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美國兵打炮那會兒,誌願軍這個排正在坑道裏抽煙聊天呢!
炮火剛一延伸,外邊的觀察員瞅瞅差不多了,就喊了一嗓子:“敵人上來了!”
大夥兒把煙頭一扔,操起家夥就衝出洞去。
劈裏啪啦,一陣冰雹式的手榴彈、手雷、爆破筒飛了出去,劈頭蓋臉地砸在美軍的頭上。
霎時間,清脆的爆炸聲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再過了片刻,那盯著找人的機槍、衝鋒槍聲就響成了一片。美軍扔下一片屍體,連滾帶爬地下了山。
在一個上午,美軍前前後後折騰了4次這樣的衝擊。最後守在那高地上的還是誌願軍們,他們隻有一人犧牲,6人負傷。
一個加強連的美國兵,躺下的有50多個。這買賣,真劃算!誌願軍這個排是越打越高興!
25日,“實驗”正式開始。“實驗”完全是按“節目單”上的順序發展的。
8時至12時,遠東空軍出動F-84“雷電”式戰鬥轟炸機196架次,每批8架,每架攜1000磅炸彈,使著勁兒地反複蹂躪205高地。
與此同時,近100門火炮齊發,轟擊近4小時,除205高地外,還向城山、芝山陣地進行牽製性炮擊。
在炮火掩護下,美步兵第七師第三十一團一個加強營和33輛坦克在山下攻擊出發陣地完成集結,炮火剛一延伸,坦克分隊立即前出,馬達轟鳴,炮火頻閃。
這是為了分散守備部隊的注意力。
按預定計劃,F-84戰鬥轟炸機編隊又用炮火和凝固汽油彈把山頭深耕細犁了一遍。
這時,信號彈飛了起來,美軍步兵開始攻擊。
衝在最前頭是小約翰·阿博加特斯少尉的E連第二排。
在這時,高地上的守軍仍然是第二十三軍一個排。還是第二〇一團第一連,隻是換了一個排上陣。
頭幾天美軍炮擊的時候,他們白天都躲在坑道裏休息,到了晚上才出來整修一下白天被炸壞了的表麵工事。
連續四天,修了炸,炸了修,誌願軍戰士始終耐心地作好準備,一門心思候著對方步兵自已送上門來。
果然,不久之後,對方真的就送上門來了。
和12日那場戰鬥幾乎一模一樣,守備高地的第二〇一團第一連第一排量敵用兵,在對方炮火延伸後,以小組為單位視對方進攻規模從坑道中躍出,先劈頭蓋腦把手榴彈、手雷爆破筒等砸下去,把美軍壓下去,然後再拿起機槍一陣地狂掃。
美軍步兵第三十二團E連的景況很悲慘,第一批手榴彈就把小約翰·阿博加特斯少尉給炸成了重傷。一排被誌願軍守備分隊的支援炮火壓製在山岩下,三排拖著一大批傷兵連滾帶爬,好不容易才逃了回去。
美軍二排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總算衝上了山頭,卻被隱蔽在坑道裏出來支援的誌願軍一陣衝鋒槍、爆破筒給清掃得隻剩下幾個殘兵敗將,費了老大勁才跑回自己的陣地。
結果,範佛裏特精心策劃了幾天的那些絕招都失效了。
戰至15時30分,美軍5次集團衝擊均被打退。
看著再打下去實在沒戲了,團長勞埃德·摩西上校隻好下令撤退。
折騰了大半天,“T字山”還是牢牢控製在誌願軍手裏。
美國軍事曆史學家約翰·托蘭這樣描繪克拉克和範佛裏特炮製的這次節目的演出效果:
這場大規模的表演在哭泣聲中結束了。
在這次戰鬥中,美軍共投擲了224萬磅炸彈、8箱凝固汽油彈,支援的大炮、坦克、重迫擊炮和機槍、步槍,還在一天之內發射各種炮彈17萬餘發。
誌願軍依托坑道工事抗擊美軍,以傷亡11人的代價,殲滅美軍150多人。
“鞭撻行動”本來可以無人知曉,但誌在必勝的範弗裏特卻戰前邀請了一些美軍軍官與記者前來觀戰。
在戰後,這些拿著三色計劃單觀看表演的記者們,就把範弗裏特導演的這出戲活靈活現地給報道出去了。
這場戰鬥,對於“聯合國軍”方麵來說是一場“大規模的表演”,但對於中國軍隊來說,卻是一場不值得一提的排級單位的小打小鬧,如果不是“聯合國軍”自己把它預先包裝得那麼光豔奪目的話,這場戰鬥在中國史書裏可能就名不見經傳了。
即使這樣,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二十三集團軍軍史》中,對這場戰鬥也隻是輕描淡寫的幾筆,前後不過幾百個字,書中提及的人名也就兩個:
戰鬥小組長劉開發右眼負傷,血流滿麵,仍然頑強堅持戰鬥,……
排長負傷後,三班副班長陳誌同誌挺身而出,不顧燃燒彈燒著了衣服,燒焦了耳朵,以頑強的毅力代替排長指揮……
這個排也隻犧牲了11人,而不是托蘭先生所說的“65人”。這說明,依托坑道工事的中國誌願軍,仗越打越精了。
對於範佛裏特來說,這場失敗的攻勢加速了他退出軍界的過程。
一場小小的戰鬥,因為記者們的鼓噪,卻在美利堅合眾國的議會,引起了軒然大波,議員們紛紛譴責範弗裏特道:
這是正常的軍事行動,還是供貴賓觀賞的角鬥士表演?
這種讓美國青年白白送命的“實驗”,價值何在?
總統是否準備以這種方式結束戰爭?
這樣下去,美國的死亡名單必定會更長……
艾森豪威爾再也不敢任由範佛裏特胡來了。
《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對這場戰鬥評價是:
這是一次代價高昂的教訓,再次證實了無論是從空中或是從地麵上的火力都不足以將躲藏在挖得很好的戰壕裏的敵人消滅。這場有限戰爭的優勢是在防守的一方。
2月10日,也就是“T形山”戰鬥和總統就職典禮的半個月後,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官、陸軍中將詹姆斯·範佛裏特奉命離職回國,他的職務由美陸軍助理參謀長馬克斯韋爾·泰勒中將接替。誌願軍攻取老禿山
鐵原西北“T字山”上的誌願軍,也向當麵對方的三處陣地,發起了一次勝利的出擊。
這次出擊,共殲滅美軍6個排、1個班和由南朝鮮士兵組成的勞役隊一部,計260多名。
這次戰鬥是在春雨初停、積雪融化、道路泥濘的黑夜進行的。在攻擊前,誌願軍襲擊隊員們穿著夾褲,戴上剛從祖國運來的單軍帽,站在斯大林同誌遺像前莊嚴宣誓:“堅決打擊敵人,爭取戰鬥的勝利!”
8時,誌願軍攻擊部隊出發了。戰士們淌過一道道水深及腰的溝渠,越過無數積滿泥水的炮彈坑,沿著泥濘的山路前進。
在攻擊部隊發起衝鋒以前,誌願軍大炮向美軍開火,對方陣地被我軍大炮炮彈炸起無數根火柱,美軍修築的工事大部分被摧毀了,美軍大炮也被我軍突發的炮火壓製住。
在這時,戰場上出現了誌願軍的坦克,它們發出鋼鐵般地轟響,履帶掀起的爛泥四處飛濺。
步兵戰士們興奮地高聲歡呼著:“衝啊!我們的坦克來了!”
一個個如猛虎似地跟著坦克前進。坦克開到美軍前沿陣地後,就以準確的炮火,摧毀美軍殘存的一些火力點,步兵戰士分成五路向山上衝鋒。
我攻擊部隊的右翼首先攻占了石峴洞北山右側的高地,另一路也以10餘分鍾的時間攻占了左側的另一個高地。
向正麵美軍主陣地攻擊的我軍也迅速地逼近了山頂。
突擊班班長羅生譽掃除了3道帶刺鐵絲網,用手榴彈炸毀了對方5個暗堡,他首先帶領全班戰士占領了山頂。
對方為奪回陣地,向我軍發動了3次反撲,都被打退,殘敵並被我軍壓製在對方連指揮所周圍。
我軍戰士一麵繼續攻擊,一麵用英語喊話:
繳槍不殺,寬待俘虜!
部分美軍舉手投降,拒不投降的都被消滅了。
倉皇趕來增援的3輛美軍坦克和5輛汽車裝載來的美軍,都被我軍炮火擊退。
這次戰鬥一共持續了55分鍾,我軍殲滅美軍第七師三十一團第十一連兩個排及其連部,第四連一個排、第十連一個排,及美軍一軍團勤務隊一個排,和南朝鮮士兵組成的勞役隊一部。
與攻占“T”字山的同時,我軍另一支部隊攻占了“T字山”東南的霜樹洞東山和“T字山”正麵的1908高地,殲滅美軍一個排又一個班。
在朝鮮的春天,溶化了的雪和霏霏的春雨把道路弄得泥濘不堪。
但是,在這次戰鬥發起之前,我軍炮兵在步兵的協助下,把數千斤重的大炮拉進了新的陣地。
為了配合反登陸作戰的準備,誌願軍第四十七軍決定攻下“老禿山”。
“老禿山”是上浦防東山的一個無名高地。這座普通的小山頭,由於誌願軍一次又一次地在這裏和美軍進行了最激烈的爭奪戰,猛烈的炮火把山頭打得光禿禿的,“老禿山”由此而得名。
在此時,誌願軍方麵由四十七軍接收了老禿山當麵的陣地,而美軍方麵也換成了步兵第七師。雙方雖然略有交手,但是尚無大規模激戰。
然而,誌願軍四十七軍已經開始對老禿山的進攻做好了全麵準備。
這一次,誌願軍方麵準備投入進攻的是四十七軍一四一師四二三團。這個團其前身是東北野戰軍十縱三十師九十團。
一四一師入朝參戰,曾在1951年秋季參加過抗擊美軍秋季攻勢的戰鬥,經受過殘酷的防禦作戰的考驗。
四二三團戰鬥力最強的是第一營,然而該營有40%的新兵,團裏有部分人員是機關勤雜人員補充的,戰鬥力受到一定影響,但是部隊的戰鬥情緒非常高昂。
四二三團首長的作戰計劃是:
以一個營兵力(第一營)攻占老禿山,以部分兵力攻占附近的附屬陣地,然後再用一個營(第二營)鞏固既得陣地。
他們製定的具體的突擊計劃是:
一營三連配屬一連二排,成兩個梯隊,第一梯隊三個排向主峰突擊,得手後向無名高地發展;
二連第一梯隊展開兩個排,向主峰北側突擊,協同三連占領主峰後,向東北山脊發展;
一連(欠2排)作為預備隊;
九連1個排,師偵察連團偵察排各2個班,進攻德隱洞西北山脊之敵排支撐點,殲滅守軍後撤出。
支援火炮包括炮兵第四十八團第二營以及一營二連共122毫米榴彈炮15門,炮兵第十團二營共722毫米野炮8門,一四一師炮兵營3門75毫米野炮和10門75毫米山炮,坦克六團一連T-34坦克3輛,五連122毫米自行火炮4門。
在四十七軍投入進攻的同一天晚上,友鄰部隊誌願軍第二十三軍將同時向豬排山發起進攻。
四十七軍的對手是美軍步兵第七師。這個師是美軍參加過朝鮮戰爭中運氣比較背的一個師,他們在1950年冬天的新興裏為誌願軍奉獻了一次團級建製的殲滅戰。
後來,美軍第七師在1952年10月中旬對誌願軍三角山一線陣地發起猛烈的進攻,原本預計花3天時間付出幾百人傷亡可以奪取陣地,結果死傷了2000多人也沒有能夠把誌願軍十五軍從陣地上趕走,隻好把陣地交給了南朝鮮部隊,這次戰役在誌願軍方麵稱為上甘嶺戰役。
美軍第七師在11月被轉入預備隊,花了6個星期時間進行休整和訓練,在12月29日撥歸第一軍指揮,負責第一軍東翼的防守。
在1953年1月25日,美軍第七師三十一團按照計劃對誌願軍防禦的“T”字山發起攻擊,卻遭到誌願軍二十三軍一個排的英勇抗擊,死傷77人,卻毫無戰果。
戰鬥的失敗,加上消耗的巨額彈藥量,一時讓美軍第七師很沒麵子。
在此時,美軍第七師前線兵力部署是這樣的:
第三十一團負責左翼的主抵抗線和前哨陣地的防禦,從左到右的布置分別是第二,第一和第三營;
第十七團負責右翼的防禦,第一,二,三營從西向東一字兒擺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