。然而,美國將把此事辦好。”
回國之後,艾森豪威爾又采納了杜勒斯提出的“三齒耙捕龍”策略來遏製中國,從而迫使中國在談判桌上讓步。
在杜勒斯提出的這三點措施中,甚至提出了以原子彈來威脅中國。
其實,早在抗美援朝剛開始時,當中國與美國交手後,宣布“除了教訓一下中國外什麼都不欠他”的杜魯門總統,卻不斷聽到被中國教訓的消息,於是,他便放出要用原子彈的威脅。
對美國可能放原子彈的威脅,毛澤東早有心理準備。早在離朝鮮戰爭開戰還有50天時,在中央人民政府第九次會議上,毛澤東就曾豪邁地說:“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
麵對這次杜魯門要放原子彈的叫囂,毛澤東不理他,中央也沒有開會討論,外交部都沒有對外發布隻言片語的回應和抗議,根本不予理睬。這位很不客氣地宣布要放原子彈的杜魯門總統,隻好把話收了回去。
現在杜勒斯舊話重提,也隻能自討沒趣。
但是,美國軍方對杜勒斯“三齒耙捕龍”策略並沒有表現出太大興趣,他們渴望采取更加直接有效措施。
於是,在艾森豪威爾支持下,由“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成立專門小組,製定出《8-52作戰計劃》,妄圖通過海陸空三軍聯合作戰,把戰線推進到元山至平壤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