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陸海空的攻島準備
●士兵用背包綁上磚頭充當噴射器油罐,草繩當輸油管,步槍、木棍當噴火槍,以水代油演練操作。
●12月的天氣很冷很冷,滴水成冰,陸軍戰士們為了準備戰鬥,苦練射擊,炮兵手上凍瘡流著血仍不停演練。
●泅渡偵察的戰士們在海水中頂著肆虐的海風,大家互相鼓勵說:“活,活在一起;死,死在一塊!”
● 陸海空的攻島準備陸、海、空艱苦練兵
為了保證這次作戰成功,浙東前線指揮部在張愛萍的領導下,展開了戰前積極準備工作,廣大解放軍戰士激情高漲,在心理上已經戰勝了敵人。
根據一江山島多碉堡、多暗堡和火力難以摧毀的特點,張愛萍指示二十軍成立噴火連,由他們去摧毀敵人堅固的工事和地堡。
1954年10月份的時候,新中國第一個防化連誕生了,華東軍區倉庫內120餘具噴火器被翻出來。這些從國民黨軍手中繳獲的美式、日式火焰噴射器,已經是破爛不堪了。經過修理,現在成了解放軍第一個噴火連的裝備。
在訓練中,火焰噴射器材短缺,士兵就用背包綁上磚頭充當噴射器油罐,草繩當輸油管,步槍、木棍當噴火槍,噴射器油罐裝滿水,以水代油演練操作,用火柴和打火機訓練防止冷噴。
到11月份,每個噴火手平均實噴10多次,以訓練噴火的技巧。在負重幾十公斤的情況下,練習爬山、過溝、接近敵人目標等。經過訓練,戰士們完全有能力摧毀敵人的工事了。
噴火連戰士的口號是: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海軍的主要任務是:由第五艦隊組成登陸編隊,負責輸送登陸兵;由第六艦隊4艘護衛艦和兩艘登陸艦負責火力支援,打擊大陳島的出犯之敵;由舟山、溫台、石浦大隊的12艘炮艇負責登陸護航警戒,壓製島上的前沿火力點;由第一和第三十一大隊的10艘魚雷快艇相機攻擊敵艦。
海軍各艦隊針對任務性質不同,進行了大隊編隊航海技術訓練、艦炮對岸上目標射擊、支援步兵登陸的協同動作等戰術訓練。
第六艦隊組織各艦戰士練習射擊訓練,而測距兵潛入到一江山島前沿偵察地形,對島上碉堡位置和大小統一了射擊目標編號。
測距兵偵察回來後,在大、小貓山用鋼筋水泥構築了完全與敵軍一致的工事,捆綁了幾條活狗在地堡內,進行實彈射擊。經過射擊,大家發現,在射擊距離20米時,炮彈的殺傷直徑為38米。
實彈射擊結束後,經檢查發現,地堡內的狗雖然沒有死,但都震得鼻子眼睛出血,甚至有的還耳聾了,這說明如果是人在裏麵,肯定會失去戰鬥力。
登陸部隊在訓練中,還總結出“三準”、“三要求”。這個“三準”即:遵守時間準,登陸地點準,操作動作準;“三要求”即:具體執行時間不超過30秒,登陸地點偏差不超過兩米,要一舉登陸成功。
當時,登陸部隊到穿山港南岸練習裝載,之後又到大貓山西岸練習登陸,從排與艇的協同,再到連與分隊的協同,最後參加兩次營團規模的登陸演習。
12月的天氣很冷很冷,滴水成冰,陸軍戰士們為了準備戰鬥,苦練射擊,炮兵手上的凍瘡流著血仍操作不停。陸軍戰士們登陸時涉水泅渡,奮勇向礁岸、山頂衝擊,其衝天鬥誌將所有困苦置之腦後。
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全中隊登陸搶灘的速度從5分鍾提高到兩分鍾,有的艇最快隻需30秒。經過上級驗收,陸、海軍協同從思想上到戰術動作上基本達到了戰時要求。
空軍在訓練和準備方麵,根據不同機型和擔負的任務,其訓練各有側重。
殲擊航空兵飛上天空以後,海麵被陽光照耀得白茫茫的一片,難以分辨,不易找到地標和返航點。因此他們主要練海上空域待機和返航著陸。
強擊機主要演練對海上點狀目標、對前沿陣地俯衝投彈和掩護陸軍搶灘的協同動作。
轟炸機著重練習對島嶼點狀目標投彈和對解放軍海軍艦艇的識別與協同。在協同殲擊機部隊和艦艇部隊的幾次協同演練中,為了保證飛機在作戰負傷的情況下能安全返航,轟炸機又進行了單機飛行訓練和自救、互救等演練。
在轟炸機的實踐訓練過程中,針對怎樣才能迅速準確地發現和命中目標,參訓官兵摸索出各種辦法,如:
熟悉敵人的部署和目標的形狀,逐一繪圖默記,加深記憶;
根據太陽方位,敵人火力情況,選定在不同時間最有利的進入方向;
根據敵占島照片,按目標編號選擇標準點;
在熟悉主要目標的同時熟悉次要目標,以備臨時選擇打擊目標之用;
不僅要熟悉攻擊目標,還必須熟記其周圍島嶼的方位和形狀,以便在能見度低的情況下有利於機組的協同,增加概略瞄準係數,提高轟炸命中率。秘密的渡海偵察
在戰役發起之前,浙江前線指揮部對一江山島戰役、戰術偵察工作進行了一年多的時間,偵查程度完全符合以往作戰的要求。
然而,一江山島的戰役是陸、海、空三軍聯合渡海作戰,戰鬥發起後要在同一時刻從陸地、海麵和天空不同的角度展開火力和兵力,要在麵積僅為兩平方公裏的島上發揮各自最大的戰鬥效能。
另一方麵,攻占一江山島還受水流、潮汐的影響,這一切僅靠以往目測、用望遠鏡或者潛伏到前沿去觀察是遠遠不夠的。
過去的偵察手段,充其量隻能解決平麵上的簡單問題,而現代化戰爭是立體化的戰爭,必須全方位、多側麵、多角度地去把握敵人的情況。
1954年9月,浙江前線指揮部把陸軍、海軍、空軍合並後的偵察力量調集統一,成立三軍聯合情報彙集所。張愛萍要求把一江山島裏裏外外、方方麵麵、各個角落都要調查清楚。
在這之後,海軍、空軍指揮所情報處對一江山島的軍情、防禦陣地、岸礁、水文、潮汐、登陸點等情況,運用各種手段進行了不間斷地觀察和了解。
空軍先後組織航空照相偵察17批60架次,目視偵察17批34架次,準確率達80%,發現地堡94個。其中,北一江山島半永久性地堡60個,永久性地堡10個,無頂蓋地堡4個;南一江山島半永久性地堡16個,永久性地堡4個。各種火炮19門,其中有山炮兩門、戰防炮3門、迫擊炮14門等數據。
為了更細致地偵察敵人守軍情況,第二十軍副軍長黃朝天,第六十師參謀長王坤、偵察科長潘天壽一行12人,化裝成漁民登上漁船,混在漁船群中對島上敵情進行了抵近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