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17殲擊機馬上跟著改變了方向,並且依靠夜間作戰的經驗,繞到比較容易觀察敵機的有利位置上。
“蔣機離你2公裏!”
“你和蔣機在一起了……”
駕駛米格—17殲擊機魯瑉少校通過無線電聽到第十二師副參謀長吳雲山的聲音。
於是,魯瑉駕駛著米格—17殲擊機迅速地追近敵機,他的眼睛死死地盯著那個飛行的黑影。
魯瑉飛到了射程之內,這時無線電裏傳來地上指揮的命令:“瞄準!放!”
魯瑉熟練地啟動了按鈕,頃刻間,一連串的炮彈拖著長長的“尾巴”射向敵機。
隻聽一聲巨響,炮彈擊中了敵B—17的機翼。
敵機開始在空中搖晃。國民黨飛行員發慌了,企圖改變航行溜走。
魯瑉發現敵人的企圖後,沉著地緊跟在敵機的正後麵,對好了瞄準器,在距離270米的時候,又發起第二次猛烈地攻擊。
敵機再次中彈,整個機身燃起了大火,搖搖晃晃地墜毀在江西省廣豐縣嶺底鄉境內的山溝裏。
敵B—17型飛機被山坡撞得粉碎,並分成無數碎片飛散開來,在地麵上燃起了熊熊大火,把山坡和小河都映得通紅,飛機上的國民黨空軍少校飛行員葉拯民等8人全部喪命。
這次行動是空軍第一次在夜間擊落敵機。勝利消息傳開後,整個空軍都為之振奮。
6月29日,國防部通令嘉獎參戰空軍和防空軍有功人員,嘉獎令如下:
6月23日淩晨1時零6分,我空軍某部魯瑉少校在有力情報保障和上級正確指揮下,在江西省上饒附近上空擊落蔣軍偵察機一架,特予通令嘉獎。
並責成空軍、防空軍首長查明有功人員,0晉升一級軍銜。希有關單位認真總結此次在夜間無光空域條件下擊落蔣機的作戰經驗,加以推廣,提高各級部隊在夜間和複雜氣象條件下的作戰能力。
國防部的通令嘉獎,給參戰空軍和防空軍以巨大地鼓舞。張文逸擊落美軍偵察機
1956年8月22日夜,浙江舟山防空雷達部隊發現,一架可疑的飛機正朝著東南沿海方向飛來,一副鬼鬼祟祟的樣子。
雷達戰士保持高度警惕,觀察著它的一舉一動,飛行員也做好了迎擊準備……
原來,這是美國P4M—1Q偵察機。
在朝鮮戰爭結束以後,美國仍然對中國心懷鬼胎。為了配合國民黨反攻大陸,美國加強了對中國沿海地區軍事力量的空中偵察。其中,美國空軍和海軍經常派出間諜飛機偷獵中國沿海地區的情報。
P4M—1Q偵察機在起飛前,美軍偵察機已經兩次發現上海地區部署了新的防空雷達部隊,所以,這次行動美軍做了精心地準備。
8月22日深夜,這架美國海軍P4M-1Q型電子偵察機從台灣新竹機場起飛,偷偷摸摸接近大陸,機上16名成員中就包括美國海軍飛行員迪恩。
根據上級的指令,該機要去偵察中國上海地區的防空雷達部隊的部署情況。
這架美機沿著S形航線飛行,緊挨著中國的領海線時進時出,多次闖入大陸領海線範圍內,對軍事設施實行電子偵察,打算撈一把就溜。
讓迪恩等人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們的行蹤早就被解放軍的雷達發現了,敵機落入了解放軍雷達部隊布下的天羅地網中。
45分鍾後,美國海軍P4M-1Q型電子偵察機已經快靠近大陸領空了,地上作戰指揮部下達了迎擊可疑目標的命令。
解放軍航空兵第二師第六團領航主任張文逸奉命出擊。
地上雷達繼續仔細觀察著可疑目標的一舉一動,時刻為張文逸提供準確的信息。
曾經擊落國民黨B—17型飛機的戰鬥英雄張文逸,駕駛著米格—17戰鬥機衝入高空,對闖入中國領海線範圍內的敵機實施攔截。
此刻,雖然是下弦月,影響了張文逸的視線,但由於地麵雷達精確測定了美機的航向、高度和位置,張文逸很快在舟山附近上空發現目標。
然而,美偵察機此刻毫無察覺,迪恩一行已成甕中之鱉。
在地麵作戰指揮部,空軍第四軍長高厚良少將和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聶鳳智也一直注視著雷達熒光屏上的可疑目標。
由於夜裏沒有月光,難以辨別機徽,再加上雷達探測距離有限,無法準確判斷該機到底是從日本、韓國還是台灣飛來的,因此,存在著它究竟是國民黨軍機還是美機的疑問。
最後,指揮部下定決心,隻要這個可疑目標再次跨入我沿海領空,就把它堅決消滅!
當這架飛機再一次竄入衢山島黃澤山上空時,第四軍長高厚良果斷地下令開炮攻擊。
到23日的淩晨,張文逸駕機在短暫的幾十秒鍾內,就連續向美偵察機3次開炮,敵機隻好拖著濃煙拚命地朝公海方向逃去,最後消失在舟山群島東部的浪崗山附近海域。
美國P4M—1Q偵察機被擊落後,為了不讓飛行人員成為解放軍的俘虜,駐日本的美國第七艦隊司令部為了營救偵察機人員,迅速下令“拳師”航母率領一支編隊前往出事海域進行營救和打撈。
“拳師”航母於1945年4月服役,排水量為2.7萬多噸,可以運載大約95架各型作戰飛機,可以為海上營救和打撈提供空中掩護。
然而,偵察機到底是在哪個具體位置墜海的,誰也說不清,結果,美軍戰艦抵達偵察機墜海現場時,偵察機已經墜海24小時之多。
在整個海上營救和打撈行動中,美軍雖然出動了10多艘各型戰艦,但並沒有找到任何幸存者,隻找到兩具屍體。
此外,中國方麵也找到了兩具屍體,由於中國和美國還沒有外交關係,中國方麵通過英國在上海的外事機構,把兩具美軍屍體轉交美國方麵。
這是美軍第一次發生偵察機被擊落的死亡事件。事件發生前,美軍一直沒有在偵察機上配備武器彈藥,他們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偵察機一旦落入蘇聯或中國之手後,成為武裝入侵的借口。
偵察機被擊落後,美國決定為飛機配備機炮等武器,以便在情況緊急時準備空戰逃命。然而,該型機在後來的空中入侵偵察中,仍不時被中國航空兵追殺,多次狼狽逃命。周恩來親自修改新聞稿
8月24日,也是擊落美機的第二天,周恩來在北京找來空軍司令劉亞樓,對他說:“亞樓同誌,你們打掉的是一架美軍偵察機。”
這可是劉亞樓事先所不知道的。他馬上聯想這事極可能引發國際問題。
辦事縝密的周恩來在為媒體發表的新聞稿件中,做了這樣的表述:
新華社23日訊:
本月23日零點後在上海東南海麵上空發現蔣軍飛機一架,竄入我馬鞍列島上空,我空軍飛機當即起飛。
蔣機繼續竄入嵊泗列島上空,與我機在衢山島之黃澤山上空遭遇,被我擊傷,敵機當即向東南方向逃去。
劉亞樓看後,點了點頭,對大家笑著說道:“周總理作的文章可真有水平,此文奧妙顯而易見,一不提‘美機’二字;二點明‘遭遇’是在我國領土‘上空’;三交代‘敵機當即向東南方向逃去’,任你美國想耍什麼花樣都找不出破綻。”
陳賡大將對劉亞樓說:“這是為了避免擴大事態,也為了美國找上門來掌握主動,總理才親筆改定了新華社的新聞稿。”
劉亞樓由衷地說:“總理看得可真仔細呀!”
劉亞樓看完周恩來改定的新聞稿,內心對總理又多了一份敬佩之情,也深感”國際問題”的棘手。他試探著問周恩來:“美軍如果借機挑釁怎麼辦?”
周恩來大聲說:“如果美軍借機挑釁,我們就必須有反應,既不示弱,也不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