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暴虐的握衍朐鞮單於一朝大權在手,立刻大開殺戒,虛閭鞮單於時當權大臣刑未央等都被屠殺,子弟近親都被免職,而代之以自己子弟,重用擁立有功的都隆奇等人。壺衍鞮單於之子稽侯珊見繼位無望,逃歸匈奴左地其嶽父烏禪賢處避難;其兄呼屠吾斯隱身於民間,以躲避殺身之禍。轄管西域的日逐王先賢撣原先就與握衍朐鞮有私怨,遂率數萬騎降漢,匈奴在西域的勢力從此被迫退出西域。握衍朐鞮任命其堂兄薄胥堂為日逐王,誅殺先賢撣二弟作為報複。握衍朐鞮的殘暴統治,致使匈奴內部更加動蕩不安。神爵四年(前58)夏,烏桓出兵攻擊匈奴東邊的姑夕王,擄掠了大批百姓、牲畜,握衍朐鞮大怒,姑夕王恐怕被殺,遂與烏禪賢及左地貴人擁立稽侯珊為呼韓邪單於,隨即發兵攻打單於庭(今蒙古烏蘭巴托),握衍朐鞮單於兵敗自殺,其部眾都歸附呼韓邪。
同年秋天,呼韓邪單於複歸單於庭,立即著手恢複統治秩序,命左地貴人罷兵各歸轄地,從民間尋回其兄呼屠吾斯,立為左穀蠡王。然而,呼韓邪在單於的寶座上尚未坐穩,都隆奇與右賢王又擁立薄胥堂為屠耆單於,從匈奴右地發數萬兵襲擊單於庭,呼韓邪兵敗,逃歸左地。屠耆單於重占單於庭後,命長子都塗吾西為右穀蠡王、少子姑瞀樓為左穀蠡王,鎮守單於庭,自己則率兵返回匈奴右地。
屠耆單於的統治也是短命的,一場規模更大的內訌又降臨到他的頭上。第二年(即五鳳元年,前57年)秋天,屠耆命令原日逐王先賢撣兄左奧鞬與烏藉都尉各率二萬騎駐紮在東方,以防備呼韓邪單於。此時,西方呼揭王與唯犁當戶共同誣陷右賢王欲自立為烏藉單於。屠耆盛怒之下,將右賢王父子一同殺掉,後來知道右賢王蒙冤而死,又誅殺唯犁當戶。呼揭王得知消息後,大為恐懼,於是舉兵反叛,自立為呼揭單於,右奧鞬王也不甘寂寞,自立為車犁單於,烏藉都尉亦自立為烏藉單於,加上原有的屠耆、呼韓邪二位單於,一共出現五位單於。五單於爭立,將匈奴自握衍朐鞬單於當權以後出現的內訌局麵推到了高潮,致使匈奴統治階層內部及各部落之間的爭鬥愈加激烈。
匈奴五單於爭立的消息傳到漢廷之後,許多大臣都主張趁匈奴內亂之機,發兵攻擊,一舉消滅匈奴,徹底解決邊患問題。宣帝猶豫不決,征詢禦史大夫蕭望之的意見。蕭望之堅決反對出兵,曰:
前單於慕化鄉善稱弟,遣使請求和親,海內欣然,夷狄莫不聞。未終奉約,不幸為賊臣所殺,今而伐之,是乘亂而幸災也,彼必奔走遠遁。不以義動兵,恐勞而無功。宜遣使者吊問,輔其微弱,救其災患,四夷聞之,鹹貴中國之仁義。如遂蒙恩得複其位,必稱臣服從,此德之盛也。
宣帝采納了蕭望之的建議,拒絕出兵征伐,從而避免了一場可能重新爆發的漢匈戰爭。
就在漢廷群臣在廟堂之上爭論是否出兵之時,匈奴五單於正在戰場上廝殺得難解難分。屠耆親自率兵攻打車犁,命令都隆奇統兵攻打烏藉。二路大軍進展都很順利,車犁、烏藉二單於兵敗,逃往西北,與呼揭合兵後還有四萬多人。為了與屠耆對抗,烏藉、呼揭自動除去單於之號,共同輔佐車犁單於。屠耆聞知這一消息,命令左大將、都尉率四萬騎屯守東方,防備呼韓邪襲擊;自己率領四萬騎向西北出擊,攻打車犁。車犁再次兵敗,繼續向西北方向逃走。
匈奴西北方麵的戰爭方告一個段落,戰火又在東方熊熊燃起。五鳳二年(前56),呼韓邪單於趁屠耆遠征車犁未歸的時機,派遣其弟右穀蠡王偷襲屠耆在東方的屯兵,殺掠一萬多人。屠耆得知後,立刻率領六萬多騎星夜東歸,企圖一舉殲滅呼韓邪。屠耆並不知道呼韓邪早有防備,部署了四萬多精銳的騎兵嚴陣以待。屠耆率領大軍日夜奔馳近一千多裏後,突然遭到呼韓邪大軍的猛烈攻擊。盡管屠耆在兵力占有優勢,但經過與車犁多次惡戰及長途奔波之後,士卒早已疲憊不堪;而呼韓邪卻是以逸待勞,穩操勝券。一場激烈的廝殺之後,屠耆一敗塗地,自殺而死。車犁聞知呼韓邪戰勝屠耆,除去單於之號,率部東歸,歸降呼韓邪。至此,匈奴五單於爭立的局麵宣告結束,呼韓邪再次統一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