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的特大喜訊,通過無線電波傳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全國城鄉各地,人們紛紛組成長長的隊伍,高呼口號,上街遊行慶賀。
夜間,佇立在街頭、田間觀看“東方紅1號”衛星的人群成千上萬。這一天,成為了中國人民最開心、最揚眉吐氣的一天!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在世界各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26日,我國領導人收到了阿爾巴尼亞領導人霍查、謝胡發來的賀電;收到了越南領導人孫得勝、黎筍、長征、範文同發來的賀電;收到了朝鮮金日成、崔庸健發來的賀電。
27日,我國領導人陸續收到羅馬尼亞總理毛雷爾、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幾內亞總統杜爾、阿富汗首相埃特馬迪和毛裏塔尼亞總統達達赫發來的賀電。
28日,我國領導人還收到了越南國防部長武元甲、讚比亞總統卡翁達、南斯拉夫聯邦主席裏比契奇以及尼泊爾外交大臣發來的賀電。
中國共產黨中央和毛澤東,還收到了緬甸共產黨、瑞典馬列、比利時馬列等兄弟黨領導人發來的賀電。
28日晚,當“東方紅1號”飛經香港上空時,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僑胞,帶著收音機、望遠鏡,成群結隊,湧向山頭,登上高地,聚集海邊,爭相觀看祖國發射的這顆衛星。
他們激動得流著熱淚,自豪地稱頌祖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是:“從東方升起的一輪華夏小月亮。”
各國報紙紛紛發表評論指出: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之神速,超過了西方專家的預料。
美國一位叫孫徹的華人專欄作家這樣寫道:“在美國和西歐各國試射戰略飛彈,因為導向係統和發射係統一再出錯,事故頻頻。但中國大陸的飛彈乃至於人造衛星的發展卻異常的迅速,不但意外事故甚少,甚至可提供有關於投射係統的技術,這完全是錢學森的功勞……”
80年代,錢學森在一次答香港記者問中,對這一期間的工作,談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國家國防高科技發展是從50年代中、後期開始的,那時中國工業技術、科學發展還在很初級階段,困難很多。但是,黨中央考察了當時的世界形勢,50年代中國和世界是個什麼情況?中國處於怎樣一個環境?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回過頭來,假設我們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導彈和衛星的話,我們是不是會有今天這樣的國際位置?相信大家會很清楚。所以,當時下這個決心,得到全中國人民的擁護,科技人員更是感到責任重大。我們大家奮力而為,真是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幹。結果,我國國防高科技整個發展過程是比較快的。
“東方紅1號”衛星的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第五個靠自己的力量研製並成功發射衛星的國家。我國的衛星是五顆衛星中最重的。其中,蘇聯的“衛星1號”重836公斤,美國的“探險者1號”重822公斤,法國的“試驗衛星A-1”重42公斤,日本的“大隅號”隻有94公斤,而我國的“東方紅1號”則重達173公斤。它表明我國用於發射衛星的運載火箭的推力是強大的,我們的技術是先進的。如果再從研製周期作比較,那就更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從研製運載火箭成功到發射人造衛星,美國用了13年,蘇聯用了12年,而我國隻用了兩年時間。這個事實,雄辯地說明,勤勞智慧的炎黃子孫,在當代創造出了無愧於先人,而大大超過了洋人的輝煌業績。
神州大地由於“東方紅1號”的升天而掀起了航天熱,中國終於跨入了航天時代。
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國史全鑒》本書編委會編團結出版社
《共和國五十年珍貴檔案》中央檔案館編中國檔案出版社
《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彭明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風雲七十年》郭德宏主編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請曆史記住他們》科學時報社編暨南大學出版社
《兩彈一星實錄》嶽慶平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
《天地頌——“兩彈一星”內幕》東生著新華出版社
《中南海三代領導集體與共和國軍事實錄》蔣建農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
《中南海三代領導集體與共和國科教實錄》嶽慶平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
《三代領導集體與共和國科教實錄》彭繼超伍獻軍著解放軍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