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者走進證券營業部時,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係列電腦顯示屏,除了大型的牆壁式顯示屏外,最基本的四個電腦顯示屏分別是上證領先圖、上證報價表、深證領先圖和深證報價表。此外還備有大量計算機可供隨時查閱眾多股票的個股走勢圖。有了這些圖表,股市行情便可一目了然。
走勢圖與報價表
大盤走勢圖
“大盤走勢圖”也稱股指走勢圖,即上證領先圖和深證領先圖。下麵以滬市為例加以介紹。
上框要素
大盤走勢圖中,“上證領先圖”的上框寫著一行字“上證領先”、“漲跌”、“幅度”、“最高”和“最低”以及“昨收盤”。它們的後麵都有相應的一組數字。“上證領先”是指上海證券交易所股價綜合指數,簡稱上證綜指或上證指數。盤麵上顯示的數據是動態的、即時的,如:4765.45。“漲跌”是指與前一個交易日收盤指數相比上證綜指的變化。如果是比前一交易日漲,那麼數字用紅色表示,數字前有尖兒向上的小三角符號。如果是比前一日跌,則數字顯示綠色,數字前的小三角符號尖兒向下(有些分析係統則直接標出+或-符號)。有時投資者會看到這個數字是白色的,表示這時的指數與前一日持平,無漲跌。“幅度”表示的是漲跌百分比,含義是現指數與前收盤指數的差值與前收盤指數的百分比。如果幅度為正值,數字顏色顯示紅色,表示現在上證指數比前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上漲了多少個百分點。如果幅度為負值,數字顏色顯示綠色,表示現在上證指數比前一交易日下跌了多少個百分點。“最高”和“最低”分別表示從當日開盤以來出現過的最高指數和最低指數。“最高”、“最低”的意義很大。一般來說,隻要股價創新高,便有繼續上衝的動量,除非不再創新高,此時,便開始回探支撐,尋找低點。隻要股價創新低,便有進一步下跌的動量,除非不再創新低,此時,便又開始回升,尋找阻力,如此循環反複。
以上證綜指為縱坐標,以時間為橫坐標建立坐標係。縱坐標的單位取半對數比例,左側標示指數,右側標示幅度(百分比),橫坐標時間軸的單位是分(鍾),每個交易日交易240分鍾,每30分鍾標出一個小格,共計8個小格。與此對應,主圖下方的黃色柱狀線表示成交量,其坐標繪於左側,單位為手,每一柱狀線是一分鍾累計成交手數。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上證領先就在主圖上走出兩條曲線:一條白色線,一條黃色線。白色曲線就是當日上證綜指分時走勢。那麼黃色曲線又有什麼意義呢?原來,這裏的黃色曲線是所謂“真正”意義上的上證綜指。上海證券交易所設計的綜合指數是以上市公司總股本為權重的加權平均指數。之所以要用總股本為綜指的權重,是因為大型公司,多為支柱產業,代表國計民生,更能反映國民經濟的總體情況,正是由於上證指數設計方麵的緣由,綜指的漲跌程度與個股的股本大小關係密切。如果總股本大的股票上漲(或下跌)一元,那麼上證指數隨之上漲(或下跌)較多,而總股本小的股票上漲(或下跌)一元,上證指數上漲(或下跌)的幅度卻較小。這樣就產生了所謂指標股的概念。為了消除大盤股(指標股)對股指帶來的“水分”,把所有股票對上證指數的影響程度看做相同,另外設計出了一條所謂不含權重的上證指數,即算術平均指數,這就是盤麵所顯示的黃色曲線反映的指數。這一指數是將所有上市掛牌的品種當做整體,把各個具體的證券品種作為部分進行算術平均,而不論這些品種的總股本是大是小。值得一提的是,在盤麵上,這條曲線隻有圖形,沒有具體的數值顯示。
白色曲線與黃色曲線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係:某一天當上證處於上漲勢時,如果白色曲線走在黃色曲線上麵,表示大盤股(或者A股)的漲幅大於小盤股(或者B股)。如果黃色曲線走在白色曲線上麵,則表示小盤股(或者B股)的漲幅大於大盤股(或者A股)。當上證指數處於下跌勢時,如果白色曲線走在黃色曲線下麵表示大盤股(或者A股)的跌幅大於小盤股(或者B股)。如果黃色曲線走在白色曲線的下麵,則表示小盤股(或者B股)的跌幅大於大盤股(或者A股)。利用這些關係就可以在較為錯綜複雜的行情中總體把握行情特征。在實戰中運用這一原理,可以防止誘多或誘空,也可以區分“賺指數”行情與“賺錢”行情,以便及時抓住市場熱點。例如,當股指經過一段時間的大漲以後,股價進入峰頂圈,某一天股指出現大漲,股價卻不見大漲,盤麵顯示白色曲線分離於黃色曲線而大漲,如果成交量十分巨大,則要警惕市場主力拉抬股指,拉高出貨,製造多頭陷阱;相反,當股指經過一段時間的大跌以後,股價進入穀底圈,某一天股指出現大跌,股價卻不見大跌,盤麵顯示白色曲線分離於黃色曲線而大跌,如果成交量十分巨大,很可能是市場主力正在打壓股指,壓低吸籌,製造空頭陷阱。
沿上證指數坐標係的橫軸,在白色曲線和黃色曲線的附近,投資者看到的是紅色和綠色柱狀線,紅色柱狀線位於橫軸以上,綠色柱狀線位於橫軸以下。這些柱狀線反映的是上證指數漲跌強弱度。紅色柱狀線漸漸往上變長時,表示上證指數上漲力量漸漸增強,紅色柱狀線縮短時,表示上漲力量正在減弱。綠色柱狀線漸漸往下變長時,表示上證指數下跌力量漸漸增強,綠色柱狀線縮短時,表示下跌力量漸漸減弱。柱狀線的長度一般反映其漲跌的強度,柱狀線構成的寬度則表示其漲跌趨勢的持久性。
下框要素
在走勢圖的下框,分別寫有“上證”、“深證”、“30”。這裏的“上證”指上證綜合指數,“深證”指深證成分指數,“30”指滬深300指數。後邊的“億”表示成交金額(億元)。另外,還有兩個紅綠兩色對比的長條框,分別表示兩市走勢趨勢買氣和趨勢賣氣的強弱。框內紅色長度越長,表示買氣越強,綠色長度越長表示賣氣越強。紅色長於綠色,表示多頭占優,指數上漲或回升,反過來,綠色長於紅色,表示空方占優,指數下跌或回檔。
屏幕最右下角的數字為即時的時間。
個股走勢圖
大盤走勢圖固然重要,但是在我國股指期貨出台以前,投資者要在股市獲利,主要還是個股的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講,“個股走勢圖”更為重要。個股走勢圖與大盤走勢圖形式上大同小異,內容上則更加複雜。下麵以“中視傳媒”的分時走勢圖為例,認識盤麵。
內、外盤
大家知道,在任何一個市場中,有買有賣才能成交,“一個巴掌拍不響”即可說明這個道理。在“買”“賣”的過程中,以哪一方的報價成交很重要。如果以買方報價成交,顯示“買方市場”,買方市場是供大於求的市場;如果以賣方報價成交,則顯示“賣方市場”,賣方市場是供不應求的市場。股市中的內、外盤表示的就是這一概念。“內盤”是指以委托買入價成交的手數,“外盤”則是指以委托賣出價成交的手數。當成交價在委托買入價時,將現手數量加入內盤累計數量中,當成交價在委托賣出價時,將現手數量加入外盤累計數量中。