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怕受到美機的襲擾,“慰問團”小分隊隻能利用夜幕的掩護趕路。在5月13日22時他們才到猛誇陣地,慰問演出就在坑道旁的空地上進行。

雜耍、小品、小型歌舞,演員們出神入化的表演,給援老戰士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慰問演出在淩晨2時左右才結束,之後,“慰問團”小分隊帶著一身的疲勞在夜幕中悄然回到了安全地帶。

14日12時45分,天氣晴朗,猛誇陣地的戰士們還沉浸在昨日慰問演出的歡愉中,但就在這個時候,防空警報響起來了……

有4架美軍的F―105戰鬥機利用高山的掩護,突然從山溝裏呼嘯而來,對著猛誇的炮兵陣地發來數枚火箭彈。

“嗖”的一聲,美機又投下一枚氣浪彈,把陣地的雷達車掀翻並燒毀。高炮兵沒了雷達的指引,就等於汽車沒了方向盤,情況十分危急。

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批敢於冒險的戰士,隻見老兵、新兵們都紛紛地衝上炮位,用肉眼測量距離,憑單炮向美機開火。

15分鍾之後,一架飛機被擊中,另一架被擊傷,其餘兩架見勢不好,調轉機頭向南逃竄跑了。

這次戰鬥中,戰士王可武身負重傷,彈片將腹部劃破,腸子流露在外,鮮血染紅了衣服,但他仍然堅守在炮位上,直至光榮犧牲

戰鬥打得十分激烈,這次戰鬥雖然擊落、擊傷美機各1架,但由於美機的偷襲,猛誇陣地也失去了幾位英雄。

在這一年,老撾根據地的木棉花顯得格外紅,戰士都說:“這是烈士的鮮血染紅的啊!”

由於中國援建的公路網絡在寮北根據地的延伸和發展,對於後來寮北根據地的建設和鞏固都起到了極大地推動作用。

在此期間,老撾人民革命黨根據地也由山區向平原地區發展,解放了近三分之二的國土,鞏固和並強大了老撾解放區。

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在此大好形勢下,又向中國政府提出:希望中國能繼續幫助老撾再修建一條由烏多姆賽省猛賽縣通往老撾桑怒省芒萬賽的公路。桑怒省芒萬賽是老撾人民黨中央所在地。

這條路規劃全長200多公裏,又是一條戰略公路,修建的目的,是打通老撾人民黨中央同各解放區之間的聯係。

中國從兄弟黨、兄弟國家,以及高度的國際主義義務出發,再次同意了這一請求,決定投入更多的工程團隊用以加速這條公路的建設。

中國築路工程隊及其配屬部隊在入老鼎盛時期,人數逾10餘萬人之多,老撾人民黨根據地由於有了中國部隊的援助,抗美的武裝力量得到了有力的發展。

有了中國的援助,老撾人民黨也就可以借此機會,從老撾北部解放區抽調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加強前線的進攻。

與此同時,越南在老撾大約也有5萬餘人,正配合老撾解放部隊向萬象富馬親美政權發動了更加猛烈的進攻。中國增派高炮部隊實施防空

1971年12月18日,在與老撾交界的雲南省猛臘縣郊外的一座傣家村莊,一批解放軍戰士早早地就集合在村中的空地開會。

村子裏的幾個傣家婦女手裏拿著用芭蕉葉裹著的米飯,一邊用手抓著把米飯送到往嘴裏,一邊看著熱鬧,孩子們則在一旁追逐嬉鬧。

這是一支即將開赴老撾前線的高射炮部隊,他們正臨時駐紮在這裏整休、換裝。

原先派往老撾的部隊已經到了退伍的年齡,這個時候中央軍委就決定補充新兵奔赴老撾,繼續援助老撾抗擊美國。

會上,連長宣布如下內容:

脫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洗淨、曬幹、打包,然後集中送到留守處保存。最後統一換上老撾人民軍軍服,隨時待命出發。

12月20日,經過兩天的休整,部隊終於下達了出發的命令。

上午,新兵戰士從傣家村寨出發,來到離邊境隻有幾十公裏的山中待命。

長長的車隊停在了彎曲的山路上,幾十輛解放大卡車首尾相接,一直排到很遠的地方,忽然,前麵傳來命令:砍樹枝做偽裝。

聽到命令後,戰士們迅速跳下車。新兵劉洪和其他戰友一起,手拿砍刀,就近在路邊的樹林裏砍了起來。一會的時間,每人都砍了大量的樹枝,統統被他們拉到車上,並插在車上。

不一會兒,長長的車隊便隱沒在一片片的青枝綠葉之中。從天上看很難辨認下麵是什麼,他們是防空部隊,“隱蔽”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上車之後又是待命,一直等到天黑,團長才發出了“出發”的命令。

戰士們十分清楚,他們馬上就要離開自己的祖國,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

車子徐徐開動了,戰士們把挎在肩上的半自動步槍拿在了手上,然後“嘩”地拉開槍栓,把彈倉壓滿了子彈,時刻準備著戰鬥。

車隊來到磨憨邊境檢查站,兩國的哨兵分別站立在自己國土的一側。

在進行了例行的出境檢查後,車隊的燈全部關閉,在漆黑的夜空下,他們的車隊駛入了密林。

12月21日淩晨1時,車隊到達了老撾4號公路15公裏處,車頭忽然一個左拐,他們的車隊又鑽進了路邊的密林裏。

這個密林就是戰士們在老撾臨時的駐地,部隊就在這離公路不遠的地方安營紮寨。

這裏是上寮地區烏多孟賽,也是該省的省會,這裏還是老撾連接中國1號公路、連接越南北部4號公路和連接老撾南部地區2號公路的交界處,是老撾人民黨的戰略腹地。

就因為這裏很重要,所以不斷遭到美軍戰機的轟炸和襲擾,為了保護當地的和平安寧,中國增派高射炮部隊實施防空是必需的。

他們要保護的還有中國的築路工程部隊,從幾年前起,中國政府應老撾政府的要求,開始進入老撾修建連接中國、老撾、越南的戰略公路。

這些公路連接著友好國家,進行著物資交流和人員的往來,在戰爭時期,他更是印度支那戰場物資供應的生命線。

修建這些公路的代價是相當昂貴的,要在海拔近千米的崇山峻嶺中開辟出平坦的路基,需從阿爾巴尼亞進口質地優良的瀝青,然後免費付出勞動和機械,鋪建成高質量的公路。

有一位工程兵戰士說:“這是用10元人民幣平鋪出來的高價路。而當時的中國,10元是最大的麵值,由此可見它的昂貴。”

美國不希望中國給老撾提供援助,所以中國的築路部隊和已經修建的公路都成了美機轟炸的目標。

中國的築路部隊不斷出現傷亡,築路工程隊的推土機常常被美機從半山腰給炸到山溝裏。

沒有安全防空的築路部隊,他們的生命時刻都受到美機襲擾的威脅,保護他們的生命安全也就成了高射炮部隊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這裏,出於政治和軍事的需要,戰士們穿的是老撾人民軍的軍裝,但部隊的代號卻是中國築路工程隊。按照出國的先後,他們所在的部隊排序為中國築路工程隊三〇四支隊、七二一大隊。雷達兵嚴密監視美軍偵察機

高射炮部隊到達駐地後,就迅速忙碌起來,他們把雷達天線架好,又開通電台,開始24小時的不間斷偵察和接受信息。

新兵劉洪所在的電台是報務指揮台,使用的是密語通訊,而且是即抄即譯。3個電碼表示一個詞義,在抄收的同時,要將譯出的電文以最快的速度大聲報告給指揮員。

要熟練地完成這樣的任務,所有的電文密碼平時就要背的滾瓜爛熟,這全靠平時的艱苦訓練。

在電台開通的第一天,指揮部突然拉響了警報,這是戰士們出國後聽到的第一聲戰場警報。

“咚”一聲巨響,美機投下了一枚炸彈。當時,戰士們正在屋裏學習,警報聲和爆炸聲讓他們從鋪板上跳了起來,扔下手中的學習材料,就衝向了指揮所。

雷達兵報告說:“高速偵察機1架,高度24000,速度1000,航向42。”

值班參謀迅速判斷,這應該是美國臭名昭著的高空、高速偵察機SR-71,由於這種雙垂直尾翼的飛機渾身上下都是黑乎乎的,就被稱為“黑鳥”。

從上個世紀60年代到現在,美軍幾乎所有老型號的戰機都有被擊落的記錄,然而,至今都還沒有出現擊落這種飛機的記錄。

究其原因,一是他的速度極快,每秒的速度超過1000米,當時的炮彈也隻能望其項背;二是太高,飛行高度24萬米,超過了所有戰鬥機的實際升限。

除此之外,這種飛機的偵察性能也是屈指可數的。在高空高速的飛行條件下,他可以連續不斷地拍攝48公裏寬的地帶,每小時能偵察的麵積為15.5萬平方公裏,對地麵目標構成極大的威脅。

所以,戰士們剛剛跑到指揮所,警報就宣告解除,那飛機的速度實在太快了,等戰士們準備用高炮射擊的時候,飛機已經不見蹤跡了。

美國的SR-71偵察機非常有規律,他每周都從衝繩起飛,掠過太平洋、越南、老撾,然後到泰國的烏塔堡機場降落。

戰士們的高炮沒有機會打他,而他也沒有炸彈進行轟炸。再後來,戰士們就不關心他了,知道他來了也懶得理他。

雖然戰士們不想理會這個可惡的飛機,但他卻偵察了不少的情報,為此,部隊也加強了戒備,防止重要情報和目標被偵察。

美軍可能覺得還不過癮,後來又常派U-2高空偵察機來搗亂,這個在中國大地曾經做盡壞事的家夥,也能飛2萬多米高。

和SR-71偵察機不同,U-2高空偵察機老是嗡嗡地在高空中來回飛,有時一連幾個小時在空中盤旋,來了又走,害得戰士們剛跑完警報坐下,警報又響起,一頓飯竟吃了三四次。

戰士就給U-2高空偵察機起了個外號,叫“黑烏鴉”。可惜他們最先進的高射炮也隻能打到1萬多米,夠不到U-2的高度。

“黑鳥”和“黑烏鴉”的存在,讓戰士們在駐地不敢曬白色的衣被,吃過的罐頭盒不敢扔,還要到山上砍樹枝,把住的房子偽裝起來。不過這樣的生活卻增添了戰士們的生活樂趣。我軍夜渡南烏江執行防務

1972年,解放軍步兵九十六團、步兵一二五團奉命出國,先後來到老撾,接替了一支隊、邊防三團的防務,開始了他們異國的軍旅生活。

步兵九十六團主要負責已修公路的橋梁、涵洞、醫院、後勤單位的安全保衛工作,步兵一二五團則肩負著上寮地區的機動作戰任務。

1972年1月,部隊翻譯程振奉命來到步兵一二五團工作。1月26日,他們從烏多姆賽省的猛賽出發,經過兩天的長途跋涉,在28日3時到達琅勃那邦省南巴縣的那丟村。

1月的天氣很冷,天亮以後,在地麵可以看到一層白霜,遠處漂浮著薄薄的霧氣,這時,一二五團走進那丟村,想請一名向導為部隊帶路,以便讓全團安全地通過南巴壩子全長30多公裏的開闊地,避免受到美機的空襲。

這時,前線指揮部傳來命令:

我船運大隊在南烏江上遊遭遇敵機轟炸,造成了我方船毀人傷。一二五團應注意隱蔽,避開大路盡量走小路,務必在29日清晨6時以前渡過南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