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江山島作戰方案
●張愛萍指示:“密切注視國民黨的一切活動,並加緊攻打大陳列島的準備。”
●彭德懷說:“人們常說‘殺雞焉用牛刀’,這次我們就是要用宰牛的刀去殺雞。”
●毛澤東說:“現在形勢變了,準備打大陳,先解決浙江沿海島嶼,估計美帝不會有大的幹涉。你們就準備吧!”
● 一江山島作戰方案張愛萍的作戰方案被批準
1954年5月11日開始,解放軍發起了東磯列島的作戰,至20日結束,曆時10天。戰鬥規模雖然不大,但陸軍、海軍艦艇部隊、海軍航空兵部隊都參加了,可以說是陸海空聯合作戰的前奏曲。東磯列島作戰積累了寶貴的陸、海、空聯合作戰的經驗。
東磯列島的解放,將國民黨海、空軍的活動範圍大大壓縮了,從而扭轉了三門灣海上的鬥爭形勢,為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解放一江山和大陳諸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東磯列島解放後,敵人設在大陳島的防衛司令部就赤裸裸地暴露在解放軍麵前。此刻,華東軍區已經把解放大陳島的諸項問題列入日程表。
時任華東軍區參謀長的張愛萍,把解放大陳島的事情當作自己當前的首要任務。其實這也是中央和陳毅司令對他的期望和囑托。
在籌劃解放大陳島的過程中,張愛萍從情報部門獲悉,敵人正在加強大陳島、一江山島、漁山、南麂一線島嶼的防禦。很顯然,敵人企圖扭轉眼前被動挨打的局麵,企圖負隅頑抗,垂死掙紮。
張愛萍馬上指示司令部:
密切注視敵人的一切活動,加緊攻打大陳列島的準備。
張愛萍又從情報部門和報刊、雜誌上獲悉,美國與國民黨軍政要員有頻繁的往來活動。
根據以往的經驗,張愛萍敏銳地感到,蔣介石和美國一定在背地裏搞什麼陰謀。於是,張愛萍命令司令部,在繼續加緊攻打大陳島準備工作的同時,還要注意係統研究美蔣活動的動態。
後來,真的如張愛萍所料,美國政府和蔣介石正在醞釀簽訂《共同防禦條約》。
為了及時有效地打擊中外反動勢力,1954年7月中旬,中央軍委命令華東軍區:
以空、海軍轟炸上、下大陳島。
張愛萍立即指揮華東軍區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對敵人占領的上、下大陳島實施轟炸。
轟炸達到了預期目的,大大威懾了國民黨反動政府和美帝國主義。其主要表現是:
第一,進一步摸清了美蔣簽訂的條約和真實意圖。美國企圖利用“條約”來進一步控製台灣及台灣海峽;蔣介石則借用這個“條約”取得美國支持,企圖阻止我軍解放包括大陳島在內的浙江和福建兩省的沿海島嶼。美蔣各懷鬼胎而又狼狽為奸,都是針對新中國而來。
第二,這次轟炸,明白地警告了美蔣:中國人民決不會屈從於美國壓力,一定要解放敵占島嶼。
華東軍區為了粉碎美蔣的陰謀,於1954年8月10日下達了解放大陳島的預先號令。
8月20日,華東軍區副司令員許世友、副政委唐亮和參謀長張愛萍聯合向中央軍委、總參謀部報告:
正在加緊準備工作,盡快解放大陳。
解放大陳島,開始並不是直接針對美蔣搞什麼“共同防禦條約”而進行的戰鬥,其實在1952年,解放軍就提出來了。為了粉碎美蔣“共同防禦條約”,解放軍加速了解放大陳島的進程。
早在1951年2月,張愛萍由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調任第七兵團兼浙江軍區司令員。張愛萍上任後,就開始考慮如何解放大陳島,進而解放整個浙江沿海島嶼。當年3月,張愛萍調任華東軍區參謀長,解放大陳島、一江山島等沿海島嶼,正是他考慮的中心課題。
1951年7月,陳毅司令員把張愛萍叫到上海,要他主持研究解放浙江和福建沿海島嶼的問題。
張愛萍接受任務後,組織班子,提出了一個從北向南攻打的方案,這個方案的要點是:
首先解決浙江的大陳島,由北向南,逐島攻擊,由小到大,解放浙江沿海島嶼。然後,再由北向南攻占馬祖列島,大、小金門等福建沿海島嶼。
張愛萍同時考慮了從南往北打的方案,即首先解放大、小金門島,爾後攻占馬祖列島,最後再解放大陳島。張愛萍認為,先奪取大、小金門,可以收到不戰或小戰而一舉解放福建和浙江兩省沿海島嶼的效果。
為了實現上述軍事目的,張愛萍曾於1953年1月率華東軍區司令部工作組到福建實地勘察。
在這期間,十兵團兼福建軍區司令員葉飛,提出了一個中間突破的方案,即以越島攻擊的方式,置上、下大陳島和大、小金門於不顧,首先攻占馬祖列島,解除敵人對閩江口的封鎖,然後再解放大陳和金門。
這幾個方案,張愛萍經過反複研究認為,先攻擊大、小金門,從南往北打,困難較多,主要表現為:
福建還未修通鐵路,機場又太少,製空權和製海權均控製在敵人手中,空軍與海軍航空兵和海軍護衛艦不能南下作戰,再加實施規模較大,需要數個加強軍方可為之,因此渡海作戰有一定困難。
張愛萍顯然傾向於從北往南打的方案。
陳毅司令員將張愛萍由北往南打的方案報告了毛澤東主席。
當時,毛澤東主席表示:朝鮮停戰前,不要進行,停戰以後再說。
到了朝鮮停戰以後,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召集會議,他對華東軍區表示:
現在形勢變了,準備打大陳,先解決浙江沿海島嶼,估計美帝不會有大的幹涉。你們就準備吧!成立浙東前線指揮部
1954年8月2日,也就是解放東磯列島兩個多月以後,彭德懷在總參謀部主持召開了解放浙、閩沿海島嶼的作戰會議。
參加會議的有總參謀長粟裕、作戰部長張震、鐵道部長呂正操、通信部長王淨、海軍副司令員方強、空軍副司令員王秉璋和沈陽軍區副司令員鄧華、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等人。
在這次會議上,張愛萍專題彙報了解放大陳島戰役的設想,並對各個方麵進行了闡述。他說得有理有據,看來他已經做了大量的調查,顯得信心十足。
張愛萍彙報完後,彭德懷組織與會人員展開充分討論。彭德懷同意張愛萍的戰役設想,肯定了張愛萍所做的大量工作,並表示:
要充分準備,慎重初戰,攻則必勝。
在這次會議上,粟裕講話中也強調:
這是我軍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渡海作戰,組織工作比較複雜,還要估計到美國可能插手,要作艱苦的打算。
會後,粟裕要求張愛萍擬訂一個作戰方案,再來北京向中央軍委彙報一次。
張愛萍回到南京後,馬上召開作戰會議,提出了一個具體的作戰方案,並派作戰處長石一定去北京,向中央軍委彙報。
1954年8月22日,粟裕聽取了石一定處長關於大陳島作戰的詳細彙報。粟裕聽後表示同意,並作了具體指示和囑托。
8月24日,彭德懷在聽取石一定處長的彙報以後,說了一段精彩的話:“人們常說‘殺雞焉用牛刀’,這次我們就是要用宰牛的刀去殺雞。”
這是什麼道理呢,原來這是彭德懷針對解放軍三軍首次聯合渡海作戰的要求所作的精彩比喻。
彭德懷還就轟炸大陳島作了具體指示:
轟炸大陳的那天,你們要想盡一切辦法查明大陳港內及停泊在那裏的美艦;如有美艦在那裏,我們暫時不攻擊,等他們離開以後再打,這樣做可以減少很多麻煩。我們的原則是既不主動惹事,但也絕不示弱。
在彭德懷聽取彙報的當天晚上,總參謀部就給華東軍區發來電報。電文如下:
同意石一定同誌代表軍區彙報的作戰方案,可先著手準備。
隨後,中央軍委又作了三條指示,如下:
一、要充分準備,有把握後才發起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