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的水兵們笑著說:“敵人在放禮炮,是祝賀我們襲擊成功吧!”

沒多久,國民黨的“太平”號就失去了動力,隨浪漂泊在海麵上,三艘國民黨軍艦不得不從大陳島方向駛來援救。

“太平”號中彈之後,冒著濃煙,慢慢地就下沉了。後來,“太平”號在7時45分沉沒於高島方向145度的地方,距離18海裏處。

這是解放軍魚雷快艇部隊組建以來的首次作戰。擊沉“太平”號護衛艦,這對國民黨海軍是一個沉重地打擊。

連美國新聞媒介也報道說:“太平”號被擊沉,證明共產黨中國現在擁有很大的海軍實力。

國民黨當局恐慌不安,敵人高級官員在一天內兩次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結論是:共軍攻打大陳島、一江山島是真實的行動。於是,當局再次命令劉濂一加強防衛。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我軍在加強各部隊訓練和偵察工作的同時,後勤保障準備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著。

12月20日,浙江前線指揮部召開後勤保障會議,副司令員林維先公布了一組數字:

按照參戰部隊的25%傷亡人數計算,需800至1000套戰傷救護器材。

按照一江山島戰役的需要,應準備:

各種彈藥1728噸,並儲備817噸彈藥;各種艦艇油料5175噸;糧食、副食品,等大量供給物品;並在海門、路橋、黃岩沿海開設野戰醫院和傷員收容所;此外還要在葭芷鎮準備一個俘虜管理所,烈士遺體埋葬也要事先做好準備。

除了這組數字,按照作戰方案和戰鬥編組,第一梯隊三個步兵加強營,按每排需乘一艘(LCM型)鐵殼登陸艇計算,共需56艘。

第二梯隊步兵和直接瞄準火炮、M-13火箭炮及運輸救護所需船、艇共約125艘。而實際情況,華東海軍隻有鐵殼登陸艇38艘、漁輪19艘。

針對這一缺額,海軍在全軍範圍內調集所需艦船,也從青島海軍基地和上海江南造船廠抽調,不足部分,張愛萍親自到華東局和上海市委請求支援。

中共中央華東局書記柯慶施、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陳丕顯,得知前線急需登陸船隻,連忙召開緊急會議,動員工、商、港務局各界伸出援助之手,給予部隊大力支持和援助。

沒多久,經過各方努力,準備了各種登陸艦艇45艘、機帆船23艘,連同已有的支援艦隊在內,參戰艦艇達到186艘,於1955年1月13日集結到穿山港。

這些臨時得到的船隻其種類很複雜,性能差別很大,很多都沒有戰鬥和通信設備,有的連船員都沒有,隻能臨時安裝通訊設備和戰鬥設施。不過,有總比沒有強。

上海江南造船廠、海運局、打撈公司等單位也給予部隊大力的支持,除臨時抽調一批登陸船艇外,還抽調了舵工、輪機工、帆纜工等111人分配上船,實行土洋並舉,軍民結合的補救辦法。

此外,浙江省人民政府在黃岩縣城組織了大量擔架、運輸、醫療救護、道路搶修等分隊和支前大軍。僅黃岩縣就組織了3100餘名擔架員和900多副擔架,海門區組織了4100多人的支前大軍,提供了2000餘噸物資和840噸油料作為補充,為保證作戰勝利充當堅強後盾。

浙江省交通廳專門派人檢查了公路、橋梁、渡口、碼頭和船隻的安全情況,組織人力對不合格的地方進行了搶修。省糧食廳根據駐軍情況設立了23處糧草站,保障部隊戰鬥需要。

在陸、海、空三軍加緊備戰的時候,正是寒冷的冬季,不易掌握適於聯合作戰的氣象條件。為了不失時機地抓住有利天氣發起一江山島之戰,達到遠距離奔襲和迷惑敵人的目的,為了盡量避免登陸部隊因天氣問題暴露作戰意圖等諸方麵因素的考慮,前線指揮部做出了一係列的戰場準備:

選擇石浦港為待機地域(起渡場),1955年1月16日21時,五個登陸大隊以演習換防為名,分乘第五艦隊的“山”字號、“河”字號等5艘登陸艦,從穿上港啟航於17日拂曉到達石浦港。

確定以頭門山、田嶴、蔣兒嶴三島為進攻出發地,此錨地可容納五個大隊所有登陸器材。三島距離一江山島航程僅4至6海裏,可乘小型登陸艇直取而不必換乘。

同時,這三島不易受到敵人火炮的威脅,島上的情況比較簡單,易於保密。

1月17日黃昏,登陸部隊從待機地按預定戰鬥編組換乘登陸艇,沿海岸隱蔽地段駛入頭門山三島海域,進入攻擊出發陣地。

選定頭門山為前沿指揮所,並構築了炮兵發射陣地。第六十師所屬工程兵修建了各種掩蔽部、掩蔽所438個,炮兵發射陣地5處,魚雷快艇臨時基地兩處,並修造公路32公裏,挖交通壕380米,滿足了作戰的需要。1月16日16時,登陸指揮所在頭門山開設完畢。

在空軍作戰室旁設立“華東空軍前線指揮部氣象室”,海軍作戰室配有專門氣象值勤人員,及時傳遞各種氣象預報,為部隊作戰提供天氣的保障。

上海氣象台、華東防空司令部氣象台,及時提供海上中期天氣預報。海軍航空兵、空軍基地氣象台,海軍各類觀察站、哨所也都夜以繼日地投入緊張的工作。

海軍在戰區的穿山經石浦到頭門山島地段增加了10多處航標;空軍在南田、高島、頭門山等地增設雷達站和導航台。華東海、空軍對大陳島、一江山島等島守敵發起了登陸作戰前的預先打擊。

與登陸部隊行動的同時,海軍參戰各艦艇單位分別在定海、檀頭山、白岩山、高島集結待命。空軍轟炸機、殲擊機、強擊機分別在筧橋、寧波、大場、嘉興等機場待命,做好了發動戰役的準備。

由於戰役準備時間過長,涉及麵又很廣,規模又大等情況,隨時有暴露作戰意圖的可能,各參戰部隊采取了一係列防禦措施。比如在作戰的時候要聲東擊西,以此來迷惑敵人的判斷。

戰役正式發起前,航空兵和炮兵對上、下大陳島,一江山島進行無規律地轟炸和炮擊。組織步兵對披山島實施佯攻等行動,以此麻痹敵人,使其無法判斷我軍的真正意圖。

進攻部隊利用夜間轉到進攻出發陣地,保證防奸保密。戰前嚴格控製部隊使用無線電通信,電台“靜默”,防止敵人竊聽。

一切準備就緒,就等開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