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偵察作戰
●魯瑉熟練地啟動了按鈕,頃刻間,一連串的炮彈拖著長長“尾巴”射向敵B—17型飛機。
●領航主任張文逸奉命出擊,地上雷達依舊仔細觀察著可疑目標的一舉一動,時刻為張文逸提供準確的信息。
●航空兵第十二師截擊機大隊飛行員李順祥,駕駛米格—17波愛夫型飛機在指揮所的引導下,衝入高空迎接敵機。
● 反偵察作戰
共和國的曆程·空中較量觀察哨雷達發現敵機來襲
1956年6月22日,東南沿海被漆黑的夜色籠罩著,23時左右,解放軍駐浙江衢州機場的航空兵部隊,接到了來自防空部隊觀察哨的情報,說有國民黨飛機在附近海域活動。
觀察哨裏的雷達兵馬上警覺起來,迅速來到熒光屏麵前仔細查看。他們通過認真辨認,迅速、準確地偵察到一架國民黨B—17型飛機正在向我方飛行。
指揮員下達了殲擊敵機的命令,機場和指揮所的戰勤人員忙碌起來……
原來,在50年代中後期,蔣介石為了配合“反攻大陸”,不但反複向沿海地區派遣武裝特務,還不斷派遣美製飛機入侵我沿海地區,進行高空偵察。
當時中央向全軍發出如下指示:
蔣機不斷被人民空軍部隊、地麵部隊擊落。美國對於蔣介石的空中偵察予以配合,不斷派飛機到大陸進行偵察與破壞活動。
人民空軍予以有力回擊,先後擊落侵入中國領空的美機20餘架。與此同時,人民空軍還多次擊落台灣從美國購進的U—2型高空偵察機……
事實上,解放軍空軍建立後,即麵臨著緊迫的作戰任務。當時一些沿海島嶼還被國民黨軍隊占據,並經常派飛機對沿海要地進行騷擾破壞,使剛剛建立的空軍肩負著要地防空的重任。
1949年冬,國民黨政府逃到台灣後,其空軍不斷對大陸沿海地區,包括上海、杭州、南京、徐州、廣州等城市進行轟炸破壞。
特別是上海,從1949年10月至1950年2月,國民黨空軍空襲達26次之多。
尤其是1950年2月6日,台灣國民黨空軍共出動17架飛機,分4批輪番轟炸上海電力公司、滬南和閘北水電公司等。
當時投下炸彈60餘枚,炸毀房屋2000多間,死傷居民1400餘人,使大部分工作停產,給人民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損失。
所以,加強沿海及其他城市的防空,成為新形勢下鬥爭的焦點。為此,中央軍委立即加強華東軍區的防空組織領導,增加沿海防空力量。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不僅國民黨的飛機對大陸進行襲擾破壞,連美國軍用飛機也不斷侵犯中國領空進行偵察。
在此情況下,中國的國土防空被提到重要日程上來,在華東、中南、東北、華北地區建立了防空監視哨網,傳遞空情;各主要城市及工業區設立了防空司令部,負責防空的組織指揮。
在上海地區防空力量日益加強的情況下,蘇聯協助上海地區防空的航空兵部隊,先後擊落國民黨空軍襲擾飛機5架。
敵機被擊落後,不再那麼囂張了,也初步扭轉了防空形勢。此後,國民黨空軍的飛機竄犯上海地區的活動大大收斂。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混成旅成立後,立即進駐上海擔任防空任務。協助上海防空的蘇聯航空兵即回國,把全部裝備有償移交給中國,共有飛機19架,探照燈72部,雷達12部。
為統一指揮沿海地區的殲擊航空兵部隊,解放軍於1952年7月31日成立了空軍第四軍軍部,並在金山等地建立輔助指揮所。這就擴大了殲擊機的作戰範圍,使沿海地區的防空作戰能力有了較大提高。
隨著朝鮮戰爭的結束,中國大陸處於相對的和平環境中,而空中鬥爭卻出現了緊張的局麵。在美國的支持下,國民黨空軍對大陸的襲擾破壞活動,從東南沿海擴展到縱深地區。
50年代至60年代,國民黨空軍始終把東南沿海地區做為竄擾偵察的重點,因此,人民空軍反襲擾防空作戰的重點亦在沿海地區。
1954年以前,國民黨軍飛機夜間竄入大陸,每年達100架次左右,主要使用B—24、B—25、B—26、C—46等幾種飛機,從事空投特務、撒發傳單、接濟潛伏在大陸的殘餘勢力等破壞活動。
由於敵機受到解放軍的沉重打擊,1955年以後,國民黨啟用了B—17型飛機,這些飛機常常會夜間竄入內地沿海進行電子偵察。
國民黨空軍使用的B—17型飛機,是由美國政府提供的,其使用權由美國情報機構“海軍輔助聯絡中心”控製,竭力充當蔣介石反攻大陸的後盾。美國政府不斷唆使國民黨空軍對我沿海地區實施偵察,以達到他們罪惡的企圖。
B—17型飛機對我沿海地區實施偵察,實際上是美國政府出飛機、出錢,國民黨出人出力,為美國獲取中國大陸戰略情報的一種特殊形式的間諜活動。
解放軍空軍用於夜間攔截的作戰飛機是米格—15、米格—17型殲擊機。這種飛機沒有裝備截擊雷達,隻有全靠飛行員的目光搜索發現目標,因此,先進的美國偵察機常常會成為“漏網之魚”。
但是,戰士們都信心百倍,決心用雙眼代替雷達,狠狠地打擊敵機的囂張氣焰,讓他有來無回。
當時,空軍飛行員看到了敵機火光,還沒等開火,目標便消失了,因此在1955年,空軍夜間攔截敵機的效果並不是很明顯。
然而到了1956年,解放軍空軍調整了雷達部署,主要作戰基地初步形成了引導網,引導成功率有所提高,對殲敵也充滿了信心。
正是解放軍進行了雷達部署,我們才看到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6月22日這天,一架國民黨“空軍總司令部情報署”的美製B—17型飛機,從浙江路橋以南竄入大陸,高度約2000米。
敵機上帶有電台,還有大量的造謠誣蔑性傳單,敵人覺得解放軍的空軍仍然拿他們沒辦法,還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幹他們的壞事。
但是敵人的如意算盤打錯了,因為解放軍在這一年已經部署大量的雷達係統,這架敵人剛進入內地沿海,就被解放軍防空部隊的的雷達盯住了。
解放軍雷達係統處於嚴密監視狀態。
雷達站發現敵情後,解放軍的殲擊機滿載了炮彈待命起飛,做好了空中殲敵的準備。
正在雷達站值班的包鈺橋,全神貫注地操縱著機器,牢牢地監視著B—17型飛機,保持信號的清晰,防止敵人再次溜走。
同一時刻,部署在各個要地的高射炮陣地上,炮兵們也仔細地看著遠方的天空。戰士們無心欣賞藍色的天空,炮裏已經裝好了彈藥,大家都嚴陣以待,就等目標的出現。
解放軍空軍一級戰鬥英雄、航空部第十二師第三十四團少校團長魯瑉,在獲悉敵情後,馬上駕駛速度極高的噴氣式米格—17殲擊機衝入高空。
此刻,領航員湯誌耀仔細觀察著螢光板上敵機的航跡,精確地計算著高度、速度、方位,並不時把敵情迅速報告指揮員、飛行員,引導著張開巨翼的解放軍飛機撲向敵B—17型飛機……空軍夜間擊落敵間諜飛機
夜空漆黑一片,隻有寥寥幾顆星星掛在那裏,大地上,群峰和原野還在安詳地睡著。這時,米格—17殲擊機卻打破了寧靜在空中監視,無線電裏不時傳來空軍指揮所引導飛行的聲音。
此刻,敵B—17型飛機為了逃避我軍雷達監控,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南,不停地調換著方向,和解放軍玩捉迷藏的遊戲。
可是,不管敵人有多麼狡猾,在解放軍空軍地麵指揮所的正確指揮和引導下,米格—17殲擊機正在向敵機一步步靠近。
在離目標隻有5公裏遠的時候,狡猾的敵B—17型飛機又改向南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