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登陸地段選擇在最不容易登陸、又為敵人忽視的黃岩礁、海門礁、向陽礁和樂清礁等突出部!

就在這個時候,台灣海峽的形勢變化要求解放軍必須盡快發動解放大陳島的戰役。

要解放大陳島,就必須首先解放一江山島。所以,攻占一江山島是刻不容緩,必須盡快行動。

因為此時美蔣已經正式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條約規定,當蔣介石軍隊遭到“武裝攻擊”時,美軍應立即“采取行動”。

《共同防禦條約》簽訂後,美國第七艦隊就出沒於台灣海峽不斷示威。

有了帝國主義的支持,國民黨海軍艦艇也有恃無恐,開始四處進行挑釁。

不能讓敵人再這樣猖狂下去了,對於解放一江山島,現在已是萬事具備,隻等一聲令下了。張愛萍堅持開戰時間

根據陸、海、空三軍武器裝備的性能狀況,必須在2、3級風以內才能行動,如果海上風平浪靜則更有利於登陸作戰,否則登陸隻能推遲時間。

為此,張愛萍請來各路氣象專家“會診”,得出的結論如下:

1、2月間一江山島地區適宜於解放軍作戰行動的好天氣隻有5至6天的時間,而1月17日、18日、19日3天為好天氣時段。

根據這個情況,張愛萍決定把發起攻擊的時間定為1955年1月18日,並把這個決定報告了中央軍委,希望得到中央的批準。

1950年1月17日清晨,張愛萍與參謀長王德準備率領少數參謀人員,驅車由寧波出發,前往頭門山的作戰指揮所。

在出發前,張愛萍又把氣象科長徐傑找到跟前,帶著自己的憂慮問:“18日這個好天氣,可靠不可靠?”

“可靠。”徐傑回答說。

張愛萍笑了笑,說道:“諸葛亮借的是‘東風’,我可不要‘東風’,我要的是一個沒風沒浪的好天氣!”

徐傑怕張愛萍不放心,又說:“我知道,願立‘軍令狀’!”

張愛萍看到徐傑如此認真,就說:“這我就放心了。不過,‘軍令狀’還得由我向中央立,我相信你的!”

張愛萍乘坐的車剛到達臨海,就被軍分區的參謀截住,說是北京總參謀部要他接電話。

張愛萍下了車,來到軍分區司令部。

總參謀部的電話表示:

在1月18日發起一江山島戰役還為時過早,還不必那麼急,過早發起攻擊受挫後將會造成不良影響,可以考慮推遲,甚至推遲2、3個月也可。

到底還打不打?一江山島戰役是否需要推遲呢?張愛萍和王德商量後認為,現在部隊都己經開始運動,箭在弦上,就此停止會很困難的。

而且這個時候,國務院剛通過新的兵役法,將由誌願兵製改為義務兵製。按規定,軍隊裏隻留少數老兵做骨幹,到時候,新兵能打仗嗎?為此,張愛萍打電話給總參謀部分管作戰的陳賡副總長。

張愛萍列舉了現在就發動戰役的種種理由,他滿懷信心的地說道:“戰役發起時間不能變!”

陳賡見張愛萍有勢在必奪的堅強決心,隻好向粟裕作了彙報。粟裕斟酌後,表示同意,讓陳賡直接向彭德懷請示報告。

陳賡上報時,彭德懷正在中央政治局開會,馬上就和會上的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交換意見。幾位中央領導進行了認真的討論。

毛澤東經過認真思索之後,在當日下午授權彭德懷作出決定。

接到毛澤東的命令後,彭德懷事先聽過有關一江山島戰役的準備情況彙報,也早已胸有成竹,所以他很支持張愛萍的決定。

當張愛萍登上頭門山前線指揮所的時候,海上的風力不但沒有減弱,反而越來越增強了,登陸的艦艇互相碰撞起來。

張愛萍再也沉不住氣了,馬上向馬冠三、曾麥溪詢問說:“怎麼又刮起大風了?我可是已經向中央立了‘軍令狀’的啊!不行就不行,你們去查一查,一定要如實反映情況。”

站在一旁的徐傑趕忙說道:“這是陣風,拂曉前可以過去。”

盡管徐傑這麼說,張愛萍還是做了打與不打的兩種部署。

這一晚,張愛萍怎麼也睡不著,經常帶著王德、陳雪江登上山頭,看天氣。

1955年1月18日淩晨,果然出現了浙東海區少有的風平浪靜的好天氣,紅日噴薄升起,把海麵映得閃閃發光。

就在這個時候,登陸部隊摩拳擦掌,早已做好了發起戰役的一切準備了!一江山島戰役開始

1954年1月18日清晨,刮了一夜的風終於停歇下來,海麵風平浪靜。麵對如此風和日麗的天氣,張愛萍對著湛藍的天空,大聲說道:“真是天助我也!”

一江山島戰役馬上就要按原計劃開始了,張愛萍拿出這次戰役草擬的具體部署方案:

一、以三個大隊的兵力,於8時至8時15分對一江山島實施預先航空火力準備,轟炸目標為04、06、07、15、16號目標。同時,以另一個中隊為預備隊。

二、以兩個大隊的兵力,於14時30分在地麵軍隊發起登陸戰鬥之前,對一江山島實施直接航空火力準備。轟炸目標為02、04、06、07、08、09等目標。以一個大隊和一個中隊的兵力為預備隊,待命出動。

三、在第二十師執行任務時,殲擊航空兵獨立第一團以一個大隊的兵力進行護航;殲擊航空兵第三師和第十二師米格-15、比斯飛機共32架,在目標區外圍進行空中掩護。

四、強擊航空兵第十一師共出動伊爾-10飛機48架次,海軍轟炸航空兵第一師出動圖-2飛機18架次,上午實施預先火力準備,下午實施直接火力準備和直接支援登陸部隊的戰鬥行動。

到了1月18日8時,解放軍的空軍部隊開始出發了。飛機的轟鳴聲由遠及近,慢慢清晰起來,刹那間,快如閃電、聲如驚雷般掠過長空。

隻見一排飛機先是出現在西北地平線,接著又是幾排,排山倒海,勢如破竹,讓整個天空都震撼了。

航空兵由杜-2型轟炸機27架、伊爾-10型強擊機24架組成的3個混合空中編隊在拉-11型戰鬥機掩護下,準時飛抵一江山島上空,投下120噸炸彈,實施第一次火力行動。

在解放軍空軍部隊的打擊下,整個一江山島開始籠罩在濃濃的煙霧之中,島上的國民黨守軍頓時驚慌失措,叫聲、喊聲、罵聲響成一片。

與此同時,迷惑大陳島守軍的行動也展開了。轟炸機、強擊機各一個大隊飛抵大陳島上空,轟炸了大陳防衛司令部和遠程榴彈炮陣地。

大陳島守軍還以為解放軍要攻占大陳島了,卻不知道這是解放軍聲東擊西的迷惑。而在同一時刻,頭門山陣地的55門大炮組成的支援炮群,對一江山島進行了猛烈的射擊和轟炸。

支援炮群對一江山島進行了7次急射,6次監視射擊,共發射炮彈12萬發;緊隨而至的是38艘護衛艦、炮艦、火箭炮船組成的編隊逼近了一江山,對島上的陣地展開了更為猛烈的炮擊。

一江山島上頓時濃煙滾滾。解放軍首次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就這樣開始了。

驚天撼地的炮聲、滾滾硝煙,讓國民黨守軍為之驚駭!空軍轟炸一江山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