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空中保衛戰

●周恩來對空軍的讚語:“雷厲風行的作風,高超的指揮藝術,過硬的戰鬥本領,是他們屢建奇功的關鍵。”

●小郭一路狂奔,當時天上還下著雨,路坑坑窪窪很難走,雷達兵小郭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弄得棉衣棉褲都是泥水。

●解放軍杜-2Ⅱ戰鬥機在快速接近敵P-2V偵察飛機,在飛機上,大隊長尚德讚仔細盯著飛機雷達熒光屏,搜索目標。

● 空中保衛戰劉亞樓部署北京防衛

1959年,中國政府決定舉行規模宏大的國慶大典,準備邀請80多個國家貴賓參加,70多萬群眾遊行,光天安門廣場上有30多萬人,各社會主義國家首腦也蒞臨天安門。

為了能使10周年國祝大典順利舉行,周恩來找來空軍司令劉亞樓說:“假如敵機在我們慶祝大典時再來北京偵察騷擾,不說軍事行動,即使隻撒些傳單下來,也足以使10年大典大為掃興。”

為此,防空部隊非常重視,在空軍司令劉亞樓和副總參謀長楊成武等領導研究部署下,一批最精銳的殲擊機群、高射炮群調遣入京,並將改裝訓練僅4個月的地空導彈部隊投入了防空作戰。

空軍司令劉亞樓立下軍令狀:

大典期間如果敵機敢來騷擾,我們就把它揍下來,作為給國慶的獻禮!

劉亞樓從一無所有組建空軍,到“解放軍一夜之間成為世界空中強國”(美國空軍參謀長範登堡言),黨中央是相當滿意的。毛澤東就曾經說:“劉亞樓當空軍司令,很有成績!”

周恩來對劉亞樓和空軍更是有過一番由衷的讚語:

空軍很不簡單,劉司令在北京一聲令下,全國立即動起來,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雷厲風行的作風,高超的指揮藝術,過硬的戰鬥本領,是他們屢建奇功的關鍵。

為什麼中央首長這麼關心國慶的安全呢?原來,這一年10月是建國10周年,這次慶祝活動是全國、全世界矚目的重大政治活動!

聯想到美蔣的飛機曾17次竄入大陸多個地方進行偵察,曾兩次竄入京津地區上空,讓北京的防空變得尤為重要,所以,空軍部隊在保持警惕的情況下,也加強了訓練和布署。

當時,國民黨空軍對大陸的縱深偵察,先後動用RB—57A噴氣偵察機,這種飛機曾被中國空軍航空兵擊落或擊傷過。

麵對慘敗的結局,國民黨不甘心,又把目光投向了美國。美國政府為了協助蔣介石反攻大陸,從1958年3月至12月,由美國飛行員直接駕駛U—2型飛機侵入大陸境內偵察。

麵對美國入侵,中國政府表達了強烈地抗議,但美國不顧中方反對,又將兩架比RB—57A更高級的RB—57D高空偵察機交給國民黨,由國民黨空軍駕機到中國大陸偵察。

這種RB—57D高空偵察機能飛到2萬米以上,飛機裝有4架航空相機,在185萬米的高空實施航空照相,甚至還可以拍攝長約400公裏、寬約70公裏地幅的地麵目標。

由於解放軍防空裝備遠遠不如敵人,別說高射炮無法射中RB—57D,一般殲擊機也不是他的對手,所以國民黨的這種飛機在大陸地區極其囂張,他們覺得解放軍拿他們沒辦法。

在1959年1月至3月,國民黨空軍曾用美國人給它的RB—57D高空偵察機對大陸縱深進行戰略偵察,該機進入大陸10架次,活動地區遍及中國大陸多個省市,嚴重威脅了防空的安全。

當時,解放軍的殲—5、米格—19型殲擊機雖然進行了109批、202架次的攔截,其中有106架次,我飛行員發現目標,但終因飛行高度夠不上而無法攻擊,使得敵人逍遙法外。

為加強國慶期間的防空作戰力量,空軍把這一光榮任務交給了二十五師的“尖子大隊”,即七十四團二大隊來執行。

為此,空軍司令劉亞樓命令:“由尚德讚大隊長率領第一梯隊轉場,擔任國慶節期間的夜間國土防空作戰值班任務。”

根據敵情的變化,第一梯隊又奉命轉場到廣東沙堤機場,與噴氣式夜間截擊機共同擔任夜間國土防空作戰任務,守衛著祖國的南大門。

擔任國土防空作戰的夜間戰鬥值班,和過去其他時期的戰鬥值班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首先在地麵就要過好兩關。

第一關就是要學會在機場戰鬥值班室裏睡好覺。

因為剛參加夜間作戰值班,飛行人員都處於臨戰狀態,情緒振奮而又緊張,加上和衣而眠很不習慣,因此往往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久久難以入睡。

好容易入睡了,做夢也盡是升空作戰飛行的一幕又一幕,但經過一個階段的適應,他們就和老的值班飛行人員一樣,上床不久就很快入睡了。

有一次深夜,作戰值班室內的飛行人員都正在熟睡之中,有一位新參戰的飛行人員突然從床上坐起,大叫一聲:“一等!”全體戰鬥值班的飛行人員都立即跟著從床上坐起……

幸虧大隊政委告訴大家“還沒有敵情,是說夢話,大家繼續睡覺吧!”

第二關就是要學會聽到戰鬥警報後,能在規定時間內升空作戰。

“時間就是勝利”,延誤了時間就會貽誤戰機,那是絕對不能允許的,所以,參戰飛行人員都要演練多次,才能達到上級規定的時間要求。

有一次,從接到命令到起飛,上級機關認為晚了一分多鍾,空軍司令部還來追查貽誤戰機的責任呢!這一下把大家都嚇了一大跳,幸好追查的結果是這一分多鍾的延誤責任不是參戰機組造成的。

為了迎接國慶的到來,全國各地的防空兵也都加強了防備。特別是廣大沿海地區,為了打擊敵人的來襲,空軍戰士時刻都保持著高度的警惕。雨夜發現敵人偵察機

1959年5月29日深夜,廣東恩平山區陰沉沉的,還下著瓢潑大雨。此刻,擔負著作戰值班任務的空軍某部的指揮所裏,指戰員們比平時更加警惕地觀察著空中的可疑情況。

雷達的天線在風雨中不停地旋轉,在搜尋著可能出現的敵機目標。雷達操縱員仔細地監視著熒光屏,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23時左右,雷達顯示上出現了一個可疑目標,經過大家仔細辨認,確定這是一架國民黨B-17偵察機,此刻正從雷州半島方向飛來。

在指揮部裏,大家紛紛表示:

打下B—17,向國慶10周年獻禮!

但國民黨B-17偵察機自從1956年6月23日被第十二師的魯瑉擊落過一架後,至今還沒有人擊落第二架,何況在這樣多雨的天氣裏。

指揮員、副師長李憲剛低下頭,仔細地看著標圖板上的敵機航跡,分析著敵機的企圖和動向。

根據雷達部隊提供的情報,塔台值班指揮員、副師長李憲剛已經迅速判斷出了敵人活動的區域和飛行的航線,但是他沒有立即下令飛機起飛迎敵,而是把手伸向窗外。

窗外,冷風習習,雨仍在淅淅瀝瀝地下著,細密的水珠很快就淋濕了他的手心,李副師長正在進行著多種方案的比較和思考:雲層這樣低,能見度這樣差,雨又下個不停,在這樣複雜的夜間氣象條件下作戰,這是第一次,千萬要慎之又慎。

他又一次詢問了天氣情況。

“雲高兩萬米,今天晚上隻會上升不會下降,積雲上升後雨也很快就會停止。”氣象參謀極有把握地說。

但是,李憲剛還是遲遲沒有下達出擊命令。很顯然,他不能因為急於殲敵,而拿戰機和飛行員的性命冒險。

李憲剛注視著窗外的雨夜,點燃了一支香煙,深深地吞吸了一口,然後思緒轉向更深的層次。

他知道,從1957年開始,國民黨空軍主要使用經過改裝的B-17型飛機對我大陸進行電子偵察,並且由月夜、中空活動,改為暗夜、低空活動。沒有充分把握,敵人也不會選擇這種天氣出動的。

他知道,今天這一仗意義重大,也是空軍指戰員上下期盼已久的一次戰鬥。越是如此,越不能倉促迎戰。

在當時,李憲剛的防空部隊隻有殲—5截擊機,雖然安裝截擊雷達,可它隻適用於3000米以上中高度作戰,低於3000米時,雷達受地物回波的幹擾,就無法正常工作。

再說,敵B—17型戰略偵察機的低空性能好,常以300米到500米的高度隱蔽入陸,繼而根據飛行航線上地麵的實際地形變換高度。

當這種敵機受到解放軍威脅的時候,還可以低空飛行並降至200米左右,因此,解放軍的雷達很難連續掌握敵人的航跡。

在平常,敵B—17偵察機就是利用它適於暗夜、低空、慢速的特性搞偷襲行動,秘密地偵察解放軍地麵雷達的部署和性能。

當解放軍的飛機進行攔截時,敵機能用無線電竊聽設備聽到解放軍地麵指揮員與飛行員的對話,測出大致方向後,做機動飛行……

但是,能讓敵人這樣逍遙法外嗎,不能!為了國慶的安全,也要把這架飛機打下來!

李憲剛掐滅煙蒂,果斷地一揮拳頭,下達了命令:“起飛!”並對大家說:“馬上出擊,叫蔣哲倫開車!”

蔣哲倫是該地區航空兵飛行中隊長,平常不愛講話,但前幾天在夜航支部的動員大會上,他卻第一個向全隊空戰訓練成績最好的郝太華提出了挑戰:“看誰先擊落敵機!”

這天晚上正是蔣哲倫值班,當時他坐在飛機上望著漆黑的雨幕,已經預料到會有艱巨的任務等待著他。

就在蔣哲倫望著雨夜遐想的時候,綠色信號彈騰空而起,並傳來“起飛”命令

“砰砰!”兩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在迷茫的雨夜裏顯得格外鮮活、亮麗。

有著“全天王”之稱的飛行中隊長蔣哲倫,架著戰鷹迅速滑出跑道,直插茫茫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